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产业链升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是指以集群产业链加强开放、集体行动为条件与基础,以强化产品链、知识链与价值链高级化互动机制为核心,通过不断提升集群式产业链势力,来实现集群式产业链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转化的整体动态演进过程。
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机理[1]
集群式产业链的升级演进是在产业实力不断提升与全球治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实现的,实际上也就是地方本土产业升级过程。
基于产业纵向关系形态看,产业链具有产品形态、价值形态和知识形态等,因此,把握集群式产业链高级化可以从三维坐标出发予以立体审视:产品链、知识链和价值链。集群式产业链的升级的核心是产品链、知识链、价值链“三链”的高级化过程。集群式产业链升级过程是以产品链升级为基础,以知识链升级为核心,以价值链升级为目标的“三链”动态互动升级过程的整体转换。
集群式产业链高级化是推动集群升级的核心机制,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三链” 自身以及相互间互动整合,将集群的要素、资源转化为显性竞争力,不断提升群链势力,进而实现集群式产业链升级。
无论是“0EA一0EM一0DM一0BM”升级路径,还是“工艺升级一产品升级一功能升级—链的升级”升级模式所展示的升级都只是集群及其产业链升级的外在表现、结果。而通过一系列升级活动,使组织及其主体能力与势力的获取与提升才是集群式产业链升级的实质与根本保障。可见,升级的实质是势力的提升,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是集群式产业链势力动态提升过程。
从集群产业链视角形成的地方产业势力主要包括基于群链内企业的产业势力和基于群链中间组织形成的产业势力。群链内领先企业的产业实力主要源泉包括技术创新、异质性资源和市场垄断等。这三方面构成了从生产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产业链动态活动过程中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其中技术创新是形成技术优势与技术实力的最主要来源与关键;市场垄断更是导致市场实力的重要原因;而异质性资源则要通过转化为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控制能力而起作用。可见,群链内企业实力源最终归结为市场势力与技术势力两种基本势力。
集群式产业链升级类型[1]
基于群链组织的产业势力源主要包括:集群式产业链组织所具有的竞争合作、规模经济、技术学习、资源共享等效应。
企业间竞争合作不仅成为协同创新的有力推手,而且有效推进地方产业链的完善,进而扩大群链市场实力;伴随着集群式产业链发展与演进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市场势力的形成;资源共享为群内企业寻求创新优势、市场优势提供了新的途径;社会网络、经济网络统一的集群式产业链组织,所具有的技术学习效应,使群链企业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强化技术势力。可见,群链组织势力源最后也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势力:市场势力与技术势力。
根据嵌入全球价值链后,本土产业链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可以将集群式产业链分为准层级型和均衡型两大类别。准层级型价值链表现为众多中小企业依附主导型大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这些中小企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大型企业则主导中小企业。从最终价值链出发,根据准层级型价值链上主导企业是否是本土集群企业,准层级型又可以划分为主导型集群和受控型集群两种类型。根据受控型集群式产业链有无本地大企业,将受控型集群式产业链分为弱受控型与强受控型两类。
其中,强受控型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是指无本土大企业的存在,集群完全受控于跨国公司巨头的情况;而弱受控型是指集群式产业链中存在本土大企业,并对外资大企业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仍以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状态。
集群式产业链的高级化与能力、产业势力转换会引起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位置的变化,并最终调整、重塑当地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内在关系,促进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模式的转变。
集群式产业链高级化过程是在~定力量作用下完成的,这就是集群式产业链高级化的动力。动力是指驱动集群式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我们可以将集群式产业链动力机制分为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两种。推动集群式产业链升级的根本力量源于集群及其企业本身,表现为群链租金、分工合作、知识共享、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技术创新等。外部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提供的外部生存与发展环境,包括政府推动、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区域文化、传统技术等。
在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下,积极展开集群式产业链高级化活动,集群式产业链更有效地利用要素的能力和方式,促使集群式产业链各主体去更新或获取更有价值、更高级的要素,并通过“三链”高级化机制作用,将其转化为群链势力,在实践中对竞争优势、产业实力进行检验反馈,引导高级化机制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实现集群式产业链的自我演进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