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錯覺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錯覺效應[1]

  • 錯覺效應: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的知覺。(在特定條件下對事物必然會產生的某種固有傾向的歪曲知覺。)
  • 點評:只要自己不出錯,別人也很難誤導你。

錯覺效應的相關內容[2]

  錯覺是指錯誤的知覺,錯覺的種類很多,研究得最多的是幾何圖形錯覺。幾何圖形錯覺可分為以下幾種:(1)方向錯覺是因背景的影響,在知覺中圖形的位置方向而產生了改變。(2)線條彎曲錯覺是因背景的斜線的影響,在知覺中線條發生了變形。(3)線條長短錯覺。(4)面積大小錯覺。

  除了幾何圖形錯覺外,還有:(1)形重錯覺,例如,一斤鐵同一斤棉花的物理重量相同,但是人們用手加以比較時(不用儀器)都會覺得一斤鐵比一斤棉花重得多。這是以視覺之,形”而影響到肌肉感覺之差的錯覺。(2)方位錯覺,例如,聽報告時,報告人的聲音是從擴音器的側面傳來的,但我們卻把它感覺為從報告人的正面傳來。還有運動錯覺、時間錯覺等。

  關於錯覺產生的原因雖有多種解釋,但迄今都不能完全令人滿意。從現象上看,錯覺的產生可能既有客觀的原因包有主觀的原因。客觀上,錯覺的產生大多是在知覺對象所處的客觀環境有了某種變化的情況下發生的。有的是對象的結構發生了某種變化,如垂直水平錯覺;有的是對象處於某種背景之中,如太陽錯覺等;有的是知覺的情景已經:發生了變化,但人卻以原先的知覺模式進行感知。主觀上,錯覺的產生可能與過去經驗、情緒等因素有關。人對當前事物的感知總是受著過去經驗的影響,錯覺的產生也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情緒態度也會使人產生錯覺,例如時間錯覺。關於錯覺的研究,在心理學中一直有一個偏見,認為普通心理學研究的錯覺和社會心理學研究的錯覺完全部同。其實,普通心理學發現的所有錯覺效應在社會心理中都存在,社會心理學發現的錯覺效應在一般知覺中也都適用。它們同出一轍,只不過對象有所區別。

錯覺效應的常見類型[2]

  社會心理學發現的幾種常見的典型的錯覺效應。

  首因效應,又稱為先入為主效應,指的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最先得到的信息或印象對人的認知具有強烈影響。人們在接觸、交往過程中,往往對最早獲得的信息印象深刻、牢固,甚至成為一種定勢,影響乃至決定人們以後交往的進程。一種解釋認為,個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原始印象構成了核心知識或記憶圖式,後來的信息被整合到已有的記憶圖式中去,因此新信息就帶上了先前信息的色彩。另一種解釋是以註意規律為依據的,認為最先接受的信息受到更多的註意,後來的信息易被忽略。第一印象效應是典型的首因效應。“新官上任三把火”、“踢好頭三腳”等說法表明,人們在生活經驗中早就註意到了這一現象。與首因效應相對的是近因效應,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最後得到的信息或印象對人的認知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認為,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是在記憶過程中前攝抑制倒攝抑制作用下,早期的認知對後來的認知起干擾作用,最後的認知對先前的認知起干擾作用。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作用的程度,會因信息提供方式、認知對象特征和主體特征發生變化。如果關於某人的兩種信息連續被人感知時,人們總傾向於相信前一種信息,並對其印象較深,起作用的是首因效應;而在關於某人的兩種信息斷續被人感知時,起作用的則是近因效應。在感知陌生人時首因效應有重大的作用,如果熟悉的人在行為上出現某種新異的表現則近因效應起更大作用。

  定勢效應是指在人們頭腦中存在的關於某一類人的固定形象,對進一步認知起限製作用。心理定勢是指在認識特定對象時的原有心理準備狀態,這種準備狀態容易使人對知覺對象以某種習慣的方式進行反應。當我們認知他人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有一種有準備的心理狀態,按照事物的外部特征對他們進行歸類,從而產生了定勢效應社會刻板印象是定勢效應的典型表現。所謂社會刻板印象就是指對社會上某一些事物和人物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人們的年齡、職業、籍貫、性別等,都可以成為社會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礎。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指他人的某種品質或特征非常突出,給人以清晰鮮明的知覺,以至掩蓋了對他的其他品質和特征的認知。也就是說,這一突出的品質或特征具有一種類似月暈的作用,使觀察者看不到該人的其他品質或特征,從而對一個人作出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評價。核心品質是形成暈輪效應的重要因素,是指具有影響全部印象性質的品質。暈輪效應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型的結果。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征,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把並無內在聯繫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征聯繫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征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征。它說好就全都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暈輪效應具有遮蓋性和泛化性的特點,如“一好百好”、“一壞百壞”。中國的俗話:蟣隋人眼裡出西施”,就是一種暈輪效應。社會認知中的“馬太效應”現象,就是暈輪效應持續作用的表現。

  期待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是指人們持續期待和堅信會使事情更多地向著預期方向發展。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里的塞普勒斯國王,他酷愛自己雕刻的一尊少女塑像,並且真誠的期望自己的愛能被接受,這種真摯的愛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動了愛神阿芙狄羅忒,愛神阿芙狄羅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成為活生生的美少女,這位美麗的少女和皮格馬利結為終身伴侶。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進行了一項名為“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他在美國一所小學,從各年級隨機列出“有優秀髮展可能的名單交給老師,八個月後覆試時,名單里學生的成績增長較其他同學快,併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明顯的發展。期待是人的主觀願望,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期性認知,通過信任和暗示心理的共鳴對人發生引導和動力作用。

  投射效應指認知者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心理傾向,往往把自己的特性推置於他人身上。投射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無意識投射,指主體沒有意識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這些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另一類是有意識投射,’即指主體意識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性,而有意把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可稱之為“以己度人效應”。在社會交往中,慣於講假話的人最不容易相信別人的話,因為這類人自己騙別人,總以為別人也會騙自己,所以不願相信他人。對別人懷有敵意的人,總感覺對方對自己也是不懷好意。投射效應形成的心理機制,是個體知識經驗和人格特征的差異導致的社會認知的理解性的不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表現為同一客觀刺激物或同一個人,人們對其理解、評價是不同的,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當某些人職業角色、社會地位和心理特征與自己相同時,更容易出現推己及人。

參考文獻

  1. 關制鈞.管理定律點評.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2. 2.0 2.1 李玉傑,李景春.心理學概論[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Mis铭,刘维燎,LuyinT,陈cc.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錯覺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3.96.52.* 在 2020年4月23日 14:12 發表

冒昧問一句,為什麼在谷歌上搜不到第一個參考文獻呢?

回複評論
223.96.52.* 在 2020年4月23日 14:24 發表

請問可以提供一下第一個參考文獻的 ISBN 號碼嗎?

回複評論
陈cc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4月23日 15:29 發表

223.96.52.* 在 2020年4月23日 14:24 發表

請問可以提供一下第一個參考文獻的 ISBN 號碼嗎?

可能是 ISBN編號:7540432632

回複評論
陈cc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4月23日 15:34 發表

223.96.52.* 在 2020年4月23日 14:12 發表

冒昧問一句,為什麼在谷歌上搜不到第一個參考文獻呢?

在燕山大學李玉傑老師的簡介里的確有這本書,可能因為出版時間比較早或者印刷量比較少的原因,網路上暫時查不出更多的信息。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