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產業鏈升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集群式產業鏈升級是指以集群產業鏈加強開放、集體行動為條件與基礎,以強化產品鏈、知識鏈與價值鏈高級化互動機製為核心,通過不斷提升集群式產業鏈勢力,來實現集群式產業鏈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狀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狀態轉化的整體動態演進過程。
集群式產業鏈升級機理[1]
集群式產業鏈的升級演進是在產業實力不斷提升與全球治理模式演進的過程中實現的,實際上也就是地方本土產業升級過程。
基於產業縱向關係形態看,產業鏈具有產品形態、價值形態和知識形態等,因此,把握集群式產業鏈高級化可以從三維坐標出發予以立體審視:產品鏈、知識鏈和價值鏈。集群式產業鏈的升級的核心是產品鏈、知識鏈、價值鏈“三鏈”的高級化過程。集群式產業鏈升級過程是以產品鏈升級為基礎,以知識鏈升級為核心,以價值鏈升級為目標的“三鏈”動態互動升級過程的整體轉換。
集群式產業鏈高級化是推動集群升級的核心機制,其主要功能就是通過“三鏈” 自身以及相互間互動整合,將集群的要素、資源轉化為顯性競爭力,不斷提升群鏈勢力,進而實現集群式產業鏈升級。
無論是“0EA一0EM一0DM一0BM”升級路徑,還是“工藝升級一產品升級一功能升級—鏈的升級”升級模式所展示的升級都只是集群及其產業鏈升級的外在表現、結果。而通過一系列升級活動,使組織及其主體能力與勢力的獲取與提升才是集群式產業鏈升級的實質與根本保障。可見,升級的實質是勢力的提升,集群式產業鏈升級是集群式產業鏈勢力動態提升過程。
從集群產業鏈視角形成的地方產業勢力主要包括基於群鏈內企業的產業勢力和基於群鏈中間組織形成的產業勢力。群鏈內領先企業的產業實力主要源泉包括技術創新、異質性資源和市場壟斷等。這三方面構成了從生產創造到市場實現的整個產業鏈動態活動過程中三個緊密聯繫的環節。其中技術創新是形成技術優勢與技術實力的最主要來源與關鍵;市場壟斷更是導致市場實力的重要原因;而異質性資源則要通過轉化為技術創新能力與市場控制能力而起作用。可見,群鏈內企業實力源最終歸結為市場勢力與技術勢力兩種基本勢力。
集群式產業鏈升級類型[1]
基於群鏈組織的產業勢力源主要包括:集群式產業鏈組織所具有的競爭合作、規模經濟、技術學習、資源共用等效應。
企業間競爭合作不僅成為協同創新的有力推手,而且有效推進地方產業鏈的完善,進而擴大群鏈市場實力;伴隨著集群式產業鏈發展與演進而形成的規模經濟效應有利於市場勢力的形成;資源共用為群內企業尋求創新優勢、市場優勢提供了新的途徑;社會網路、經濟網路統一的集群式產業鏈組織,所具有的技術學習效應,使群鏈企業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識進行技術創新,進而強化技術勢力。可見,群鏈組織勢力源最後也可以歸結為兩種基本勢力:市場勢力與技術勢力。
根據嵌入全球價值鏈後,本土產業鏈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可以將集群式產業鏈分為準層級型和均衡型兩大類別。準層級型價值鏈表現為眾多中小企業依附主導型大企業,為大企業提供配套,這些中小企業處於被動接受地位,而大型企業則主導中小企業。從最終價值鏈出發,根據準層級型價值鏈上主導企業是否是本土集群企業,準層級型又可以劃分為主導型集群和受控型集群兩種類型。根據受控型集群式產業鏈有無本地大企業,將受控型集群式產業鏈分為弱受控型與強受控型兩類。
其中,強受控型集群式產業鏈治理是指無本土大企業的存在,集群完全受控於跨國公司巨頭的情況;而弱受控型是指集群式產業鏈中存在本土大企業,並對外資大企業形成一定的制約作用,但仍以外資企業占主導地位的狀態。
集群式產業鏈的高級化與能力、產業勢力轉換會引起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相對位置的變化,並最終調整、重塑當地集群與全球價值鏈的內在關係,促進集群式產業鏈治理模式的轉變。
集群式產業鏈高級化過程是在~定力量作用下完成的,這就是集群式產業鏈高級化的動力。動力是指驅動集群式產業鏈形成和發展的一切有利因素。我們可以將集群式產業鏈動力機制分為內部動力機制和外部動力機制兩種。推動集群式產業鏈升級的根本力量源於集群及其企業本身,表現為群鏈租金、分工合作、知識共用、外部經濟、規模經濟、技術創新等。外部動力,主要來源於外部環境提供的外部生存與發展環境,包括政府推動、市場競爭、市場需求、區域文化、傳統技術等。
在內部動力機制和外部動力機制相輔相成的共同作用下,積極展開集群式產業鏈高級化活動,集群式產業鏈更有效地利用要素的能力和方式,促使集群式產業鏈各主體去更新或獲取更有價值、更高級的要素,並通過“三鏈”高級化機製作用,將其轉化為群鏈勢力,在實踐中對競爭優勢、產業實力進行檢驗反饋,引導高級化機制的調整和優化,最終實現集群式產業鏈的自我演進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