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经济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税源经济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来培育具有纳税潜力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增加税收为目标的一种区域经济结构、经济布局或经济调控系统。它是相对于传统的产值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强调税收(效益)而非产值(效率)。
税源经济是有源泉的经济,它不同于税收经济更不是收税经济。它不象税收经济那样偏重于国家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也不象收税经济那样只关注税收征缴,不关心税源培植。其着眼点在于培植税源,发展经济,把整个财力“蛋糕”做大=它注重税源与经济、经济与财政的辩证关系,强调培植税源 发展经济、提供税收三者之间的联系,既问结果,更重来源,关心三者之间的全过程协调、稳定发展。
税源经济的发展必要性[1]
1.发展税源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企业走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之路。只有那些能够取得经济效益、获得利润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斌中生存 来。因此,发展税源经济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发展税源经济是振兴财政的需要。经济决定财政,税收源于经济。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和财税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大力发展税源经挤.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财税增长速度把握在有利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度”上,并注重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从而使财税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靠的基础,才能使财税收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持续增长,实现良性循环,振兴国家财政。
3.发展税源经济是完善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需要。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树财政体翩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转移支付翩度是以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为目标,在合理划分政府问收入和事权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核定各地方政府的“标准收入能力 和标准支出需求”,据以确定均衡拨款。对地方进行收入能力分析,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按照税基和税率计算标准收入=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税基资料,因此标准收入的计算主要依据各地统计上报的工业增加值、商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应税农产品产量等数据,乘以适用税率来计算。这就要求各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否则,根据转移支付办法计算出来的标准收入将大于实际收人能力,减少上级转移支付数额。只有发展税源经济,真实反映各地实际税基情况,才能准确计算各地标准收入能力,使转移支付制度得以有效地贯彻实施。
4.发展税源经挤是完善考核机制的需要。发展税潦经济,以税源培植为考评基础,有利于促进地方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考评机制。同时,可避免一些地方官员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经济鼓益,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现象。
税源经济的发展条件[2]
1.必须有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税源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税源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税务机关及税务工作人员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财政部门依法用税的法律保障作用。
2.必须进一步建立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主体充分、公平地竞争,进一步减少对各经济主体发展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较宽松的市场环境。
3.必须建立全面、高效、完善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媒介体,因此应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谈到政府精简机构,实行适度的税收政策,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干预,发挥高效、有序的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4.企业应有创新能力、有活力、有充分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要求我国企业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以谋求在国际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不至于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5.短期内避免税收的过高增长是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促进税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及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经济主体需要一个休养生息期。因为,一方面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会制约税收的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需要一个较为宽松的税收环境。这就要求政府不仅应强调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还应充分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怎样更有利于调动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坚决杜绝在基数不实的基础上的税收的过度增长,以避免税收对产业、行业地区的鼓励和限制政策的扭曲,着眼于长远,使税收增长建立在更加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税源经济的发展措施[2]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就要求我们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制度、政策。
2.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充分调动私营个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不仅能为大量亏损的国有企业的转制树立榜样。而且能为国家创造大量的税收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放水养鱼、以税养税。
3.推动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利用各地的比较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商养商”,实现税源经济增长的国际化,通过制定推动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的税收导向,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4.大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利用大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通过走城市化的道路,我国许多较为尖锐的矛盾都能够迎刃而解(如户口问题、计划生育问题、养老问题、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要求税收在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培训、养老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倾科。
5.加快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在于一是缩小地区差距;二是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扩大内需,开辟市场和发展空间,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等。这就要求我国应从培育、发展税源经济的战略角度上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