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工作压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工作紧张)

工作压力(Work stress)也称工作应激(Job stress)、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职业紧张、工作紧张

目录

什么是工作压力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

  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

  工具书中的解释:

  亦称“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应激。例如,工作负担过重(overload)、变换生产岗位、时间压力、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机器对人要求过高、工作时间不规律、倒班、工作速度由机器确定、上班过远、工作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良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是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应激......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 工作应激是指在机体工作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状态,它代表了机体对于环境压力的一种反应.工作应激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 工作应激是指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过度的工作应激会导致疲劳、焦虑、压抑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精疲力竭症(burnout)等

  在心理学上,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社会刺激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行为三个方面,由于职业活动而导致的应激,就称为职业应激。

工作压力的潜在来源

  1、环境因素:主要指经济、政治和技术因素。

  2、组织因素:组织内有许多因素能引起压力感,例如,所做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工作负担过重,同时令人讨厌,难以相处的老板等,都会给员工带来压力。

  3、个人因素:压力因素具有可加性, 压力是逐步积累和加强的。每一个新的持续性的压力因素都在增强个体的压力水平。

  单个压力本身可能无足轻重,但如果在业已很高的压力水平上,它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要评估一个员工所承受的压力总量,就必须综合考虑他所经受的机会性压力、限制性压力和要求性压力。

  潜在的压力是否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的压力,还与个体差异性有关,诸如个人的知识、工作经验、社会支持等。

  表1  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压力源主要因素可能后果
工作条件工作超负荷或负荷不足
工作的复杂性及技术压力
工作决策与责任
紧急或突发事件
物理危险
时间变化
生产线歇斯底里症
精疲力竭
生物钟紊乱
健康受到威胁
烦恼和紧张增加
角色压力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
焦虑和紧张增加
工作满意度与低绩效
过于敏感
人际关系缺乏接纳与支持
勾心斗角,不合作
领导对员工不关心
孤独、抑郁
敏感
人际退缩
职业发展升职或降职
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
抱负受挫
失去自信
焦虑增加
工作满意度生产力降低
组织系统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健全
派系争斗
员工无参与决策权
动机和生产力低下
挫折感
对工作不满意
家庭工作交互影响引起压力的生活事件
(如婚姻、家庭问题等)
焦虑和紧张增加
身心疲惫

工作压力的特点

  首先,工作压力具有两重性。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压力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譬如,当我们面对棘手的工作时,会感到有一种兴奋感,觉得干劲倍增,同时也感到某种程度的威胁和不安。职位的提升也会产生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面对新的职位时,当事人会产生一种担心。担心不了解情况,担心新的工作环境中人际关系不和谐,担心自己能否胜任此职等。另一方面,新职位的获得会使他们急于去开展工作,以期待更多新的挑战、奖赏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未知的工作状况产生了有利的压力。

  其次,工作压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业余生活都有可能产生压力,如刚找了一份工作,自己很满意,担心干不好被老板辞退;学生临近考试,功课还没弄懂;出差赶飞机时,汽车在路上抛了锚等。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压力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不存在的。

工作压力的结果

  工作压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压力产生的时候,人处于工作应激状态,从压力产生影响的性质来分,有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后果。从压力产生影响的领域来分,有个人健康方面的,有工作绩效方面的,也有个人决策方面的。

  1、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1)压力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工作压力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作用,这种危害作用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工作压力经常使人感到身体不适。长期承受工作压力的人容易患以下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肥胖病、神经性多饮、神经性呕吐、过敏性结肠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等;

  皮肤心身疾病,如精神性皮炎、尊麻疹、痰痒症、湿疹、斑秃、牛皮癣、多汗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等;

  恶性肿瘤,以前,人们仅仅注重理化因素(如放射线、化学致癌物)和生物因素(如病毒、慢性感染、肌体衰老、免疫缺陷、内分泌紊乱、遗传)等对癌症产生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此外,属于内分泌代谢性心身疾病的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巴塞多氏病(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神经性烦渴、月巴胖症等;属于口腔科心身疾病的有舌痛、口腔炎、口臭等都可能是由压力过大引起的。

  二是工作压力还能成为大病的诱发因素,使病情加重、加快。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承受较高压力的管理人员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两倍,遭受心脏病第二次打击的可能性是常人的五倍,得致命心脏病的可能性是承受较低压力的管理人员的两倍。还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工作压力不但能使人易染重病,还能直接引起致命的疾病,缩短人的寿命。医学研究人员最近证实,压力与癌症有很大关系。疾病的产生降低了劳动者素质,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压力不但对身体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对个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也很明显,这主要表现在焦虑感和沮丧感两个方面。

  一是焦虑感。工作压力对人们心理的最主要影响是增加了人的焦虑感。当人们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时,会模模糊糊地感到很容易受周围环境中其他人和事物的伤害,觉得自己对工作、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控制,时常经受着工作环境中难以预料的困难,却又担心无力去处理那些并不一定出现的潜在威胁,为此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是沮丧感。压力也增加沮丧情绪。当人们的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行为受到妨碍时,情绪就受到了伤害。根据这种伤害的程度不同,人们情绪上的反应也不同。

  消极情绪。当人们虽几经努力,却屡遭失败以后,人们对某种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放弃这种行为,冷眼看世界。

  敌视态度。当人们在经受较大的挫折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后,可能会产生敌视态度,变得孤独、不善与人交往,无论对什么人或什么事都吹毛求疵,并伴有攻击性行为。

  悲观情绪。当人们付出了很大努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变得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厌世。当人们觉得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太多,自己实在无力应付这种不利环境时,就很容易出现厌世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此外,工作压力失控还可能导致精神衰竭、强迫症、抑郁症、疮症等神经官能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些精神性障碍的出现。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实践经验证明,工作压力的大小对工作绩效的高低有着明显的影响。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像一个正态分布的曲线:中间高、两头低,如图所示。刚开始时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很低,工作绩效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他们的绩效会逐渐升高。这时由于工作具有挑战性,他们会比在压力很少或没有压力时干得更好,他们会成功地抓住机会,有效地处理潜在的问题。

  随着压力进一步增加,压力达到一个最优的水平状态,在这个水平上,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工作绩效最大。这时,如果压力进一步增大,绩效将会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工作中人们的绩效并不是单纯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过大的压力反而会使绩效下降。只有在适度的压力下员工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显然,管理者们需要知道这个最佳工作点到底在哪里?人们能够承受的最佳压力值到底是多大?实际上,各种情况下的压力曲线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任务对此都有影响。例如,同一件任务对员工甲来说压力正好,而对员工乙来说就太大了或太小了;相反,一个人执行任务A正合适,而让他执行任务B也许就会感到压力太大或太小了。

  3、压力与工作要求和控制能力的关系

  研究表明,压力与工作要求高低成正比,与控制能力成反比。工作要求与控制能力的关系可能形成四种格局,这四种格局对个体产生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

  一是高要求、低控制。就是在工作上要求完成工作量大、质量高、时间紧迫,对与别人协作、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等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个人在的工作数量、质量、方法等方面的决定控制权力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表现出受到的压力最为明显。

  二是低要求、高控制。这与高要求、低控制相反,员工受到的压力最小,是四种情况中压力最小的一种。但是员工受到的挑战和促进前进的动力也最小,进步不快。

  三是低要求、低控制。这种情况对个人压力的现值较小,但如长期如此,会使员工丧失做出独立判断能力和接受挑战性工作的能力,因而会逐步形成压力。

  四是高要求、高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工作对个人提出了高要求,有时甚至使员工对完成任务感到吃力,但由于个人对工作的控制能力强,有较大的参与决策的机会,因而员工受到的鼓励和激励也较大,员工的满意程度最大。

  4、压力与个人决策的关系

  我们每一天都要做出很多决策,无论是大的或小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决策时,我们也都希望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能获收各种有关的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但是压力却能妨碍有效的决策。当人们感到有压力时,他会倾向于拖延和逃避决策,许多人到最后时刻才做出决策,有的甚至试着忘掉决策这件事。由于难以集中精力,他们很少有兴趣去挖掘那些有助于做出更好决策的新信息,难以把注意力放到已获得的信息上,而且常常忽视重要信息,其结果是在高压力作用下,个人经常做出不理想的决策。

职业应激的负面影响

  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只要其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都比较适当,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有益于保护机体。

  但是相对于个体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职业应激中,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 对工作不满意、厌倦感、无责任心,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误增多。
  • 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等,并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
  • 还可导致危害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迁怒于家庭成员等。

职业应激的警告信号

  • 性情的改变:原本话多的人话变少了、性格开朗的变沉默了、热情的变得冷淡,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沉,离群索居。
  • 情绪的变化:开口讲话却容易伤感,或者容易激动、发怒、冲动,做事轻率。
  • 工作时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差,畏难,工作质量粗糙。
  • 生活规律的改变:失眠,疲惫,有的人对烟酒的消耗量比平常增加了。

工作压力大的相关减压方式

  1、在早晨保持平和的心态

  有项研究发现,你的工作压力经常与早晨做的第一件事有关。如果你常一早起来在餐桌前对家人抱怨工作,或在匆忙间和人起冲突,恐怕工作压力指数又往上跳了一格。

  专家建议你,给自己不一样的早晨,做个伸展操或冥想,或利用赶车通勤时做几道深呼吸。带着平静的心情上班,处理事情会比较有耐性。

  2、学会自我调适

  紧张、有压力的工作都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孤立和无助感,这时就应及时的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自我调节。

  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边工作边听音乐;与同事聊聊天、谈谈笑话;在办公室里来回走走,伸伸腰;打开窗户,临窗远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同时在复杂紧张的工作中,应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宁静,俗话说“心定自然凉”。这就要求白领应养成开朗、乐观、大度等良好的性格,为人处事应该稳健,要有宽容、接纳、超脱的心胸。

  3、保持整洁的办公环境

  环顾一下自己座位的四周,是否会让你感到舒服或是心情更糟?好的工作环境是活力来源之一,这样既能减少工作压力,有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首先你可以整理桌子,清除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该入档案的资料迅速归位,杂乱的办公室会有颗杂乱的心。

  然后你可以调整位子,有些人会不时闯入工作场域,增加不必要的压力,你可以将桌子转向面对入口,或在桌前的墙壁上挂镜子,这样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谁正朝你走来。或者将桌子靠墙,能稳定情绪。

  你也可以找自然光,因为日光灯其实不利工作。对人体最好的照明当属自然光,但室内自然光无法提供充分照明,不妨自己加装灯泡型桌灯,这种拟似自然光的灯泡,对视力或情绪都有益。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制定切合实际的追求目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白领之所以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确实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白领自身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有关。

  如众多白领以为只有拼命干,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加薪、晋升;还有的工作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自己被抄鱿鱼,或被别人超过等等。

  在工作方法上也有问题,如工作不分轻重缓急,事无巨细都亲自干,工作效率低等。对此白领应学会应用统筹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和生活上,应有明确界限,下班后就应充分休息,而不应还惦记着工作,多参加体力活动,以做到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

  如果长期感到力不从心,白领就要重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目标,如目标过高,就应调整目标,以使自己的目标切合实际。

  一些有工作狂倾向的人,应经常问问自己,“是工作为了生活呢,还是生活为了工作”;“是健康和生命重要呢,还是事业重要”;“以健康(健康食品)和生命为成本代价换取事业的发达值不值得”,以使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轨道上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Marklong,Vulture,Dan,Yixi,Tracy,刘维燎,essilco,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工作压力"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