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协同创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目录

什么是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 大学、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 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 大学、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对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显得更为重要。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教育部门为创新主体价值创造过程。基于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创新模式,是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新进展。合作的绩效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增值的效率和运行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传统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回报率日益减少,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知识增值过程中,相关的活动包括有知识的探索和寻找;知识的检索和提取;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知识的获取,分享和扩散;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活动过程不断循环,通过互动过程,越来越多的知识从知识库中被挖掘出来,转化为资本,并且形成很强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协同创新的意义[1]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随着技术创新复杂性的增强、速度的加快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纵观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实践,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实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美国硅谷成功的关键在于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形成了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网络”,使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新创业者到此能够以较低的创新成本,获取较高的创新价值。韩国在1980年代后期模仿日本的“技术研究组合”的模式,成立了以国家电子通信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由三星电子LG半导体以及大学、政府机构等组成的共同研究开发组织,主要从事记忆存储芯片及其制造设备和生产材料的研发。经过10年的协同攻关终于获取成功,涌现了三星LG等世界半导体巨头,在通讯、存储芯片、平面显示等技术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在欧洲,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协同创新网络蓬勃发展。特别是芬兰、爱尔兰、瑞典、瑞士等北欧小国,技术创新实力虽然不如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大国,但通过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建立全球性创新网络,创新能力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芬兰的“信息通讯技术联盟”由诺基亚等200多家信息通讯企业、29所大学和金融服务机构以及一批科技中介机构组成,极大地促进了芬兰的通讯产业发展,使芬兰从一个林业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的通讯强国。

  环顾国内,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省市竞相探索的新型创新模式。我国载入史册的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等重大技术攻关,无疑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的成果。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前我国的协同创新模式显然不可能完全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而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协同创新的经验,将我国拥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全社会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诸如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阻滞了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北京、江苏等省市在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探索推动协同创新模式,力求在新一轮创新竞赛中先走一步,争创创新优势。如北京已经成立了协同创新服务联盟,主要服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协同创新的组织与运行[2]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而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从两方面对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宏观布局。一是面向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建设一批可实现科技重点突破的协同创新平台,如新药创制、核高基、海洋科学与工程等重大专项。通过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部署实施,瞄准目标产品和工程,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加强各类承担主体的联合,建设支撑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面向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国家层面支撑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特别是面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以重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未来主导产业,协调相关创新组织,统筹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崛起,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除此之外,需要制定有利的政策与保障措施来支持和发展协同创新平台:一是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的中央财政投入渠道,稳定支持培育具有产业技术综合竞争实力、具有较大产业化价值的研发组织。国家重大项目安排要优先向协同创新平台倾斜。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发挥多方积极性,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国家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机制。探索稳定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中央支持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财政资金投入与企业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多种支持方式和渠道。调动各种资源,加强集成与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主动加强与现有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和工程的衔接,吸引和聚集优秀的创新人才,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在不危害国家安全、不泄密的前提下,吸引来自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共同参与我国科技创新,提高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领域与产业创新国际竞争力

协同创新的发展[3]

  ICT及知识网络的发展,突破了知识传播的传统物理瓶颈,推动了创新2.0模式的浮现和知识社会的形成。传统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边界正在“消融”,人类可以利用ICT更快捷和方便地共享及传播信息和知识,并实现交互,知识的构件化和模块化更加方便了全球化、个人的创新和群体的协作。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创新主体,用户创新凸显。特别是随着ICT从支撑个人通信到支撑个人计算,再发展到支撑个人设计与制造的转变,更是拓展了用户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推动了用户创新,也进一步消融了创新活动的边界,推动了开放创新。同时,基于开放的知识架构,创新2.0环境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支撑信息共享、交流沟通到支撑协同行动、协作共创,从支撑协商到支撑协作转变,推动了协同创新。《创新2.0视野下的协同创新研究:从创客到众创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一文从协同创新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指出,协同创新是多元创新主体沟通、协调、合作与协作的过程;在整合要素上,包括信息、目标、绩效和行动的整合;在互动强度上,包括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互惠共享、目标共同设定、绩效系统匹配以及行动最优同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认为,协同创新是创新2.0从开放式创新转向大众创新的新发展,是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互动、深入合作、资源优化整合,为大众创新的复杂涌现提供动力,并认为“互联网+”的实践就是协同创新的范式。[4]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Pku08,Mis铭,M id 504b2f9afde862074dae410513d0385a.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协同创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