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東北師範大學(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東北師範大學官方網站:http://www.nenu.edu.cn/ (中英文)
目錄 |
東北師範大學(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之一。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本部校區地處人民大街中段,凈月校區設在風景如畫的凈月潭旅游開發區。學校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區占地80萬平方米,凈月校區占地70萬平方米。
學校原名東北大學,建校於1946年,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49年定址於長春。1950年,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易名為東北師範大學。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張學良將軍的胞弟張學思為學校首任校長,著名教育家張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後擔任學校主要領導職務。
學校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22221人,其中,本科生1519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599人,外國留學生431人。全校現有19個學院,56個本科專業,145個碩士學位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77個博士學位點,設有研究生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應用經濟學、數學、化學、生物學和地理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環境科學與工程等11個學科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教育碩士、公共管理碩士、體育碩士等3個專業學位點和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點。有教育學原理、世界史、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當代中國基礎教育若幹重大問題,地域文明重點問題,信息化中國東北,真核生物基本生命活動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松嫩平原草地、濕地可持續發展,多酸及光發射材料等6個學科被確定為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歷史學科、中文學科、生物學科等3個學科是國家文科、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東北師範大學的前身是東北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46年元旦前後,東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創辦“東北公學”,同年2月以“依照民主政府建設新東北之方針,廣集各級學員,以造就行政技術及師資等實際工作人才”為目標開始招生。不久東北局決定將“東北公學”改名為“東北大學”,任命張學良將軍的胞弟、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張學思兼任校長,校址設於本溪。
1946年3月15日轉至安東(現丹東市)後,繼續轉移經通化、梅河口、吉林,於4月26日到達長春。校址設在當時長春著名的建築之一“海上大樓”。5月,由於國民黨反動軍隊向公主嶺進犯,學校再度北撤。27日到達哈爾濱市,除留部分師生接收哈爾濱醫科大學,繼續北撤。1946年6月1日,最後一批師生到達北滿根據地佳木斯市。學校定址於“滿赤醫院”,開始了新的歷程。在歷時3個月, 行程1500餘公裡的北撤中,學校的隊伍不斷壯大,幹部、教師始終和同學同甘共苦,表現出了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顯示了黨的幹部的優秀品質和作風。
1946年8月, 張如心所率延安大學和華北聯合大學的百餘名教師、幹部勝利地到達哈爾濱市,加入了東北大學的行列,壯大了東北大學的力量,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高、實力雄厚的教師、幹部隊伍。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先後擔任學校副校長、校長。1946年,東北大學新生在哈爾濱市的東大辦事處門前集合赴佳木斯。1947年5月9日深夜,東北大學學生、刁翎縣土改工作團團員李雷,被土匪殺害。中共刁翎縣委為他修建了烈士墓。1947年5月12日,東北大學學生張建堂在參加土改時,同土匪激戰中光榮犧牲。中共刁翎縣委為他修建了烈士墓,並將刁翎村改名為建堂村。1947年,東北大學學生在佳木斯過著艱苦的生活。
1948年4月,東北大學宣傳隊為群眾演劇。1948年4月,東北大學師生300餘人下鄉參加土地改革。1948年5月,東北大學學生繪製的解放戰爭發展形勢圖,豎立在校門口。1948年7月,東北局決定將東北大學遷往吉林市,與黨在吉林市創建的吉林大學合併,定名為東北大學。1949年2月,長春大學、沈陽東北大學、長白師範學院文、理、法三個學院及先修班教職員與學生,全部合併到東北大學。1949年7月,學校由吉林市遷到長春市。1949年3月,東北大學學生劉自然率東北學生代表團出席第十四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
1949年10月1日,東北大學師生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1949年11月6日,東北大學青年團、教工會、學生會召開慶祝黨公開大會。1950年4月,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易名為東北師範大學,隸屬教育部,成為一所以培養新型的中學師資為目標的高等師範院校。1952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和社會科學家成仿吾到該校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成老到校後, 帶領全校幹部 、教師實行正規化辦學, 狠抓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 加強科學研究的領導和管理, 充實教師隊伍,弘揚延安精神, 使學校有了長足的發展, 成為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和最具發展實力的師範大學之一。
1958年,東北師範大學下放歸吉林省領導,同年10月學校更名為吉林師範大學。學校遭受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但富於革命傳統的廣大師生在動亂中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學校後來的發展保存了力量。197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 學校重新劃歸教育部領導。1980年8月, 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恢復了“東北師範大學”的校名。
1996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1999年,學校順利完成新一輪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與教育規律和經濟規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000年,啟動凈月校區建設,進一步增強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同年,學校被批准試辦研究生院,成為全國53所擁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東北師範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長期堅定不移地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特色,以教育教學為立校之本。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施育人戰略,致力於引導和促進學生成為有見識、有能力、有責任感的自主學習者,培養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且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教育師資及其他複合型專門人才。目前設有覆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共78個本科專業,形成了綜合性學科格局。學校設有本科學部2個,學院20個。
始自2007年學校創建的“師範大學-地方政府-中小學合作”(U-G-S)辦學模式得到進一步深化拓展,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不但得到了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的認可,同時也得到各高等師範院校的認同。“U-G-S”模式已經成為學校“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特色的升華。
學部/院 | 專業 |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公共事業管理(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心理學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旅游管理、考古學 |
傳媒科學學院 | 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數字媒體技術 |
政法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 |
商學院 | 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日語、俄語、商務英語 |
馬克思主義學部 |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社會工作 |
音樂學院 | 音樂學、舞蹈編導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類、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雕塑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應用統計學、經濟統計學 |
計算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 電腦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圖書館學 |
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 | 軟體工程 |
物理學院 | 物理學、材料物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化學學院 | 化學、應用化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地理科學學院 | 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環境生態工程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
羅格斯大學紐瓦克學院 | 金融學、物流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
民族教育學院 | 預科 |
國際漢學院(海外教育學院) | 漢語言 |
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 | — |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已形成包括第三世界院士、“雙聘”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在內的多層次優秀教師梯隊。
學校本著“尊重的教育”理念,實行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確立了碩士研究生培養以課程為主,博士研究生培養以科研為主的指導思想,優化培養方案,改革培養模式,推進課程改革,強化科研創新,加強德育工作,研究生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畢業研究生以其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我校已成為東北地區研究生培養基地之一。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高等學校研究生招生先進集體”。
今天,東北師範大學正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 努力踐行“尊重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熱忱歡迎海內外莘莘學子報考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她將引導你們感受“學習的興趣,向上的精神,創造的激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她將為你們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和科研環境,讓你們在這有著光榮的歷史和優良的革命傳統的沃土上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學校以科學研究為強校之本,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發展。2001年以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420餘項,科研經費總額3.2億餘元。目前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教育部重大課題和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40餘項,自然科學領域承擔國家 “863計劃”和“973”計劃項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項目74項。2001年以來,CSSCI論文3000餘篇。2004年,學校SCI論文數255篇,在全國高校排名由2000年的第58位上升至第28位。2001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人文社會科學獎勵290餘項,其中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6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世界文明比較、基礎教育重大問題、草地生態研究、細胞遺傳學等特色研究領域逐漸形成。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學、生態學、教育學、歷史學等為代表的、在我國學術界有較高地位的優長學科。細胞遺傳學、草地生態學、應用數學、多酸化學、功能材料學、環境科學、世界上古、中古史專業已處於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影響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較、基礎教育重大問題、草地生態、細胞遺傳等優勢領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進展,並逐漸形成了信息化東北、材料科學等新的研究領域。
東北師範大學素有“花園式學校”的美譽。夏日的校園,綠草如茵,楊柳依依;冬日的校園,瑞雪飄飛,銀妝素裹。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學校新建了凈月校區,在本部校區全面維修改造並新建了一批教學科研和學習生活設施,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舒適環境和良好條件。學校建成了現代化校園電腦網路。學校建有兩座圖書館,總建築面積3.56萬平方米,藏書量約300萬冊(不含電子圖書)。有閱覽座位4643個,有近900台電腦供學生檢索和瀏覽網上文獻,是國內高校圖書館中藏書豐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大型圖書館之一。學校建有自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47萬平方米,是面向社會開放,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於2007年5月被吉林省科技廳認定為吉林省科普基地。學校還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旱冰場、游泳場和國內高校一流的塑膠田徑運動場、室內田徑館等,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的綜合體育館正拔地而起。
東北師範大學學生課餘活動豐富多彩,經過多年培育,形成了精品化、系列化、學院專業特色化的校院兩級校園文化格局,其中“雙百論壇”學術報告、“挑戰杯”科技競賽、“文明修身”道德發展、“炫亮東師”原創藝術、“激情年華”精品展示、學院專業素質競賽等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為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2007年1月,學校成功承辦了第六屆亞冬會開幕式文藝演出,這是國內首次由一所大學承辦國際性體育賽事開幕式的文藝演出。東北師範大學學子在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中喜獲特等獎,實現了吉林省在這一獎項上20年來零的突破;在被譽為“中國青少年科技類最高獎”的“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中,東北師範大學學子連續兩屆榜上有名;東北師範大學紅燭青年志願服務活動也具有全國性影響,紅燭志願者協會先後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 ”。
學校註重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已經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南韓、澳大利亞、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 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 2000年以來學校聘請了長期外籍專家學者300餘人來校授課,先後聘請了以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為代表的80餘名外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每年派出近百名教師出國訪學、進修,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近年來,舉辦了30多個國際性和區域性學術會議,開展了多項重大合作研究,促進了學校的建設發展,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和國際知名度。學校分別在南韓東亞大學、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建立了孔子學院。
60年來,已有18萬餘名畢業生從學校走向四面八方,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各類人才。邁進新的世紀,東北師範大學圍繞學校黨代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發展思路和建設目標,努力踐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全校上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綜合性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