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國集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24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Four -- G24)
目錄 |
1972年2月,七十七國集團在利馬舉行的部長級會議,決定成立24國集團 (Group of Twenty Four -- G24) 。由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24個發展中國家(77國集團中的24個成員國)組成。24國集團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與貨幣領域內協調其立場和政策、制訂發展中國家關於國際貨幣制度改革、債務問題與資金轉移等重大問題而成立的政府間組織,以保證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利益和經濟狀況在國際貨幣制度改革過程中將得到考慮。
24國集團全稱為“關於國際貨幣事務的24國集團”,成立於1971年11月,其宗旨是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與貨幣領域內協調立場和政策,制定發展中國家關於國際貨幣制度改革、債務問題與資金轉移等重大問題的共同政策和方針。該集團部長級會議一般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秋季會議前夕召開。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於2008年10月13日在華盛頓召開秋季會議。
24國集團由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24個發展中國家於1972年2月組成的。成員國有24個(截止到1992年12月):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巴基斯坦、巴西、秘魯、菲律賓、哥倫比亞、迦納、加彭、象牙海岸、黎巴嫩、墨西哥、南斯拉夫、奈及利亞、斯裡蘭卡、敘利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瓜地馬拉、印度、伊朗和剛果(金) 。
該集團是77國集團的派生組織。中國從1980年恢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後,一直以“被邀請者”身份出席該組織的副手級會議與部長級會議,併在部長級會議上發言。
24國集團的部長級會議,由各國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年會的理事或副理事參加。會議設一位主席和兩位副主席。部長級會議一般在基金組織的臨時委員會和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發展委員會會議前夕舉行(即每年召集兩次會議),以協調立場,部長級會議前均先舉行副手會議。24國集團本身不設秘書處,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秘書處服務。
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4國集團2008年10月10日警告說,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前景可能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該集團呼籲採取廣泛的國際行動防止危機惡化。
24國集團在2008年華盛頓舉行部長級會議後發表公報說,由於2008年這場起源於成熟市場的金融危機不斷加深,世界經濟正面臨多年來最嚴峻的形勢,發達經濟體增長步伐顯著放慢,部分已經陷入衰退。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危機繼續惡化,全球增長前景將更加暗淡。公報呼籲採取廣泛的國際行動來解決金融危機,恢復市場信心。
公報同時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9年春季會議召開之前建立新的流動性工具,幫助降低發展中國家對於危機及其外溢影響的脆弱性。同時,公報強調國際社會必須通過加強援助、幫助最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應對目前的危機。公報強調,多邊聯手努力以及積極的政策協調在應對危機、避免世界金融和經濟形勢惡化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4國集團2006年5月11日在華盛頓發表公告,敦促發達國家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貧困國家的援助,以幫助後者應對目前全球金融動蕩和通脹上升所帶來的多重挑戰。
發表公報說,世界經濟正進入“困難時期”,為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各國積極加強政策協調和國際合作“至關重要”,發達國家應加大對最貧困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使其能應對目前的挑戰。公報對當前糧價快速走高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嚴重後果”表示關註。
公報呼籲世界銀行制定相關措施,加大對受衝擊國家的經濟援助。公報呼籲發達國家向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提供緊急糧食援助。公報還呼籲各國應“堅定承諾”不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公報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確保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取得成功是一項具有緊迫性的任務,發達國家應削減損害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的相關補貼。
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4國集團2008年5月19日在華盛頓舉行第78屆部長級會議,會議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加強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監督,並繼續要求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投票權。
24國集團在會議結束後發表公報說,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發生危機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外溢影響引人關註,基金組織應加強對發達經濟體的監督,在評估金融系統脆弱性的問題上,給予發達經濟體的重視應像給予新興經濟體的一樣多。公報敦促各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更密切地合作,避免全球經濟面臨更大的危機。 關於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前景,公報強調,發展中國家是全球經濟新的驅動力和穩定因素。截止5月為止,金融市場動蕩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有限。但公報指出,世界經濟前景面臨的嚴重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公報說,自上次年會以來,基金組織就內部改革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但目前拿出來的建議仍令人失望,因為它們沒有體現改革的基本目標。公報認為,有利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的投票權重新分配應該是改革的中心目標,並且投票權重新分配不應該損害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4國集團2006年4月21日在華盛頓呼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拿出更多的政治意願,以拯救目前處於困境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多哈回合的談判。 24國集團在舉行部長級會議後發表公報,對世界貿易組織於2001年底在卡達首都多哈發起的消除全球貿易壁壘的談判現在“處於危險之中”表示憂慮。公報說,很多關鍵性問題仍有待於達成一致意見,這就強調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為談判獲得成功而承擔更多政治義務的必要性。
公報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支持多哈回合談判,並繼續評估和公佈貿易限制、補貼和保護主義等行為的不良後果。
公報再次要求增加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策過程中的發言權,並表示,兩大國際金融機構2006年9月在新加坡舉行年會之前在這方面取得“具體進展”是“必要的”。 公報呼籲採取措施確保富國履行其發展援助的承諾。公報警告,有很多發展中國家仍然不處在2015年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軌道上,並強調需要實行有效機制,確保富國履行增加援助和減免債務的承諾。
第76屆24國集團部長級會議2006年9月16日在新加坡舉行。與會者在會議結束後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呼籲增加發展中國家與低收入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儘快恢復多哈回合貿易談判,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解決全球面臨的日益嚴重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 聲明說,部長們強調了儘早就一攬子改革達成協議的重要性,以確保在佈雷頓森林機構中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權。在對增加中國、南韓、墨西哥和土耳其投票權的建議表示歡迎的同時,部長們指出目前的一攬子改革方案不足以解決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代表名額配額不足的根本問題。就購買力而言,新興市場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及正在進行轉型的經濟體占了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且占有世界人口的大多數。為了反映世界經濟的這一現實及增加佈雷頓森林機構的合法性與相關性,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投票權應該儘快予以增加。
部長們強調,任何改革方案都應該包括基本投票權的增加(至少三倍)和一個能夠準確反映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經濟規模的新的配額方案。
在談到全球經濟的發展前景時,聲明說,部長們對2006年全球經濟的增長表現表示歡迎,對2007年的增長前景表示樂觀。他們強調了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日益嚴重的風險,認為迫切需要付出行之有效的努力,以便解決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這些協調一致的努力措施包括在美國進行財政調整,增加家庭儲蓄,在歐洲和日本進行結構改革,在新興市場國家開展金融改革和增加匯率的靈活性等。
在貿易問題上,聲明說,部長們對中止多哈回合貿易談判深表失望,呼籲儘早恢復談判,並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恢復談判的努力予以支持。
在談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時,聲明說,部長們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前景充滿挑戰表示關切,強調要獲得成功,就需要援助方和受援方在增加資源、實行好的政策、改善治理和增加援助效率方面付出更多努力。與此同時,部長們表示支持加強治理和反對貪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