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商品流通规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商品流通规模(Volume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目录

什么是商品流通规模

  商品流通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系统内部所投入的构成商品流通系统的各个要素的聚集程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流通能力的大小。就商品价值流通而言,商品流通规模应该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换总量或商品买卖总量;就商品使用价值而言,商品流通规模则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商品(实体)周转量。这样定义商品流通规模才更为完整和全面,更符合实际操作。

商品流通规模的分类[1]

  (一)按照商品流通规模的空间范围大小来划分,可以把商品流通规模划分为:商品流通宏观规模、商品流通中观规模和商品流通微观规模。

  商品流通宏观规模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商业系统内部各种商业经营要素量的聚集程度,商品流通宏观规模的大小和合理与否将影响一个国家整个范围内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将制约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商品流通中观规模是指某一地区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规模,即在一定区域内商业投入要素的多少及其合理结合所体现的经营服务能力大小,不同的区域受其历史、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和规模,从而使不同区域的商品流通规模水平互不相同。

  商品流通微观规模是指商业基本经营单位内部商业投入要素的多少及其合理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经营服务能力,也就是单体企业或企业集团流通要素的积聚程度及其相适应的流通任务。它的合理配置是商品流通宏观规模合理配置的前提。

  (二)按照商品流通规模的层次水平不同来划分,可以把其划分为:商业企业规模、商业公司规模、商业企业集团的联合规模以及商业产业规模。

  1.商业企业规模。商业企业是商业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作为商业的基本构成单位,其投入要素的多少及有机结合所表现的经营服务能力大小,便是商业企业规模。

  2.商业公司规模。商业公司不同于商业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是一种发展了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公司内部专业化程度更高、商品经营分工更细,规模水平更大,区域范围更广。它与我国商业过去采用的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组建起来的专业公司组织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后者是作为一种行政性公司、是行政职能企业组织中的延伸。

  3.商业组织的联合规模,包括企业集团及各种形式的联合体。这一层次又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商业企业组织在同一地区范围内的联合和集中,比如商业中心区和商业街。第二,许多商业企业在资金、人员、购销、技术等方面的协作组合而表现出来的联合规模,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的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进而促进了商业内部社会分工、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依赖性和相互制约。

  4.商品流通产业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商品流通规模。商品流通产业内所有的投人要素的多少及其有机结合表现出的经营服务能力,应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与其他产业相协调地发展。

  (三)按照研究的内容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商品流通总量规模和商品流通结构规模。

  1.商品流通总量规模。其主要研究的是某个商业系统内从整体上来看的商业投入要素的多少以及经营服务量大小,可以从绝对数值的变动趋势以及各总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变动幅度来反映。商品流通总量规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商品流通投入量总量规模,其中包括商业资本规模,商业劳动力规模以及商业设施规模;其二,商品流通产出总量规模,即最终成果表现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商品流通结构规模。主要研究的是商业系统内各结构的大小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商品流通结构可以分为商品流通所有制结构和商品流通组织结构。因此,商品流通结构规模主要包括商品流通所有制结构规模和商品流通组织结构规模。(1)商品流通所有制结构规模。目前,我国商品流通中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商业,集体所有制商业、个体和私营商业以及合营商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商业都占有一定的商业投入量并表现出一定的经营服务能力,在全社会商业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考察商品流通所有制结构规模,以便合理地调整各种所有制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2)商品流通组织结构规模。主要是指商品流通中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商品流通组织的比重。不同规模的商品流通组织在空间范围内分布合理与否,以及在商品流通产业中所占比重如何,将影响着商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并最终制约着商品流通产业的整体经营服务能力的大小。

  (四)按照商品流通规模表现形式来分类,可以把其划分为:商品流通实际规模和商品流通潜在规模。商品流通实际规模是指短时期内根据市场供需平衡情况,现有商业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投入的商业资源要素的多少以及其表现的经营服务量;商品流通潜在规模是指在将来某个时期内.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拟改、扩、新建商业系统所能吸引的商业投入量多少以及其经营服务能力。

  商品流通规模还可以按其起作用的形式不同划分为商品流通静态规模和商品流通动态规模。

影响商品流通规模的因素[2]

  一、商品流通宏观规模的决定因素

  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来看,商品宏观流通规模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定性,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就一个时期而言,不同国家的商品流通宏观规模各不相同,其发展规模应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因而,决定商品流通宏观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生产力以及相应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

  4.商品流通系统的组织状况。

  5.商品流通利润率的高低。

  6.社会经济体制及国家的方针政策。

  7.交通运输、通讯能力。交通运输、通讯能力是影响商品流通规模大小的外部技术因素,对商品流通宏观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I)制约着商品流通活动的空间范围。(2)制约着商品储存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商品资本占用量大小。

  8.商品流通系统中的基础设施状况。

  二、商品流通中观规模的决定因素

  商品流通的中观规模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和改变时间的长短则是由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变化大小所决定的。这些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类。

  1.商品供给来源的总量规模和结构。

  2.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3.组织商品流通的技术条件。

  4.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

  三、商品流通微观规模的决定因素或约束条件

  1.技术水平条件。

  依托技术进步是商品流通微观规模发展的客观基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商品流通规模的大小和流通资源的要素配置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一方面,要根据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来确定各个具体商品流通的微观规模;另一方面在具体组织商品流通时,要有利于技术的充分发挥和应用。一般来说,技术水平高的适宜于大规模的商品流通,而科学水平低的则适宜于小规模的商品流通。

  2.市场供求条件。

  商品流通微观规模的市场供求态势和变化,供给需求的总量、规模、结构以及两者的均衡状况是影响商品流通微观规模的主要因素。

  3.经营商品的构成。

  在某一具体的商品流通系统中,流通的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受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因而其投入的商品流通资源的配置比例也有所侧重和不同,最终所形成的商品流通规模的大小也不一样。

  4.所处的区位和周围可利用面积的条件。

  这不仅会从工程造价上影响商品流通微观规模的经济性,而且会影响其规模的发展。由于商品流通微观规模的可利用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其不会无止境地扩张规模,否则不是无法实现,就是很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资金筹措条件。

  在所有的决定因素或约束条件中,可能筹措到的资金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商品流通规模的基础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的主体,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流通规模扩大是由其自身完成的,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通过资金的筹措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纪良纲,刘振滨.商品流通规模与速度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2. 吴宪和.现代流通经济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方小莉,Mis铭,Lin,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商品流通规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