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有效需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目錄

有效需求的概念及發展

  有效需求是指預期可給雇主(企業)帶來最大利潤量社會總需求,亦即與社會總供給相等從而處於均衡狀態的社會總需求。

  在19世紀20年代已出現有效需求的概念 。1820 年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發表《政治經濟學原理》,提出由於社會有效需求不足資本主義存在產生經濟危機的可能。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貨幣 通論》,重提有效需求不足,並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

1929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傳統的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可以藉助市場自動調節機制達到充分就業的說教破產,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些經濟學家不得不承認,資本主義社會經常存在就業不足,因而經常處於蕭條狀態。凱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論以試圖解釋這種現象。根據凱恩斯的觀點,有效需求是總供給總需求相等從而處於均衡狀態的社會總需求,它包括消費需求(消費支出)和投資需求(投資支出),並決定社會就業量和國民收入的大小。

影響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

  有效需求並不一定能保證達到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影響有效需求的主要有 3 個心理因素和貨幣供應:

我國對有效需求問題的探索

  有效需求問題是當前我國巨集觀經濟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我國曾採取多種措施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但效果卻不十分顯著。本文在回顧有效需求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不同於主流經濟學的收入-支出模型,並以此來解釋我國的有效需求問題。

  需求不僅僅是指對商品和勞務需要的欲望,更註重對商品和勞務的支付能力。人們的欲望是多種多樣,永無止境的,而需求不止是一種欲望,更是一種支付能力。有效需求的概念是凱恩斯在1936年《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的,是指總供給總需求相等時的總需求。供給者、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總是大於對現實的估價,因此會使社會的有效需求相應不足。有效需求的不足會抑制經濟的增長,造成大量非自願失業。由於主流經濟學是“需求決定論”,這就決定了有效需求在經濟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有效需求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成了人們關註的焦點。

  在不考慮國外部門的條件下,有效需求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消費(C)和投資(I)。任何一部分的變化都會對有效需求產生影響。要研究有效需求問題,應從這兩方面著手,分別闡述它們對有效需求的作用。本文依據一種新的理論對收入分配引起的消費(C)的變化對有效需求的影響作以論述。

  這裡要用一種新的理論模型來對有效需求問題給予闡述。這一理論模型從一個新的視角對產生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作出解釋,進而說明消費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可以肯定,這種新的理論是從消費不足的角度論述有效需求不足的。 假設整個巨集觀經濟由企業、家庭和金融三個部門構成。與企業部門相關的變數主要有: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利息和利潤。前三者構成企業的成本,利潤構成企業的收益。對於家庭部門來講,企業成本中的勞動者報酬形成工資收入。企業的利息利潤構成居民的非工資收入。經驗事實表明,工資收入主要是低收入者工人的收入來源,而利息利潤(非工資)收入則主要是高收入者資本家的收入來源。這裡借用古典學派馬克思的假設,假設資本家不消費,工人不儲蓄,全部產品由工人購買和消費。這樣收入在不同階層的分配直接影響消費傾向,進而引發有效需求問題。

  以上是此模型的假設前提,下麵建立國民經濟的收入-支出模型。

  在等式的左邊,W為工資,D為折舊,R為利息,π為利潤。其中D=dK,即折舊等於折舊率資本存量的乘積。R=iK,即利息利息率與資本存量的乘積。等式右邊C為消費,I為投資。(W+D+R+π)構成總收入,(C+I)構成總支出。 當總支出(C+I)大於總成本(W+D+R)時,利潤(π)>0;當總支出(C+I)等於總成本(W+D+R)時,利潤(π)=0;當總支出(C+I)小於總成本(W+D+R)時,利潤(π)<0。 如果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經營目標,就會在π>0時,增加投資、擴大生產;π<0時,減少投資、縮減生產;π=0時,經濟處於一種穩定狀態。 這裡最重要的是投資流量和資本存量之間的聯繫,即本期的投資流量轉化為下一期的資本存量(即Kt=Kt-1+It,Dt=Dt-1+dIt-1),從而構成了這一模型的穩定性的內在機制。當總支出由於某種原因超過了企業生產的總成本,引起π>0時,企業會增加投資,擴大產出量。本期的投資會引起下一期資本存量的增加。在企業的成本中,D=dK,R=iK,即(D+R)=(d+i)K。所以資本存量的增加會提高企業的折舊和利息成本。投資的增加導致成本的上升,若要繼續獲取利潤,下一期的投資則必須以累積的比率增加。這種迴圈造成經濟的高漲。在經濟高漲的過程中,企業的利息成本和利潤持續快速上漲,意味著家庭部門的非工資收入上升較快,工資收入雖也有所增加,但速度相對較慢,工資與非工資收入比例W/(R+π)下降,收入分配惡化,消費不振,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經濟的過速膨脹。一旦金融體系不能支持企業投資以累積的比率增加,就會出現π<0的後果,於是企業便縮減投資,這又使得利潤進一步下降,投資進一步縮減,造成經濟的衰退。在這過程中,由於投資縮減,使得過速增長的資本存量價值得以降下來,企業的成本和利潤均降低。這意味著家庭部門的利息利潤收入比重下降,而工資由於具有向下的剛性,下降緩慢,工資與非工資收入比W/(R+π)上升。收入分配懸殊的局面得到控制,消費傾向上升,有效需求得到恢復。企業虧損到一定程度通過破產資本市場的運作會使資產貶值,這樣就會降低下一期的折舊、利息成本,成本的降低在有效需求的帶動下,經濟重新出現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企業扭虧為盈,從而防止了經濟的持續衰退。以上就是這個模型所解釋的經濟周期。周期性穩定的關鍵在於一個體現著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健全的貨幣金融體系,在經濟不斷高漲時其自身蘊含的收入分配和有效需求的矛盾,以及以資產抵押為基礎的內生貨幣供給體制,會自動使經濟轉入低速增長的衰退階段,而在衰退階段,由於收入分配和有效需求的逐步修複和企業資產的貶值又會使經濟回到均衡的增長狀態。

  以企業追求利潤為假設前提,以企業的成本收益計算為基礎的新的收入—支出模型在解釋經濟周期的同時,對收入分配周期也作了系統的闡述。W/(R+π)具有均衡的比率。當經濟高漲時,投資以累積的比率增加,W/(R+π)小於均衡值,呈現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當金融體系不能支持投資繼續以累積的比率增加時,經濟開始出現衰退,W/(R+π)上升,貧富差距縮小,W/(R+π)向均衡值靠近。 窮人的消費傾向要遠遠高於富人。當經濟處於高漲階段時,由於投資的累積擴大引起資本存量價值的增加,除了使W/(R+π)下降以外,還使得W/(D+R)也下降。原因是R=iK,D=dK,即利息等於利息率與資本存量價值的乘積,折舊等於折舊率與資本存量價值的乘積。在利息率折舊率不變的前提下,利息成本和折舊成本是與資本存量價值成正比的。W/(R+π)和W/(D+R)下降說明,隨著經濟的擴張,一方面是消費需求的減少,另一方面是產品成本的上升,到了一定階段,必然形成工人的工資買不起企業按現行成本生產和定價的產品。而企業降低價格就會虧損,這就是有效需求問題的核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Oval,funwmy,Angle Roh,Lolo,Wwdz,Zfj3000,Kane0135,Dan,Vulture,Cabbage,鲈鱼,Yixi.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有效需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elisssaLee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2月11日 21:35 發表

偉大的凱恩斯啊啊啊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