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供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運輸供給(Transport supply)
目錄 |
運輸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和價格水平下,運輸生產者願意而且能夠提供的運輸服務的數量。影響運輸供給的因素有:技術、運輸成本、政策與管理。
運輸供給分析主要是根據各運輸方式本身的特點和現有的設備條件,人員情況和組織方法,正確估計能夠提供哪些類型的產品,滿足哪些類型的運輸需求,甚至還要分析,進行哪些類型的改進(設備和組織方法),才能更好地滿足運輸需求。
運輸供給在市場中的實現,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運輸生產者有出售運輸產品或提供運輸服務的願望。
2、運輸生產者有提供某種運輸產品或提供運輸服務的能力。
以上二者缺少任一條件,都不能形成有效的運輸供給。
1、運輸供給從範圍上可分為個別供給、局部供給和總供給。
1)個別供給是指特定的運輸生產者所能提供的運輸產品或服務。
2)局部供給是指某個地區的運輸生產者所能提供的運輸產品或服務,或者是某種運輸方式所能提供的運輸產品或服務。
3)運輸總供給是從全社會、整個國民經濟角度來考察的運輸供給,它是千千萬萬個運輸生產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地區、不同運輸方式所提供的個別供給和局部供給的總和。
2、運輸供給從地域上可分為區域內的運輸供給、區域間的運輸供給和為客貨流通過(過境)所提供的運輸供給。
區域內的運輸供給是指所提供的客貨運輸的起訖點有一方在本地區,而另一方在其他地區,它是區域間建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方面關係的必要條件:通過(過境)供給是指客貨運輸的起訖點都不在本地區(國家),運輸生產者只是利用其自身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交通線來為別的地區(國家)的旅客或貨物提供位移的方便。一般來說,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運輸通道上都會有大量此類的運輸供給。
3、運輸供給按性質來劃分,還可分為生產性的運輸供給和消費性的運輸供給。
運輸生產者所提供的貨物運輸一般來說都屬於生產性的運輸供給,它屬於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中的繼續;運輸生產者所提供的旅客運輸既有生產性的運輸供給,也有消費性的運輸供給,前者如為通勤、出差等提供的運輸供給,後者如為旅客的休閑、度假、旅游等提供的運輸供給。
運輸業是一種特殊產業,其產品的供給具有不同於其他產業的特點:
1、產品的非儲存性。運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即運輸產品不能脫離生產過程而單獨存在,所以不能像工農業可以將產品儲存起來,具有非儲存性的特點。
運輸業是通過儲存運力來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而運輸能力大小多按運輸高峰的需求設計,具有一定的超前量。運輸能力的超前建設與運輸能力的儲備對運輸市場來說,既可適應市場需求增長的機遇,又可能因市場供過於求而產生風險,因此,保持合理的運力規模是提高運輸工具利用率和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保證。
2、供給的不平衡性。運輸供給的不平衡性既表現在時間上也表現在空間上。運輸需求的季節性不平衡,導致運輸供給出現高峰與低谷。由於經濟和貿易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地產業的不同特點,運輸供給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也呈現出一定的不平衡性。
運輸供給的不平衡性還表現在運輸方向上,比如礦區對外運礦的運力需求遠遠大於其它生產及生活資料的向內運輸,加上有些運輸需求對運輸工具的特殊要求等,導致回程運力浪費。由於供給與需求之間在時間空間的差異性所造成的生產與消費的差異,使運輸供給必須承擔運力損失、空載行駛等經濟上的風險。所以,運輸活動的經濟效果取決於供需在時間與空間的正確結合,這就要求運輸生產者掌握市場信息,搞好生產的組織和調整,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3、部分可替代性。運輸供給由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和多個運輸生產者的生產能力構成。有時存在著可分別由幾種運輸方式的多個運輸生產者完成同一運輸對象的空間位移,即運輸供給之間存在著替代性。這種替代性構成了運輸業者之間的競爭的基礎。
同時,由於運輸產品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限制,以及人們對運輸服務的經濟性、方便性和舒適性的要求等,使得不同運輸方式間或同一運輸方式中替代性受到限制,這種限制又使每種運輸方式間或同種運輸方式中的具有差別的運輸服務都可能在某一領域的運輸供給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因此,運輸供給具有部分可替代性,它的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同時存在的,而且是有條件限制的,運輸市場的供給之間存在競爭也存在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