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规范体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审计规范体系是各种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及规则的总称,指由审计法规体系、审计执业规范体系和审计标准体系等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审计规范体系的内容[1]
- 1.审计法规
审计法规通常是对审计组织的设置和职权、审计范围、审计行为、审计责任等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审计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制定。我国审计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审计法实施条例》、《注册会计师条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
- 2.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规范审计主体的职业道德行为,为审计人员履行职业责任提供进一步指导。审计职业道德准则通常由审计主管部门或职业团体制定。我国审计职业道德包括:《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
- 3.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主要规范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技术操作规范,为审计人员如何进行审计提供技术指导。审计准则通常也是由审计主管部门或职业团体制定。我国审计准则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
- 4.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主要规范审计组织(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行为,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指导性意见并采取相应的具体管理措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通常也是由审计主管部门或职业团体制定。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业务质量控制》等。
- 5.其他审计规范
其他审计规范是指上述审计规范以外的审计规范。其他审计规范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一些“实施办法”和“暂行规定”,如《注册会计师注册审批暂行办法》、《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检查办法》等。
审计规范体系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志来进行划分。
(1)审计规范体系按规范实施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审计规范、中国审计规范、主要发达国家审计规范和其他主要国家审计规范。
(2)中国审计规范按规范实施主体划分,可分为国家审计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和内部审计规范。
(3)中国审计规范按规范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审计法律法规、企事业单位审计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其中审计法律规范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国家宪法、审计法律、审计行政法规、审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审计规章等要素。在审计法规体系中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审计的法规。
对审计规范体系种类的研究,有利于探析国际大环境和中国实际国情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中国的审计规范体系,特别是建立一整套与国际协调和趋同的中国审计规范体系。
构建审计规范体系应考虑的因素[2]
构建审计规范体系至少应考虑审计规范的权威性、审计规范适用的主体、审计规范应用的对象、审计规范实施的内容等因素。
- 1.审计规范的权威性
审计规范由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制定,其权威性也不同;审计规范的权威性不同,其执行的强制性也不同。
由立法机构制定的审计规范,其权威性最强。一般来说,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审计工作比较重视,立法机构通常制定权威性很强的审计规范,例如,英国议会1983年制定的《国家审计法案》,加拿大议会制定的新的《审计法》,日本国会制定的《会计检查院法》和1984年制定的《公认会计士法》,以色列议会1988年制定的《国家审计法》等等。我国的立法机构也制定有审计规范,即1993年全国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和1994年全国八届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审计法》。这些权威性审计规范对审计机构的设置、权限、审计对象、审计范围等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履行其职责提出了法律上的要求和保障。
由部门制定的审计规范其权威性相对说要差一些。制定这一层次审计规范的部门通常是审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如国家审计的审计署或审计院,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这一层次审计规范的内容通常根据具体需要规范的内容来确定,最常见的有审计准则、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质量控制等。由于内容各异,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一层次审计规范本身权威性也有差异,如有的要求强制执行,而有的则可以参照执行。
- 2.审计规范适用的主体
不同的审计主体,适用的审计规范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审计主体,其法律地位、职责权限、侧重履行的审计职能和审计内容,以及独立性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使不同的审计主体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应该用不同的审计规范来约束。
对于民间审计来说,审计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由于民间审计地位超脱,履行经济鉴证职能最能体现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因此民间审计从事会计报表审计在证明会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最大。为了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必须制定相关的职业规范。这些规范可以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日本的《公认会计士法》等,也可以由职业团体制定,最常见的有审计准则、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质量控制等。在我国,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制定的《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处罚暂行办法》、《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监管制度》、《事务所质量检查工作规范》等也属于民间审计的审计规范。
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审计主体是审计署(局)和审计师。由于国家审计具有宪法赋予的权力,具有极高的威望,履行经济监督职能最能体现其强制性、权威性的特点,因此国家审计从事财经法纪审计,在查错防弊、打击经济犯罪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为了规范国家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也有必要制定有关国家审计的法规。国家审计法规可以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如我国的《审计法》、英国的《国家审计法案》、日奉的《会计检查院法》等,也可以由国家审计机构自行制定,如美国审计总署1972年制定的《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我国审计署1996年制定的包括国家审计准则在内的38项审计规范等。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师。由于内部审计充分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善于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往往比较切合实际,履行经济评价职能最能发挥其长处,尽可能地为管理当局出谋划策,因此内部审计从事经济效益审计,在避免损失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最大。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也有必要制定有关内部审计的规范。内部审计规范一般由内部审计职业界制定,如内部审计师协会(11A)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有的国家政府机构也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如前苏联部长会议1981年通过的《关于改进各部、各主管部门和其他管理机关审计监察工作的措施的决议》。以色列议会1992年通过的《内部审计法》,我国国务院1985年制定的《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审计署制定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等。
- 3.审计规范应用的对象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看,审计的对象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因此适用的审计规范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有的甚至有专门的审计规范。
从被审计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看,有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等,它们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不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它们的审计要求不同,所适用的审计规范也可能不一样。例如,对国有企业,财政部颁发了《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等。对这类企业的审计工作作了专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则各种专门的审计规范更多。
从被审计单位所在的行业看,有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它们所从事业务的性质不同,因此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适用的审计规范也会不同。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门制定了《商业银行审计指南》,国际会计师协会制定了《国际商业银行审计》的实务公告,用以指导对商业银行的审计。我国审计署则专门制定了《关于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审计实施办法》、《国有工业企业财务审计实施办法》、《国有商业流通行业财务审计实施办法》等行业审计规范,对各行业的财务审计进行了规范。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来看,有的企业规模很大,甚至是集团公司,而有的企业规模很小,业务简单或人员很少。企业的规模不同,审计的要求也不同,适用的审计规范也有差异。例如,对于下属有许多子公司的集团公司,我国专门制定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合并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用以规范对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审计。对于小规模企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我国均制定了《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实务公告,澳大利亚则制定了更为详尽的纠、规模企业审计指南》,用以指导对小规模企业的审计。
- 4.审计规范实施的内容
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规范的内容很多。从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上来说,应制定职业道德准则来明确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对社会、对同行等的责任;从审计人员的职业技术上来说,应制定审计准则来指导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运用各种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如何编制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从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上来说,应制定质量控制准则来规范审计机构,如何提高审汁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审计的内容上来说,应制定各种具体的审计准则、实施公告、规范指南、规定办法等,要求审计人员遵照执行,以合理保证被审计后的事项不存在重大的错误和舞弊,等等。
建立审计规范体系的意义[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走依法治国之路,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方向。审计监督制度作为我国在财政经济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审计领域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对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1.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有利于完善财政经济领域的民主监督制度。
财政预算执行的管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执行依法进行的审计监督权力,也是人民以法律形式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财政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要深化财政经济领域的改革,完善对预算执行的管理者和专门监督者的监督法制,就必须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使财政经济领域的预算管理者和审计监督者都能做到依法行政,切实按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公开管理和监督的办事制度。要在财政经济领域实现这一管理和监督目标,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规范和审计监督规范,使预算管理者和审计监督者都能克服主观随意性,具备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前提条件。同时人民对预算管理者和审计监督者的具体行政行为规范与否,才能有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对财政经济管理者和审计监督者实行的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才有可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作用。财政经济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人民对审计机关的财政监督工作是否规范有效十分关注。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代表国家和人民对财政经济管理者依法实施审计监督,其审计监督行为理应对法律负责,对纳税人负责,在人民的监督之下,切实起到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的作用。因此,更需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审计规范体系,使审计人员的具体审计行为能够做到有所遵循,使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以及对审计工作的舆论监督具有一套明确的衡量标准。
- 2.建立审计规范体系有利于促进审计工作为实现依法治国目标服务。
审计机关通过对国家财政收支和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可以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因此,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通过审计规范规定审计监督制度,明确审计监督与其他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健全整个国家监督体系。同时,通过执行审计规范,不仅能够约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的行为,保障依法审计;也能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改善法制环境,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实现依法治国目标服务。
- 3.建立审计规范体系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促进审计立法工作的发展和审计监督制度的完善。
建立审计规范体系应当以宪法为基础,以审计法为核心,与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保持有机联系。在审计法未出台之前,草拟、制定审计法,确立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明确审汁机关的职责、权限和审计程序,规定被审计单位妨碍审计工作和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等审计工作基本制度是整个审计立法工作的重点。审计法出台之后,草拟、制定审计法实施条例,将审计法规定的原则加以具体化,并提出贯彻实施的意见,确保审计法的全面贯彻落实是建立审计法规规范体系的主要任务?这些工作完成后,制定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等,进一步把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落实到各项审计工作中去。这样,既能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又能有力地推动审计立法工作向规范具体审汁行为的深层次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审计规范体系的逐步建立,整个审计监督制度也将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审计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审计法制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所谓法制化,主要是指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审计,依法查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所谓制度化,主要是指把对国家财政收支和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形成一项正常制度,无论是对有问题的单位,还是对没有问题的单位都要进行审计监督;同时,各项审计工作也都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制度、所谓规范化,主要是指审计工作的内部程序、质量标准、技术方法、工作管理等方面都要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要求,克服主观随意性,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开展审计,使整个审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建立审计规范体系,完善审计监督制度,能够解决审计工作中的法律依据问题,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审计法律、法规还要得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这就需要不断规范各项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审计争议,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法制工作。这些都有利于加强整个审计法制建设,促进审计工作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 5.建立审计规范体系能够全面具体地规范各项审计行为,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提高。
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的中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审计人员执法水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规范体系既包括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也包括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还包括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在总结我国多年来审计工作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审计规范体系,能够反映我国审计工作的内在规律,对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审计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规范开展工作,就能够使审计工作质量得到基本保证。同时,建立审计规范体系,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审计,有利于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通过对各项规范的遵守,保证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贯彻执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