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式營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鏡像式營銷是指從品牌LOGO的顯示,到品牌和被植入媒體在調性上的高度吻合,再到核心理念的高度契合、視覺、感官基礎互動的基本訴求上都存在高度共鳴。品牌與媒體的高度互補——產生的共鳴影響範圍廣,品牌附加值增大。如同在電影里所出現的被影片(虛擬)人物所使用的東西亦出現在了現實生活中,這就加強了現實和劇集(虛擬)之間的紐帶,造成影片人物和現實觀者的鏡像式互動。
案例一[1]
英劇《神探夏洛克》在第三季第一集“福至如歸”主題中,經歷兩年,華生已經蓄起了小鬍子,但是歸來的夏洛克一句“鬍子不適合你”使得華生立刻刮掉了鬍子:華生:我刮鬍子不是為了夏洛克·福爾摩斯。瑪麗:你不如把這句話印在T恤衫上。這段未婚妻瑪麗和華生的對話可能只是在劇中說說,但是該集一結束,BBC官網的購物頻道便推出了印有這句話的T恤衫。很快國內大型B2C購物網站淘寶網也有賣家開始代購。這是一種將劇情套現到真實生活中的例子之一,即一種筆者稱之為“鏡像式”的跨媒介(從電視到網路)營銷,這件T恤衫不僅僅作為電影(電視劇)的衍生品(tie-inproducts),它更是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相聯,讓受眾處於鏡像之中,充分調動起受眾的參與感,從而加強雙方聯繫。
周成建指揮美特斯邦威“大軍”進駐綜藝娛樂界的大動作,引起了行業內外的極大關註。
5000萬冠名網路綜藝娛樂,這不斷引起行業內外的紛紛揣測。而從《奇葩說》欄目的火爆,到美特斯邦威這一大動作在娛樂界營銷界聲名鵲起、美譽連連,美特斯邦威極快地創造並完成了一種“不走尋常路”的完美營銷模式。
據業界權威人士分析,美特斯邦威贊助的網路綜藝節目《奇葩說》相比較傳統品牌植入的確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品牌贊助娛樂媒體的模式是單一的、線性的:從節目本身的製作到節目受眾的接收,幾乎所有品牌信息的接受模式是單向的、被動的,從熒幕到消費者眼中是機械的,非互動的一種“顯示—被動看”關係,正如我們機械的看著屏幕上某品牌生硬的LOGO而毫無感覺一樣,我們可稱傳統模式為“屏幕營銷式”的單一被動的模式。
相比之下,美特斯邦威冠名則高明很多,《奇葩說》的植入則更像是“鏡像式”的、具有多重效力的——娛樂節目特質到品牌特質的高度共鳴,以及理念上的契合皆達到了理想程度的完美。周成建的這種“鏡像式”的營銷似乎如同鏡子面前的人一樣:如同一個人在鏡子面前看著自己,不光有好看的衣服,還有真實鮮活的自己,衣服和人同時有了活力;同時鏡子本身也被照鏡子的人賦予了自身的意義與價值,二者在雙方的共鳴中感受到了真實的自己。《奇葩說》與美特斯邦威品牌的營銷模式正如同“鏡像與人”的關係:或許周成建特意選擇了《奇葩說》,正是要把其作為美特斯邦威品牌一種“大寫的延伸”,一種對品牌豐滿、鮮活形象的生命力的深度註入。
美邦“鏡像式”品牌營銷是從各個層級上進行“深度植入”,從美邦品牌LOGO的顯示,到品牌和被植入媒體在調性上的高度吻合,再到核心理念的高度契合、視覺、感官基礎互動的基本訴求上都存在高度共鳴。品牌與媒體的高度互補——產生的共鳴影響範圍廣,品牌附加值增大。從服飾品牌、娛樂節目、潮流文化,“鏡像式”營銷產生了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上的影響,包括“社會熱點反思”“服飾潮流引領”“促進網路娛樂媒體轉型”“新時代年輕群體的個性表達及價值思索”等等,其帶來較高層面上的品牌附加值與社會-文化附加影響比較傳統營銷更為深和廣。
進一步來說,美特斯邦威品牌營銷的新戰略緊密結合了娛樂大眾和關照社會流行潮兩部分軟營銷。業界資深分析人士曾指出,傳統品牌植入(“屏幕營銷”)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大眾關於娛樂和品牌需求心理層面的欲求;於傳統媒體營銷中,娛樂與品牌之間總是存在巨大的鴻溝和斷層。直到美特斯邦威“鏡像式”營銷這樣一種獨特的理念出現,傳統媒體營銷模式或正處於被解構掉的尷尬境地。
- ↑ 李丹丹.《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劇論文》[J].影視劇論文.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