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培育税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培育税源

  培育税源是指从地方自然禀赋出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经济发展税收增长为取向,通过“资源财源税源”的转变而实现的税源生产和再生产。它是一种以自身禀赋为依托、以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为取向的内生性的税收流量、存量的双重增长,是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税源建设工作的第一要义。[1]

培育税源的认识误区[1]

  虽然培育税源已经成为从政府至民间的热点之一,但对培育税源的几个认识误区却制约了税收的可持续发展,使税源在短暂繁荣之后便逐渐萎缩,影响税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甚至破坏了一个地区的税收大环境。

  (一)培育税源不等于滥用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投资

  一些地方在引资过程中,片面追求资本流入量,忽视地区经济结构资金的投入方向和使用效果,滥用政策优惠,一味“放水养鱼”,违规“变通执行”,比如越权减免税,违规批准缓税,或则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导致区域间的恶性的税收竞争,使资本的流动趋向非理性,原本为经济服务的税源引进,演变成一场税源争夺战,恶化了经济环境,导致税收的大面积流失。

  (二)培育税源不等于政府越位,参与企业管理

  1994年税制改革后,在“培源增收”战略的指导下,不少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有的还直接参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济核算、经营决策和企业组合,为企业争取贷款等不一而足。政府部门的政策优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与效益,也带动了税收的增加,使这种培源方式极具迷惑性。但在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外资的引进、税源的培育及规划等,政府部门的职责是有限的。政府部门难以和企业一起承受经营决策失误的风险,也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这种局部、短视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培育税源不等于政府缺位,忽略宏观调控

  培育税源不仅仅是财税部门的职责,它更多地需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行政效率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等“软环境”。税收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必须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正确调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各系统的活动。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的税收计划的作用是巨大的。科学的计划观可以使税收计划均衡、合理,防止出现畸轻畸重的不合理现象,使组织收入工作既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既强调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物质基础的需要,又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保证组织收入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实现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

培育税源的根本保障[1]

  培育良好的税收环境,是财税部门和纳税人的共同事业。它要求财税干部树立为经济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大局观念,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服务和管理并重,相辅互补;同时,又需要纳税人自觉提升纳税遵从度,以共和国的纳税人为荣,重诚信、知荣辱,奉献于国家的繁荣,谋求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法治型税政为基础,涵养规范的税收环境

  首先,培育税源不能以牺牲依法治税为代价。各级税务机关、各级政府超权、越位做出的各种减免税政策和应收少收或不收行为不仅不能起到培育税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侵蚀了国家税基,损害地方财政长远利益。这种税源培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其次,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更是各级税务机关需要长期为之推进的最高目标。因此,必须以执法责任制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政策引导,为培植税源涵养公正、规范、透明的税收环境。

  (二)以服务型税政为保障,涵养优质的税收环境

  纳税服务《税收征管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税务部门必须作为的法定义务,培植税源又是最主动的纳税服务。首先,我们已经认识到税收不仅仅是财税部门的事,不仅要靠征管,更要靠税源作保证,以服务型税政为保障。所谓服务型税政,就是以优质服务为导向,着眼于更新理念、文明办税、提高绩效,对纳税人不是靠生硬的行政命令去指挥、控制、管理和约束,而是要以真诚优质、无微不至的服务来关心、帮助、感化纳税人,清除其不信任甚至敌视的心理,减少征纳双方磨擦,营造征税人文明征税、纳税人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树立大财政观念,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按照“税源经济”思路的要求,在当前聚财有限与政府开支刚性增长的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严格的财政支出顺序,满足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项目的重点需要,为培植税源涵养全面、便捷、经济的税收环境。

培育税源的对策[1]

  (一)切实加快经济调整步伐,稳固效益税源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是税收的可靠来源,经济增长一般包括增量和增效两个方面,而单纯靠收入追求量上的增长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只有增效才能带来企业丰厚的利润和企业所得税的增加,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应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实行政企分开,真正让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一致起来,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的兼并和联合,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用行政手段硬性“捏合”。只要有利于搞活企业的事都可以做,应着力发展利大或税利双高企业,努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产品,并采取措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发展效益型企业增强地方财政实力,经过3-5年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地方税源严重不足的状况。

  (二)切实加快投资步伐,培植综合税源

  投资不仅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扩大需求,而且可以直接带来地方税收增长,近几年,我市之所以实现了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与抢抓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密不可分,投资对地税收入影响的最大特点是不分产业、不分基础性和工业性项目,也不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等,都直接增加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的服务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育骨干支柱财源

  一是突出扶持和培育优势产业。采取财政奖励等方式,对税源大户和法人代表进行奖励,采取贴息形式,重点扶持优势产业,规范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设立企业发展资金,引导资金投向,支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二是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其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完善现行财税法规和政策体系,规范和整顿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三是逐步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调整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结构,重点向企业的技术研究和科技推广方面倾斜。

  (四)切实加快税收综合治理步伐,改善税收环境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是规范征纳双方行为的客观要求,因此,应大力贯彻“以税聚财”的思想,全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治税,为财税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当前地税收入任务的情况,成立具有权威性的税收协调机构及时帮助解决税收上的困难问题,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今后一段时期的税收工作正常开展。应严格按税法办事,坚决制止以权代法,擅自减免税的违法行为,对确有特殊困难的企业,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该收的税款要依法征收入库,该照顾的由财政部门适当返还,作为财政投资,不使国有资产流失。要科学合理确立收入目标,今后收入目标的确定,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科学的预测和下达任务,使之贴近我市税源实际,避免二者脱节和收入上的大起大落,同时,在这个目标上应遵循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燕万年,周建中等.关于培育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的几点思考(J).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2):58~6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培育税源"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