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会计秩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会计秩序

  会计秩序研究和处理的是会计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会计行为主体如何开展会计行为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受托责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还强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对会计行为的反映作用,这与设计、构建和应用有效的会计系统密切相关。因此,会计秩序是关于会计与人类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人为本行为科学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与会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

会计秩序的范围

  会计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类行为对设计、构建和运用会计系统的影响

  这主要是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背景以及管理层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会计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结果,对会计组织结构、功能与变动的影响,这是人类行为对会计系统的约束和控制

  2.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这主要是关于会计系统对人们的行为动机、行为效率、决策方法、协作关系、目标的实现和协调等的影响,这是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反映和作用;

  3.预测人类行为的方法和优化人类行为的策略

  这主要是如何运用会计系统来影响和预测人类行为,以及通过发展行为科学,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改变现存的或潜在的与企业经营活动和整体目标不相协调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优化经济行为、提高行为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会计秩序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

  1.会计秩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运用计量技术对行为过程进行量化,有助于开展规范化管理

  为了全面、清晰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不仅要求提供与企业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还要求对与财务信息有重要关系的非财务行为或事项进行必要的计量、报告和说明。这些非财务行为包括:企业的经营方针、管理方针、管理层的行为规范、管理和经营方法的革新、企业的团结协作及企业文化经营成果的影响等。信息使用者迫切需要这些行为信息,借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及其行为,并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和评价。

  2.会计秩序有助于完善和发展委托代理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奠定基础

  委托代理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营权与所有者的分离,明确了产权关系和双方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为现代企业的独立经营和自主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由于经营者掌握着所有者无法掌握的私有信息,两者处于信息不平衡状态,所有者无权约束和控制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因此,所有者只有通过对经营者行为过程的了解和监督,才能监控企业行为,保护自身利益免受损害。同时,会计秩序也为企业提高行为效率、开展行为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创造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3.会计秩序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

  管理会计中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都采用行为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如何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以控制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断言:管理会计的研究核心必然从成本管理走向价值管理。日本会计学家西村明认为:“经营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密切联系,因此,由于行为科学的影响,会计不得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重视信息的相关性,注重企业的战略和行为的监控,代表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

  4.会计秩序的研究和推广,将大大推动责任会计的发展和运作

  要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分析人们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探寻激发人的有益行为和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并与责任会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现代管理角度看,行为责任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责任会计与会计秩序的结合点在于责任网络的建立、责任预算的编制以及行为责任的考核与评价。在行为过程之前,就制定完善的行为责任制度,并坚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控制和考核,使会计秩序管理活动充分体现目标管理原则,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充分强化责权利三者的紧密结合,以提高行为效率和管理效率

  5.会计秩序的开展有助于优化会计行为,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行为目标的协调一致

  优化会计行为的实质是使会计行为合法化、合理化、合情化。首先,会计行为合法化,遵循国家有关法律会计法规的要求。这些法律、法规代表着社会的整体利益,是社会达到均衡状态的根本保障。国家管理机构可以利用法律、法规,发挥权威性的导向和预测作用,引导和优化会计行为;其次,会计行为合理化。会计行为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会计行为在合法化的前提下,应以尽可能少的行为和方式投入耗费,获得尽可能充分、优质的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换言之,会计提供的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尽可能大于为提供这些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即会计信息既能满足需要,又能节省成本达到行为效益最大化,这是会计行为优化的内核;再次,会计行为合情化,即合乎情理,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会计行为的至高境界。在实现会计行为合情化的过程中,加强国家对会计组织或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改进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发挥会计信息与组织成员的相互作用,协调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行为目标,是实现会计行为优化的最终目标。

整顿会计秩序的策略[1]

  一、优化用人制度改善会计秩序的首要条件

  1.坚持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应把握好实施时机。在厂长、经理离任前夕,对其任期内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和执行《会计法》的情况进行审查,并以此作为其主要考核依据。

  2.实施会计人员年度考核。各级会计主管部门要按年对所辖范围内的会计人员进行政治业务素质考查,看其是否能在特定的环境里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依法履行职责权限,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否能妥善处理各方经济利益关系,有无对违法乱纪活动知情不报乃至共同作弊的行为。考核必须以鉴证资料(如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为准,注重量化。考核结果应作为会计人员升职、留任、降职职称工资、奖惩的主要依据。考核认为不称职或表现较差的会计人员应调离其工作岗位

  3.试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笔者倾向于由所有者委派(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局委派、其他企业由董事会委派)会计人员管理模式,还主张在一定范围内推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会计机构负责人可在同一所有者投资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一般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轮换),以有利于更新观念,揭露弊端、调节矛盾。

  4.撤换弄虚作假责任人员。一些惯于弄虚作假的会计人员,一经查实,即予撤换,对弄虚作假有养不可推卸责任的厂长、经理也不能留任。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彻底地拨乱反止。

  二、严密利益机制是改善会计秩序的有效措施

  1.深化经营业绩年审制度。各级会计主管部门要统一安排企业的年度会计决算报告审计,每个企业必须自觉接受审查。审计结果可视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这不但能督促企业如实报告经营业绩,而且可帮助企业经济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金融机构税务部门、财政机关)止确决策,还有利于政府部门(工商行政、劳动人事、经济管理等机关)的宏观管理

  2.改进鉴证报表参评制度。有些地区因年度业绩审计结果出来得比较退,年度总结评比大都采用未经审计报表数据,这给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为此有必要对年度总结评比的时间作些灵活的安排,保证总结评比以鉴证过的年度会计决算报告为依据。

  3.建立虚假获益追索制度。对查实确系弄虚作假而取得的政治利益(如升迁、先进、劳模)、经济利益(如提薪、奖金、住房),纪检、监察及有关行政机关应通过勒令退同、撤销文令等途径予以追索,绝不能让造假者有兹毫得益。

  三、提高人员素质是改善会计秩序的重要基础

  1.完善继续教育体系。(1)建立“会计继续教育专项基金”,用以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2)调整课程设置。目前的在职教育侧重于满足他们职称考试的应急需要,对职业道德教育和操作能力训练,几乎是空白。应当从整顿会计秩序的现实情况出发,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操作能力培训,以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

  2.改革职称考试制度。我国的会计专业职务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从整体上讲是可以的。但也存在养职业道德要求不严,一次考试终身受益等问题。因此,应对我国的会计专业职务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作些完善:对考评中不能切实履行会计法》职责的会计人员,不准参加考试;对已获得一定会计专业职务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每隔2一3年进行一次相同等级的专业测试,连续3次不合格的,吊销原技术资格证书。这些可以起到增加压力、督促进取的效用

  3.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各级会计主管部门每年应在所辖范围内进行一次会计“评先”活动,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事迹不仅要在会计系统内部宣传,更应在会计系统外部宣传,让社会了解会计、理解会计、支持会计、监督会计,同时也可以稳步提高会计人员在全社会的地位。

  四、加强基础管理是改善会计秩序的主要关键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前首先要保证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特别是会计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要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分析其是否与经济活动相适应,发现不足,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第三要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充实改进。

  2.注重管理状况考查。整顿会计工作的任务是督促各环节管理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办事。各经济组织要配备专兼职稽查员,采取定期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环节管理状况进行跟踪考查,及时纠偏。考查结果应纳入责任人的业绩考核,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以激励员工加强基础管理。

  3.继续开展继“达标”、“升级”活动。前些年我国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了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会计质量逐渐提高。我们有必要在总结这一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上述活动。当前应从以下几方而入手:一是修订“达标”、“升级”标准,制订较为严密且利于操作的考核办法:二是制订会计“达标”、“升级”规划,有计划、快节奏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三是对已“达标”、“升级”的企业进行复检,明显退化的取消其相应称号;四是对会计基础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标”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制裁。

  五、强化经济监督是改善会计秩序的有力保证

  1.要扩大监督范围。(1)专业监督应注重深度。信贷监督税务监督财政监督等需从自身特点出发,对每个经济监督对象由表及里地进行检查,促使企业按专业政策的要求自觉规范经济行为。(2)审计工作应注重广度。审计机关应按《审计法》全而确定审计对象,自身无力审计的部分对象,可通过适当方式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审计。同时社会审计组织和行业主管机关的审计机构要增强审计的主动性,做到凡是有经济活动的组织每年均能接受至少一次审计。

  2.要严肃监督纪律。实事求是地讲,会计工作中的不少问题,有些监督机关(构)及其成员是清楚的,缘于多重因素的困扰,他们或是避重就轻,或是置若周闻。我们应严明监督责任制;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查处违法乱纪问题,对拘私舞弊或监督不力者应给予必要的处罚。

  3.要扩大监督队伍。应有计划地增加各经济监督层次的人员编制,选调有实践经验和独立监督能力,且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员到相应的经济监督岗位,壮大经济监督力量。

  六、追究法律责任是改善会计秩序的必要手段

  1.通报执法情况。税务、财政、审计、三查办及法院、检察院可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情况及近期工作重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打击违法乱纪者的嚣张气焰。

  2.督查执法行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原则上是谁发现的谁处罚。但每年查出的违纪问题总是较大一部分却未受到应有的处罚。因此,纪检、监察及人大财经委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税务、财政、审计、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督查,务必做到“执法必严”。

  3.完善法律法规。《会计法》第26条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资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目前我国刑法与有关补充规定中对这些行为追究的刑事责任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也缺乏“量”的标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亟需有相应的实施条例或实施办法,具体明确法律责任的量的界限与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4.注重执法研究。会计领域的违法乱纪问题有而广量大、“团体”触法等特点,执法难度较大。我们要在积极维护法律法规尊严,惩罚违法乱纪行为的同时,注重会计执法的研究,进行会计执法的理论与探索,为改善会计秩序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 刘煤源.浅谈改善会计秩序的基本思路[J].税收与企业,2002,(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会计秩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