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後評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項目後評價(Post Project Evaluation)
目錄 |
項目後評價19世紀30年代產生於美國,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廣泛地被許多國家和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雙邊或多邊援助組織用於世界範圍的資助活動結果評價中。
項目後評價是指在項目已經完成並運行一段時間後,對項目的目的、執行過程、效益、作用和影響進行系統的、客觀的分析和總結的一種技術經濟活動。
1、確定項目預期目標是否達到,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查找項目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有效反饋信息,提高未來新項目的管理水平;
2、為項目投入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3、後評價具有透明性和公開性,能客觀、公正地評價項目活動成績和失誤的主客觀原因,比較公正地、客觀地確定項目決策者、管理者和建設者的工作業績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工作水平。
根據評價時間不同,後評價又可以分為跟蹤評價、實施效果評價和影響評價。
1)項目跟蹤評價是指項目開工以後到項目竣工驗收之前任何一個時點所進行的評價,它又稱為項目中間評價;
2)項目實施效果評價是指項目竣工一段時間之後所進行的評價,就是通常所稱的項目後評價;
3)項目影響評價是指項目後評價報告完成一定時間之後所進行的評價,又稱為項目效益評價。
從決策的需求,後評價也可分為巨集觀決策型後評價和微觀決策型後評價。
1)巨集觀決策型後評價指涉及國家、地區、行業發展戰略的評價;
2)微觀決策型後評價指僅為某個項目組織、管理機構積累經驗而進行的評價。
1、項目後評價的基本前提:項目後評價是以項目前期所確定的目標和各方面指標與項目實際實施的結果之間的對比為基礎的。
2、項目後評價的內容變遷
1)60年代以前,國際通行的項目評估和評價的重點是財務分析,以財務分析的好壞作為評價項目成敗的主要指標。
2)60年代,西方國家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福利事業將經濟評價(國內稱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引入了項目效益評價的範圍。
3)70年代前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嚴重污染問題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項目評價因此而增加了“環境評價”的內容。此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項目的社會作用和影響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關註。
4)80年代,世行等組織十分關心其援助項目對受援地區的貧困、婦女、社會文化和持續發展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因此,社會影響評價成為投資活動評估和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幾年國外援助組織多年實踐的經驗證明瞭機構設置和管理機制對項目成敗的重要作用,於是又將其納入了項目評價的範圍。
3、項目後評價的內容有:項目目標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項目影響評價、項目持續性評價。
1、相同點
1)性質相同,都是對項目生命期全過程進行技術、經濟論證;
2)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提高項目的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不同點
1)評價的主體不同;
2)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所處的階段不同;
3)評價的依據不同;
4)評價的內容不同;
5)在決策中的作用不同。
1、項目後評價的步驟主要有:
- 提出問題;
- 籌劃準備;
- 深入調查,收集資料;
- 分析研究;
- 編製項目後評價報告。
2、國際通用的後評價方法主要有:
1)統計預測法
統計預測法是以統計學原理和預測學原理為基礎,對項目已經發生事實進行總結和對項目未來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的項目後評價方法。
2)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把客觀事物加以比較,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對比分析法通常是把兩個相互聯繫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係是否協調。
3)邏輯框架法(LFA)
邏輯框架法是將一個複雜項目的多個具有因果關係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用一張簡單的框圖分析其內涵和關係,以確定項目範圍和任務,分清項目目標和達到目標所需手段的邏輯關係,以評價項目活動及其成果的方法。
4)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效益分析法等。
項目後評價報告是評價結果的彙總,是反饋經驗教訓的重要文件。
後評價報告必須反映真實情況,報告的文字要準確、簡練,儘可能不用過分生疏的專業辭彙;報告內容的結論、建議要和問題分析相對應,並把評價結果與未來規劃以及政策的制訂、修改相聯繫。
項目後評價報告主要包括:摘要、項目概況、評價內容、主要變化和問題、原因分析、經驗教訓、結論和建議、基礎數據和評價方法說明等。
我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