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隱性稅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隱性稅收(Implicit Tax)

目錄

什麼是隱性稅收[1]

  隱性稅收是指有稅收優惠投資以取得較低稅前收益率的形式間接支付給稅收當局的稅收

隱性稅收產生的動因[2]

  隱性稅收是由於稅收優惠資產可獲得的稅前投資收益率低於非稅收優惠資產可獲得的收益率而產生的。如果的兩種資產提供相同的稅前現金流.但一種資產的稅前現金流比另一種資產的稅前現金流享受更優惠的稅收待遇.那麼理性的納稅人就會競價購買稅收優惠的資產,導致兩種資產的供求關係發生變化,稅收優惠資產的價格就會被抬高.而因為兩種資產的稅前現金流相同.結果造成稅收優惠資產的稅前投資收益率將低於非稅收優惠資產的稅前收益率。在重要而特殊的情況下(如完全競爭市場下),它們的價格持續變化,直到所有投資者的稅後收益率都相同。也就是說.在沒有更多的稅收規則約束和市場摩擦的情況下.稅後收益率的平均化是市場均衡的一個必要條件。從納稅人的角度看.降低的這部分稅前收益相當於繳納了部分稅收。它不一定交給政府拱應商、消費者都有可能成為隱性稅收的受益者。隱性稅收的最終歸宿是跟市場結構相聯繫的,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下.隱性稅收歸宿於不同的對象。

隱性稅收的計量模式[3]

  稅收優惠待遇會導致投資者哄抬稅收優惠資產的價格,從而降低這些稅收優惠資產的稅前收益率。稅收優惠資產待遇導致納稅人較低的顯性稅收和較低的稅前收益率。我們把這種關係稱之為隱性稅收模型。

  隱性稅收的量化模型主要是美國學者Scholes和Wolfson於1992年提出的S—W模型。S—W模型明確指出企業承擔的總稅收應該是顯性稅收與隱性稅收的和。S—W模型引人了“基準資產”的概念。基準資產是一種經過風險調整後所獲收益每年按一般所得稅率全額課稅的資產,即按最高的法定稅率來徵的,基準資產僅承擔顯性稅收,不享有任何稅收優惠。如完全應稅債券。有了基準資產,就可以把其他享有稅收優惠的資產的收益率跟基準資產做比較.並藉以確定這些資產的顯性稅率、隱性稅率和總稅率。任何一個資產的隱性稅收等於基準資產和已調整風險的備選資產(如有稅收優惠的債券)之間稅前收益率的差額。例如,2006年6月1日發行的三年期免稅國債利率為3.14%,同期三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為3.24%,存款的“利息稅”為5%,則5%是納稅人投資存款項目所承擔的顯性稅收。免稅國債雖未直接因稅收原因支付現金,但由於國債投資所獲較低的稅前收益率。因而相對承擔了一定的隱性稅收,其隱性稅率為0.1%,即3.24%減3.14%,而銀行存款項目的隱性稅率為零。

  首先,假定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a為稅收優惠資產,b為基準資產,Rb為基準資產的稅前收益率,R且為調整風險的備選投資方案的稅前收益率。在無摩擦的市場中,由於稅收套利的存在,各項投資資產的稅後收益率必然相等,即R_b\times(1-t_{im})=R_a,則隱性稅率為:

  t_{im}=\frac{R_b-R_a}{R_b}  (1)

  根據稅收套利原則,任何投資者支付的總稅收應是顯性稅收和隱性稅收的總和。Myron S.Scholes等學者分析認為,即使每種資產的顯性稅收和隱性稅收組合不同,但其總稅收是相同的,即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下,稅收套利機會的存在,使得每種投資資產承擔相同的總稅負,其稅負總額相當於完全應稅資產的顯性稅收。但現實市場並非完備,市場存在許多摩擦因素,如信息不對稱、稅收規則的變動等。因而,Myron S.Scholes等學者提出的隱性稅收模型作為一個基準,為我們研究隱性稅收的計量樹立了一個標桿。在現實不完備市場環境中,隱性稅收的計量模型如下:

  假定市場摩擦的交易成本率為C,C是各種類型交易成本的函數,即C = f(C1,C2,C3,...)。C取決於不同投資資產的交易摩擦程度。

  若對稅收優惠資產a進行投資,則其稅後收益率為R_a\times(1-C),則非完全競爭市場環境下稅收套利的均衡結果應當是R_b\times(1-t_{im})=R_a\times(1-C),此時隱性稅率為:

  t_{im}=\frac{R_b-R_a\times(1-C)}{R_b}  (2)

  對公式(2)和(1)進行對比,發現隱性稅收的高低與套利的交易成本相關,市場的摩擦程度越低,隱性稅收越高,當市場無摩擦時,交易成本C=0,公式(2)和(1)是一致的;反之,市場的摩擦程度越高,隱性稅收越低。在不完備市場環境中,確定隱性稅收的關鍵是交易成本的認定和計量

隱性稅收與顯性稅收的對比[3]

  隱性稅收與顯性稅收是相對的一組概念。隱性稅收產生的動因是稅收優惠政策的存在(稅收優惠主要有完全免稅、部分免稅、稅收抵免、較低的邊際稅率、按比資產經濟價值下降速度快的比率計算稅前扣除等)。市場會抬高稅收優惠資產的價格,導致稅收優惠資產的稅前收益率低於非稅收優惠資產,納稅人通過獲得較低的稅前投資收益率隱性地支付了稅款。顯性稅收與隱性稅收的納稅主體均是納稅人,但稅收的支付對象不同:顯性稅收的支付對象是稅務機關,而隱性稅收的支付對象根據引起隱性稅收的動因各異,可以是生產要素供應商產品的消費者等。因而,筆者認為,顯性稅收是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負擔的應當支付給稅務機關的稅款;隱性稅收可定義為納稅人持有稅收優惠資產而獲得較低的稅前收益率,承擔導致稅前收益降低的機會成本

隱性稅收對稅收籌劃有效性的影響[4]

  充分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稅收籌劃。很多論文或專著中提到稅收優惠政策是政府為某種目的或原因,給予某些納稅人和徵稅對象照顧和鼓勵的一種稅收措施。因此充分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稅收籌劃完全符合政府立法意圖,鼓勵納稅人儘量往具有優惠稅收待遇的產品或行業進行投資,依法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而使其實際稅收負擔比稅法規定的正常稅收負擔更輕。

  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能有效的利用稅收優惠固然能增加企業收益,但單純地追求對稅收優惠的充分利用並不一定總是有效的籌劃思路。根據有效稅收籌劃理論,企業承擔的總稅負是顯性稅負和隱性稅負之和。且企業承擔的隱性稅收與市場的壟斷程度和市場要素的流動性有關,市場競爭越充分、要素流動性越強,企業承擔的隱性稅收負擔就越大。隱性稅收的存在使得企業的實際稅負水平大於通過顯性稅收計算的水平,降低了企業的稅後收益率。企業在擬進行有稅收優惠的投資時,不僅要考慮顯性稅收的降低,還應該考慮隱性稅收的因素,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測算出隱性稅收水平進而確定實際稅負水平,從而增強籌劃方案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磊.隱性稅收形成的過程分析與啟示[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8(5)
  2. 楊華.隱性稅收:內涵、動因與計量模式[J].現代管理科學,2012(1)
  3. 3.0 3.1 蓋地,崔志娟.顯性稅收、隱性稅收與稅收資本化[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
  4. 田霞梅.稅收籌劃的有效性及案例分析[J].稅收徵納,2011(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隱性稅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