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貨幣需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貨幣需求 (Demand for Money)

目錄

什麼是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部門在既定的收入或財富範圍內能夠而且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在現代高度貨幣化的經濟社會裡,社會各部門需要持有一定的貨幣去媒介交換、支付費用、償還債務、從事投資或保存價值,因此便產生了貨幣需求。貨幣需求通常表現為一國在既定時間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對於貨幣需求含義的理解,還需把握以下幾點:

  1、貨幣需求是一個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個時點和空間內(如:1997年底,中國),社會各部門在其擁有的全部資產中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或份額。而不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如:從1996年底到1997年底),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數額的變化量。因此,貨幣需求是個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

  2、貨幣需求量是有條件限制的,是一種能力與願望的統一。它以收入或財富的存在為前提,在具備獲得或持有貨幣的能力範圍之內願意持有的貨幣量。因此,構成貨幣需求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必須有能力獲得或持有貨幣。

  2)必須願意以貨幣形式保有其財產。

  二者缺一不可,有能力而不願意持有貨幣不會形成對貨幣的需求;有願望卻無能力獲得貨幣也只是一種不現實的幻想。

  3、現實中的貨幣需求不僅包括對現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對存款貨幣的需求。因為貨幣需求是所有商品、勞務的流通以及有關一切貨幣支付所提出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現金可以滿足,存款貨幣也同樣可以滿足。如果把貨幣需求僅僅局限於現金,顯然是片面的。

  4、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既包括了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也包括了執行價值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二者差別隻在於持有貨幣的動機不同或貨幣發揮職能作用的不同,但都在貨幣需求的範疇之內。

貨幣需求的分類[1]

  1.主觀貨幣需求與客觀貨幣需求

  主觀貨幣需求是指經濟主體在主觀上希望擁有多少貨幣,是一種對貨幣占有的欲望。這裡的經濟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業、政府等,他們為了自身的發展而占有一定貨幣。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具有與一切商品交換的能力,主觀貨幣需求在數量上是無限的,這種需求因不同的人而不同,因此說主觀貨幣需求是一種無效的貨幣需求。某人夢想有1億元人民幣資產,但是他真的有嗎?沒有,這隻是一種欲望,是無效的。而客觀貨幣需求是有支付能力有效需求。在實際工作中,客觀貨幣需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但是不能忽略對主觀貨幣需求的研究,它有助於貨幣當局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2.名義貨幣需求和實際貨幣需求

  名義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個部門在不考慮幣值變動所引起價格變動時的貨幣需求。即用貨幣單位來表示的貨幣數量,如元、馬克英鎊等。在實際的經濟運行過程中,名義貨幣需求是由中央銀行貨幣供給來決定的。而實際貨幣需求就是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後的貨幣需求,是由商品流通本身所引起的貨幣需求。實際貨幣需求等於名義貨幣需求除以物價水平。在現實經濟中,經濟的發展有時會超出人們的預料,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並沒有銷聲匿跡,因此,這裡不僅要重視名義的貨幣需求,也要研究實際的貨幣需求,有時對實際貨幣需求的研究會更有意義。

  3.微觀貨幣需求巨集觀貨幣需求

  微觀貨幣需求是從微觀角度考察的貨幣需求,是指一個社會經濟單位(家庭或個人)在既定的經濟條件下所持有的貨幣量。研究微觀貨幣需求,有助於進一步認識貨幣的職能,對短期貨幣需求的分析起到重要作用。巨集觀貨幣需求是從巨集觀角度考察的貨幣需求,它是以巨集觀經濟發展目標為出發點,分析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對貨幣的需求,即考慮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需的貨幣總量。研究巨集觀貨幣需求,有利於貨幣政策當局制定貨幣政策,為一國政府在特定時期內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社會的總需求總供給

貨幣需求的結構[2]

  按人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意識特征和行為規範,貨幣需求主體可劃分為居民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三大集團、其貨幣需求結構分別為:

  1.居民個人的貨幣需求結構。由三部分組成:消費需求、儲備需求和投資需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手中保留一部分貨幣,作為購買日用消費品、支付勞務服務費用等所用,這就構成了居民個人的消費需求,居民對貨幣的消費需求隨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居民積幣為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為防備未來難以預知的急需開支籌,構成了居民個人的貨幣儲備需求,這種需求取決於收入水平和利率的高低,層民貨幣收入的節餘部分,一般都投資銀行定期儲蓄存款有價證券,從而構成了居民個人的貨幣投資需求,這種需求取決於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投資收益率的高低。

  2.企事業單位的貨幣需求結構。由兩部分構成:交易需求和投資需求。生產企業補償生產:資料和勞動消耗商業服務行業為支付營業費用,文教、科研,衛生等單位為維持正常業務活動,都必須保留一部分貨幣,從而形成了企事業單位的貨幣交易需求。企業獲取的利潤事業單位預算外收入,無論是用於擴大自身經營規模,還是購買其他企業或國家的有價證券,均屬於投資行為。為實現其投資所需保留的貨幣,即為企事業單位的貨幣投資需求。

  3.政府部門的貨幣需求結構。由三部分構成:交易需求、儲備需求和投資需求,政府機關為維持正常的行政管理事務而形成政府部門的貨幣交易需求i該需求取決於政府收入的高低。政府部門為準備應付如自然災害等突發性事故,需要儲備一部分貨幣,形成政府部門的貨幣儲備需求。該需求取決於國民收入水平和政府的政策。政府投資是指新建國有企業,擴建國有企業或興建鐵路,公路、橋梁等公共事業的行為,其所需使用的貨幣,即為政府部門的貨幣投資需求。該需求取決於政府經濟政策。

貨幣需求的理論

  1、交易方程式(費雪方程)

  MV=PQ

在公式中,P的值取決於M、V、Q三個變數的相互作用 ,M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決定的;V由於制定因素在短期不變,可視為常數;Q對產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體上不變,因此 ,P的值特別取決於M數量的變化。

  它認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對物價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全社會一定時期一定物價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之間也存在著一個比例關係1/V。

  2、劍橋方程式

  M = KPY

  式中:

Y——總收入;
P——價格水平 ;
K——以貨幣形式持有的財富占名義總收入的比例。
Md——名義貨幣需求

  這一理論認為貨幣需求是一種資產選擇行為,它與人們的財富或名義收入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並假設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求會自動趨於均衡。

  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凱恩斯對貨幣需求的研究是從對經濟主體的需求動機的研究出發的。凱恩斯認為,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出於三種動機

  1)交易動機:為從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們必須持有貨幣。

  2)預防動機:又稱謹慎動機,持有貨幣以應付一些未曾預料的緊急支付。

  3)投機動機: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收益,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持有貨幣。

  在貨幣需求的三種動機中,由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均與商品和勞務交易有關,故而稱為交易性貨幣需求( L1)。

  而由投機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主要用於金融市場投機,故稱為投機性貨幣需求(L2)。

  而貨幣總需求(L)等於貨幣的交易需求(L1)與投機需求(L2)之和。對於交易性需求,凱思斯認為它與待交易的商品和勞務有關,若用國民收入(Y)表示這個量,則貨幣的交易性需求是國民收入的函數,表示為L1=L1(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該函數是收人的遞增函數。對於投機性需求,凱恩斯認為它主要與貨幣市場的利率(i)有關,而且利率越低,投機性貨幣需求越多,因此,投機性貨幣需求是利率的遞減函數,表示為L2=L2(i)。但是,當利率降至—定低點之後,貨幣需求就會變得無限大,即進入了凱恩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這樣,貨幣需求函數就可寫成:

  L=L1(Y)+L2(i)=L(Y,i)

  也就是說,貨幣的總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兩個因素決定的。

  4、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

  將貨幣視同各種資產中的一種,通過對影響貨幣需求7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貨幣需求函數公式。貨幣學派強調貨幣需求與恆久收入和各種非貨幣性資產的預期回報率等因素之間存在著函數關係,貨幣需求函數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M_d=f(P,rb,re.rm,\frac{1}{p^*},Dp/dt,Y,W,U)

  他認為:

Y是實際恆久性收入
W非人力財富占個人財富 的比率;
rm貨幣預期收益率;
rb固定收益證券的利率;
re非固定收益的證券利率;
\frac{1}{p^*}預期物價變動率;
u其他的變數函數。

  他強調恆久性收入的波動幅度比現期收入小得多,且貨幣流通速度也相對穩定,所以貨幣需求也比較穩定。

  5、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

  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集中反映在其貨幣必要量公式中。馬克思的貨幣必要量公式是在總結前人對流通中貨幣數量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對貨幣需求理論的簡要概括。

  馬克思的貨幣必要量公式:M=PQ/V

  馬克思認為:商品價格取決於商品的價值和黃金的價值,而價值取決於生產過程,所以 ,商品是帶著價格進入流通的;商品價格有多大就需要多少金幣來實現它;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黃金卻留在流通中,可使其他的商品得以出售,因此,貨幣流通速度可以當量。由此:

  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必要量= 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數量

  公式表明:貨幣的需要量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與商品數量和商品的價格水平成正比。

貨幣需求的影響因素

  由於不同國家在經濟制度、金融發展水平、文化和社會背景以及所處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也會有所差別。現階段影響我國貨幣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

  在市場經濟中,各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貨幣形式獲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貨幣支付。一般來說,收入提高,說明社會財富增多,支出也會相應擴大,因而需要更多的貨幣量來滿足商品交易。所以,收入與貨幣需求呈同方向變動關係。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上升,以及經濟貨幣程度的提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領域不斷擴大,使得我國的貨幣需求不斷增加。

  2、價格

  從本質上看,貨幣需求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上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貨幣量。在商品和勞務量既定的條件下,價格越高,用於商品和勞務交易的貨幣需求也必然增多。因此,價格和貨幣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貨幣需求之間,是同方向變動關係。在現實生活中,由商品價值或供求關係引起的正常物價變動對貨幣需求的影響是相對穩定的。而由通貨膨脹造成的非正常物價變動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則極不穩定。建國後我國幾次通貨膨脹期間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提款搶購、持幣待購的行為,造成了這些時期貨幣需求的超常增長。可見,價格因素對我國貨幣需求的影響是很大的。

  3、利率

  由於利率的高低決定了人們持幣機會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幣成本越大,人們就不願持有貨幣而願意購買生息資產以獲得高額利息收益,因而人們的貨幣需求會減少;利率越低,持幣成本越小,人們則願意手持貨幣而減少了購買生息資產的欲望,貨幣需求就會增加。利率的變動與貨幣需求量的變動是反方向的。例如,1988年全國零售物價指數上升18.5%,而當時一年定期的儲蓄利率則僅為年率7.2%,實際利率為負的狀況導致了人們大量擠提存款,搶購商品,貨幣需求急劇上升。當政府很快採取物價指數保值的儲蓄辦法之後,實際利率上升擠兌搶購的狀況很快得到扭轉,儲蓄餘額又開始上升,貨幣需求回落。

  4、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時期內貨幣的轉手次數。動態地考察,一定時期的貨幣總需求就是貨幣的總流量,而貨幣總流量是貨幣平均存量與速度的乘積。在用來交易的商品與勞務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貨幣速度的加快會減少現實的貨幣需求量。反之,貨幣速度的減慢則必然增加現實的貨幣需求量。因此,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總需求呈反方向變動關係。改革以來,我國的貨幣流通速度有減緩的趨勢,客觀上加大了貨幣需求量。

  5、金融資產選擇

  各種金融資產與貨幣需求之間有替代性。所以各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動性、以及公眾的資產多樣化選擇,對貨幣需求量的增減都有作用。

  6、其他因素

  如體制變化,對利潤與價格的預期變化、財政收支引起的政府貨幣需求的變化、信用發展狀況、金融服務技術與水平,甚至民族特性、生活習慣等都影響我國的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

  經濟學意義上的貨幣需求不同於社會學心理學意義上的需求——一種主觀的、一廂情願的占有欲,而是社會各經濟主體(包括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個人)在其財富中能夠並且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所謂貨幣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如某國、某年),社會各個部門(企業、事業單位,政府和個人)對貨幣需要持有量的總和。

  我們考察貨幣需求量,通常都是由存量角度計量的。然而,貨幣存量的多少與流量的大小和速度密切相關,因此,在貨幣需求量的研究中,需要把存量與流量結合起來考察,作靜態與動態的全面分析。

  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人們為什麼需要貨幣,需要多少貨幣,人們的貨幣需求受哪些因素影響等等,都是研究貨幣需求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傑.金融基礎.科學出版社,2009.03.
  2. 韓琪.中國經濟論綱 (修訂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年01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貨幣需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5.30.122.* 在 2013年2月13日 15:18 發表

記得不錯, 但是有點文縐縐,照本宣科

回複評論
Mis铭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8月21日 17:08 發表

謝謝指正,已更改

回複評論
111.30.132.* 在 2017年7月4日 10:50 發表

貨幣需求的概念有誤,貨幣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社會各經濟主體為滿足正常的生產經營和各種經濟活動需要而應該保留或占有一定貨幣的動機或行為。您所給出的是貨幣需求量的定義,兩者有一定的差別。

回複評論
192.168.1.* 在 2018年9月20日 11:38 發表

對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