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林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林分[1]

  林分指林木起源、树种组成、林相、林龄、郁闭度、地位级或地位指数、出材率、林型、林况等内部结构特征基本相同,而与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是森林植物群落与立地条件的有机统一体,又是营林和森林经理的实体。

林分的划分[2]

  “林分”是依据树种组成、林相、林龄、密度、起源、地位级等特征来划分的。

  一、树种组成

  组成林分的乔木树种及其所占比例,叫做树种组成,以十分法表示,这个表示式又称为“组成式”。林分由一个树种组成者,称为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者,称为混交林。如云杉林写成“10云杉”;五成油松五成栓皮栎的混交林,写成“5油5栓”;多个树种组成的表示如“4云3冷2桦1落”。此外,当混有数量很少的其他树种,数量在2%~5%的,用“+”表示,在2%以下的,用“-”表示。例如“10杉木+马-檫”,说明该林分是杉木纯林,但混有2%~5%的马尾松和不足2%的檫木。

  计算各树种的比例,一般用蓄积量或胸高断面积,在幼龄林中多按各树种株数,计算比例。

  二、林相(林层)

  乔木林冠的层次分布,称为林相,又称为林层,林冠集中在一个层次,称为单层林;林冠分为两层或两层以上者,称为复层林;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林。

  在森林调查中就有一个划分林层的项目。森林的林相复杂多样,因而划分林层要有一个具体标准,一般层间高差要大于20%;每层林木要有一定的数量,在经理调查中规定,每林层立木蓄积每公顷应大于30立方米。合乎上述条件的方能划分为一个林层,如果高差不大或数量太少,不值得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就不必划分成多个林层了。

  三、林龄

  林龄指林分的年龄,它是按龄级区分的,龄级则是按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长短来确定的。我国树种繁多,特性各异,一般将它们划分为以下3个龄级组:

  1.20年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慢、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冷杉、红松、樟、楠、栎等。

  2.10年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和寿命中庸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云南松、桦木、槭树、栲树等。

  3.5年一个龄级适用于速生树种。如杨、柳、杉木、桉树、木麻黄等。

  竹类一般1—2年为一个龄级。因为它生长特别迅速,如龄级期长了就反映不出它们生长阶段的变化。

  龄级从林木的幼林期算起,用罗马字Ⅰ、Ⅱ、Ⅲ、Ⅳ、Ⅴ、Ⅵ等表示。林学上的同龄林指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也称为相对同龄林;一次造林成功的人工林分,称为绝对同龄林;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四、密度  郁闭度  疏密度

  密度、郁闭度、疏密度,这3种量度都是反映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数量指标,它们既相关又有别,各服务于不同的调查目的,说明不同方面的问题。

  (1)密度

  即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常用的单位有:株/亩,株/公顷。在生产上常有以下3种不同的密度概念:

  1.初植密度指造林时单位面积上最初定植的株数。初植密度直接关系到林分今后的状况。

  2.最大密度指不同年龄阶段单位面积上所能承载活立木株数的最大数量。这个密度的概念是指林木生存所需的最低的营养面积。

  3.经营密度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单位面积上林木生长量能达到最大时的最适株数。这个密度的概念是从经营目的着眼的。

  (2)疏密度

  是表示林分生产力的指标。疏密度是用实测现实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或断面积)与同树种、同年龄、同地位级的“标准林分”的蓄积量(或断面积)之比来表示:

  疏密度=某现实林分蓄积量(断面积)÷标准林分蓄积量(断面积)

  疏密度用十分法表示,如1.0、0.9~0.1。标准林分的疏密度P=1.0,测定的现实林分疏密度只能小于或等于1.0,所以疏密度的大小可直接反映林分生产力的高低。断面积比蓄积容易测定,故常用断面积来计算疏密度。标准林分的断面积可从标准林分表中查得。

  (3)郁闭度

  指林木树冠彼此接触闭锁的程度,亦即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所在林地面积之比。也用十分法表示(1.0,0.9,…,0.1)。分为4级:高度郁闭1.0~0.9;中度郁闭0.8~0.6;弱度郁闭0.5~0.3;0.2~0.1为疏林。

  五、森林的起源

  森林的起源是指森林发生形成的特点(或者说形成的方式)。一般可分为:
Image:森林的起源.jpg

  区分森林的起源,在经营上有重要意义,起源不同,生长特点就不同,经营措施也就不一样。一般实生林主干通直,生长高大,根系发育良好,寿命较长,不易感染病虫害,可以培育成大径材;萌生林更新容易,早期生长快,衰老较早,易感染病虫害,伐期龄短,宜培育成中、小径材。天然林人工林在生长速度和林分结构等方面也是不同的,经营上亦应区别对待。

  经营中不能抽象地说哪种起源好,哪种不好,应根据树种和经营目的来评价。

  六、地位级  立地指数

  地位级和立地指数都是反映森林立地条件优劣的指标,但它们是通过立木树高的生长状况来表示的。

  1.地位级假如自然界有这样一个模式化了的具体地段:一个斜长的山坡。从山脚到山顶同时栽植了同一年龄的树种,造林后一段时期观察,发现其规律是:山顶的树木低矮,山坡腹部者中庸,愈向下树木愈高,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想到是土地优劣的差别所致。顶部土壤贫瘠而薄,肥力低,且气候恶劣,愈往下土壤愈深厚、肥沃,生产力愈高。如果我们把上述现象用一个词具体地表示出来,就正是林学上所说的地位级,即生产力的等级。一般分为5级,由高到低用罗马字Ⅰ、Ⅱ、Ⅲ、Ⅳ、Ⅴ表示。有时最高和最低两级还可细分成IA、IB和VA、VB级。

  地位级不只是反映土壤,而是整个立地条件的反映。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树种可以是不同的地位级。例如在同一环境栽马尾松是Ⅰ地位级,栽杉木可能是Ⅲ地位级,因此地位级是适地适树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某立地对某树种生产力的指标。

  地位级一般是以林分平均高来划分的,因为树高生长对立地反映敏感,故用树高的差异编成地位级表。地位级表有通用的,有按树种编制的。确定林分地位级时,用测得林分的平均高去查相应的地位级表即得。

  2.立地指数其意义与地位级基本相同,只是编表(或立地指数图)的依据不是用林分平均高,而是用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确定现实林分立地指数时也只测定部分优势木高,查相应的立地指数表或图即可,指数越大,立地条件越好,应用较为简便、直观,目前被广泛采用。我国已有杉木、马尾松、油松等树种的立地指数表。

林分的经营管理[3]

  林分的经营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林分经营。对林业生产经营单位而言,本章所探讨的内容就是在森林区划的基础上,以培育林分质量、提高林分生产力的观点,以生态学、经济学、可持续经营利用的观点进行探讨,确定林分的经营利用措施,达到对林分经营利用过程的有效监控,显现国家林业政策的落实,确保林分质量的提高。

  一、林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林分是森林资源的主体,林分形成的特点就决定了对林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林分是指林地上的有林地,从林分形成的特性角度讲,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林分功能的多样性。林分形成后的功能,不仅可生产木材及林副产品,且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更能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森林旅游,充分展示在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林分为森林主体的各种功能更加明显和突出,更为人们所重视。

  (2)林分形成的艰难性。在自然形成中,林地既是在有种源的条件下,也要经过种子的侵人,适宜气候条件下幼苗的形成,植物群落的自然竞争和演替,方可形成改变地表特征达一定郁闭度的林木群,这一过程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在人工营造的林分形成中,需要育苗、造林地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管护,形成一块林分需要大量的资金,劳动力的投人,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山地,防风、防沙、防洪地带条件下,造林的难度较大,若不采取特殊的保障措施,甚至需要多次补植,多次营造方能形成林分。

  (3)林分形成的产品性。为调节气候,减轻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由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划出的地理段,不论是已有的林地还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营造形成的有林地(林分)与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农、牧业占地比较,多是立地条件较差、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地表,简而言之,现有的林分或即将发展营造的林分,多是因害设防,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之需保留和发展的地表区,具有极大的产品性。

  (4)林分的易损性。林分的生长发育,必然产生的林木及林下生物积累,也由此产生林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多功能性,产生人们对林分内林木的需求和经营。同时林分也具有易损性的一面。如:受社会对林木的需求程度,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程度,往往以采伐林木为经营主体,造成林分质量恶化,大片的林地消失,区域环境破坏。受林分经营程度的影响,林分易发生火灾、虫害、雪折、风倒。这些现象近期在我国各地还在频繁发生。

  (5)林分经营利用的可持续性。林地资源不同于矿产类自然资源,是一种由具有生命力的可不断生长发育的树木个体组成的植物群体资源,如果经营者依据林分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地开展林地经营利用活动。把林分在自然竞争生长发育中被淘汰枯损的林木蓄积量、种子、树皮、叶等林副产品,以抚育采伐或者其他经营的方式,提前一步变为社会及人们所需要的物品,促使林分的质量得以提高,林分内的蓄积量及林分内林木个体材积得以提高,由林分产生的三大效益也在提高,这些功能是可持续的,在不受特殊的火灾、虫害、风倒等自然灾害下是永续的。

  二、林分经营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林分经营管理目的

  对林分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把现有的林分经过科学的经营管理,特别是采取抚育的方式,调整林分内林木结构和相应个体的适生营养面积,达到可持续经营利用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状态上来。

  (1)全面合理地组织生产活动,提高林分的自然生产力和自然更新力,提高可持续利用林木及林副产品能力。

  (2)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保护现有的林地资源不受破坏,积极扩大林地资源,增加林地覆盖率。

  (二)林分的经营管理任务

  (1)提升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能力。林业科学技术是推动林业发展基础,对林分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产生新的更加适应林分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查技术,经营技术就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提升林分质量和林分效益的经营措施,林分经营技术也是制定林分经营计划、经营规模以及经营规程,提升林分经营效果的基础和依据。

  (2)林分调查设计。林分调查设计,是根据林业经营单位的经营区划、经营方向,使用较为科学的调查方法,对林分进行数量、质量、消长变化和环境状况方面的调查。林分的调查工作是对林分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在调查分析和评价林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规定的管理指标完成生产作业性质的调查设计。

  (3)林分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方案。林分的经营管理是对林业规划发展的特殊林地产品而言,如何在保障国家对林地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对林分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可分为:①全国性决策。颁发技术规程,制定林分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对象等;②地方部门性决策。根据地方区域的林地分布特点,林分类型特征,制定地方经营标准,经营林分的技术指标,生产规模、管理措施;③经营单位的决策。制定生产设计工作规则,施工技术要求,施工管理方案,施工管理制度等。对林分的经营计划,有长期、中期、短期之分。

  (4)制定经营管理措施。林分在区域地表的形成,就必然地显示出了这块区域地表被绿化及林分形成所具有的功能,经营人对林分的经营获利,主要表现在抚育采伐林分内的部分林木或收获林分内的林副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提高林分质量及林分的各种功能,则是通过科学而合理地抚育采伐方式的生产活动而得以实现。为保障在林分内进行抚育采伐活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中制定切实而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林分抚育采伐质量管理的主题。

  三、林分采伐质量管理

  林分采伐质量管理,是经营单位在林分采伐生产活动中,为保障生产活动后的林分质量提高,林分功能的提高,而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落实。如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在向辖区各国有林场下达人工林抚育任务的同时,根据山西省林业厅对人工林抚育作业质量管理要求,下达了《人工林抚育采伐操作程序》《人工林抚育采伐调查设计方案》《人工林抚育采伐地检查验收办法》等管理文件,以及人工林抚育采伐技术指导材料,营林生产中重大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黄瑞琦主编.林业 现代行业语词典.南海出版公司,2000.12.
  2. 李兴阁主编.第三章 林学概述 森林管护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0.
  3. 武耀成著.第三章 林分的经营管理 林分的经营管理与疏密度样地测定.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0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Gaoshan2013,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林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