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易用性、广域性和互通性,实现了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
农业电子商务是以农业网站平台为主要载体,为农业提供各种商务服务或直接经营商务业务的过程。农业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以及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通过网络将相关要素组织在一起。其中,信息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的角色。在传统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一直就存在两类经济活动形式:一个是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一个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活动。从经济活动来说,无论是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与个人之间,只存在两种经济活动内容:一种是提供产品,一种是提供服务(现在服务也被认为是产品)。农业电子商务是从农业传统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发展起来新的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因此,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商务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映射,或者基于互联网的创新的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
(1)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我国现代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市场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农产品市场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农民经常对农产品市场信息不能完全了解,造成信息不对称。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农民极度缺乏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农业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信息的了解、交流的问题。
(2)农业电子商务改变交易模式
农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开拓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手段。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模式将被打破。农民通过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十分便捷、快速的完成信贷、担保、交易、支付、结汇等环节。使农民可以更贴近市场,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使农民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及要求,同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出来,从而促进农业贸易的繁荣发展。
(3)农业电子商务提升市场份额
农业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营业时间,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将地理范围分散的,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实现规模化贸易。另外,交互式的销售方式,使农民能够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从而提升市场份额。
(4)农业电子商务能降低经营成本
①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农民在购买生产资料或出售农产品之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价格比对,选择最合适的提供商。同时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帮助生产者及时获得管理信息、生产技术。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在网上签订种子、化肥及产品的供销合同。农民也可以在网上通过集体采购、招标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
②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减少第三方或中介组织的参与,农民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可以直接进行交易,减少中间交易成本。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部分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 。
③有效降低营销成本。使用互联网广告,其成本要比传统广告媒体节省75%。利用网络向全球发布本地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本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将本地区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网上农产品超市,不断扩大网上交易规模,逐步引入期货交易,发展“订单式农业”。
(1)信息联盟服务商务模式
农业信息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季节性指的是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信息服务必须有时间观念;地域性指的是我国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农作物种植方式、品种分布均呈现地域性分布,信息服务要具有地域性;综合性指农业信息涉及许多方面、许多领域,包括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政务通告等)、商务信息(价格信息、市场行情等)、文化生活信息、劳务信息、种子信息、化肥信息、农药信息、农机信息等,信息服务要具有全面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下,科学分类、制定标准,建立农业网站信息服务联盟,构建农业领域综合信息平台,联合国内各区域、各部门的涉农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均沾、共同盈利。
(2)农民信息服务商务模式
这是投资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最先想到的模式。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像广农网的建立,使得农民能够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利用网络来销售农产品,给广大农民带来的是不可预料的销售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受到农民的欢迎。短信商务模式(如中移动农信通),农业信息短信服务模式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主客体包括信息内容提供商(ICP)、网络服务提供商ISP 和手机客户(即农民或广大涉农生产经营者)。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运行,如安徽农网和安徽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开展此项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可服务内容丰富,直接面向农民,减少了中间环节,效率较高,投入较小,产出效益较大。
缺点是:没有得到很好推广,了解的人不多,由于收费问题农民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再者操作的难易度、信息的分类标准和农民手机的持有量也是制约它发展的一个大的因素。从我国短信发展历史来看,这种服务模式蕴藏巨大商机,目前主要应在信息分类、信息标准等方面下功夫,让农民自主点发,完善个性服务。农村经纪人商务模式 (农村经纪人网)我国农村经纪人在农业经济活动中非常活跃,在传播信息、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经纪人一般具有接受新事物快、交流广泛、熟悉市场、了解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等特点,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比普通农民要强烈、执着,也有能力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支付一定的费用,可以预计,农村经纪人将是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 .会员商务模式,主要是农业网站面向广大的农村市场,建立网站会员制度吸引农村经济组织、经纪人和农民的积极参与。要创造机会,让会员得到实惠。将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必然会积极主动和涉农相关部门合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农业信息内容,而且会验证这些信息的真伪性,对客户负责。急需这些信息的客户们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获得全部信息内容,从而获利,实现双赢。会员在得到信息的同时,也为网站带来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创造无限商机。会员可以帮助农民发布信息、收集农民所需的信息。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多大的投入,而且能发动与农业有关的组织等力量参与,随着业务的开展,效益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可行性也越来越强。可以预计,这将是农业网站电子商务最具潜力的一种模式。
(3)企业信息服务商务模式
按各类行业分类发布最新动态信息,会员还可以分类订阅最新信息,直接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五是价格行情。提供企业最新产品报价和市场价格动态信息;六是商业服务。航运、外币转换、信用调查、保险、税务、贸易代理等咨询和服务。这些项目为用户提供了充满现代商业气息,丰富实用的信息,构成农业网站商务的主体。其中也可以细分为:农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的信息服务商务模式,我国农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在城市边缘或广大的乡村,由于信息闭塞,无法及时掌握供求方面的信息,因此企业渴望从网上获得农产品供求信息。我国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销售渠道不畅,甚至有些地方农产品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农业网站必须成为供需双方之间一个信息的桥梁,让农产品能够迅速找到买家,让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迅速找到所需的农产品,这样才能赢得企业、农民对农业网站市场信息的依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网上贸易。
“一站通”就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每天发布大量的农产品供求信息,但由于网站栏目设计和网站功能简单,还没有引起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的高度重视。下一步,还必须不断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完善“一站”通功能,使栏目设计更加合理、规范,利于应用。同时,对“一站通”发布的农产品信息要进行深加工,综合处理分析后,按地域、品种等分类发给相关企业。同时,农业网站应采用多种语言界面去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市场。农用生产资料企业的信息服务商务模式,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等。这些企业的产品面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在市场推广、产品销售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电视、广播、报刊、乡村墙壁等发布大量的广告,花费巨大,往往效果不一定很好。农业网站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面向广大农民,为这类企业发布广告、通过邮件发往网站的农村会员,由于农业网站的服务主体是农民,利用这种形式发布广告,直接面对需求者,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4)综合服务商务模式
上述前三种模式主要是提供服务,不涉及物流。而综合服务模式是以信息流为先导,结合物流的一种商务模式。任何一种商务模式,要么提供服务,要么提供产品,或者两者兼之。综合服务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流和物流相结合,利用企业传统的物流系统,加上农业网站先进的信息流系统,组成商业联盟,来共同应对市场。
1、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信息流
信息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最先运用信息,谁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利润。要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规范的信息数据库系统,即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电子商务信息流,使供需双方的市场信息得到无缝链接。
2、建立安全的现金流
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信息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支付和交货是最终目的。而网上支付是农业电子商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此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国际化、信息化、高水平的,被国际认可的支付网关十分重要。
3、建立科学快捷的物流
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专业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往往不注重电子商务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畅通,应对入世后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就必须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优化、重组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农业电子商务能够打造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对农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提供数字化的交易、拍卖、支付、配送等服务。在适
当的时候建立若干农产品物流中心,增加对农产品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
4、建立统一的农产品标准
农产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其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特殊性,加大了其在特征和质量方面的度量标准的制定的难度,而标准是农业电子商务得以广泛开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标准,就不能对产品进行比对,就没有衡量产品质量的准绳。因此首先要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和相关内容的研究,只有解决了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业电子商务才能做到质的飞跃。
5、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
面对虚拟化电子商务市场,农村用户尚不具备高深的判断能力,所以农业电子商务能直接体现信用值,这对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将起决定性的作用,用信用标识让农村用户直接识别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用信星积分,表明信息本身的信用程度;用信星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评估、信用等级的工具。
自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极其的迅速。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我国的一些地区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大成果。我国还利用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涵盖面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有数千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状况。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发布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实时市场信息。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全面。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业本身缺少投资,即使有条件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地区,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很小。虽然全国涉农网站有6000多家,但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0%左右,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不到0.8%,全体网民中农民只占1.6%,而且绝大部分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京沪和广东、江浙等地区。
(2)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民仍保持传统的集贸市场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等传统交易习惯,对电子商务认识的不深,可信度的怀疑。相当多的农民没有条件及时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
(3) 电子商务网站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国内不少涉农网站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多雷同之处,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更新周期长,且网站信息以宣传本地农业为主,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分析与决策参考类的信息就更少了。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
(4)传统农业条件的限制。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等, 不耐久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功能作用严重残缺,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5)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能力逐步下降。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与日俱增,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在业失业”现象加剧,农户企业化生产经营缺乏合理的劳动力结构支撑。
(1)、提升电子商务意识。农业电子商务要发展,观念要先行。其发展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我国广大农村政府和农民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导致企业和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使农民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结合其它通讯手段,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另外,还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2)、加快网络的发展。2011年6月,中国网民突破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较2010年底增长4.9%。互联网是农业电子商务和基础,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只有为农民提供用的上、用得起的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科技、人才、减灾防灾等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业电子商务企业。
(4)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应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应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5)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产品难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产品流通,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问题。应加快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工作,制订标准和规范,实现各类产品标准化,并提供相应标准描述,使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顺利的开展。
(6)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7)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要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还要利用现有的配送企业,充分发挥分工的优势,实现客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8)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