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軟暴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軟暴力

  一切區別於肢体暴力造成傷害他人的行為,都可以算作“軟暴力”。這種暴力還有一個更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潛在的危害常常被忽視,甚至有時候會被界定為一種 “習慣”。比如人們冷漠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不良行為的縱容,比如成癮的網游、低俗的小說、整蠱的惡作劇,以及常常掛在你我他嘴邊的一兩句“國罵”。軟暴力是對心靈和精神世界的毀壞,會使孩子日後產生焦慮症、抑鬱症,反社會行為傾向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成績,使孩子一心撲在學習上,武斷地剝奪了孩子所有放鬆身心的時間和機會,不許看電視、不許聽流行歌曲、不許追星、不許踢足球、不許與同學交往,孩子被封閉在極其單調的環境中,過著枯燥乏味的生活,終日只是趴在書桌上,學習、學習、再學習,毫無人生樂趣,根本談不上身心調節、張弛有度。

軟暴力的形式

家長軟暴力

  一、諷刺挖苦孩子

  這是家庭“軟暴力”最常見、最典型的方式。孩子在學習、交友、做事等方面,哪個地方的表現不和父母心意,達不到父母期望,就對孩子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你怎麼這麼傻?”“你怎麼這麼笨?”成了一些家長經常脫口而出的口頭禪。更有甚者,有的家長為了發泄對孩子的不滿情緒,譏諷孩子說:“連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上來,簡直是個榆木腦袋!”“你連狗都不如,你活著有什麼用?”中國有句古話“士可殺不可辱”,如此的人格侮辱,其實是一種惡劣的精神虐待,比打一頓的滋味更難受。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人類千差萬別的需要進行歸類,概括出七種最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審美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他把尊重的需要和其他需要一起看成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化的需要。家長經常口無遮攔地肆意諷刺挖苦孩子,不但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無地自容,顏面掃地,而且影響到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們自我評價降低,缺乏自信,不夠開朗和大方。

  二、剝奪孩子應有的權利

  生而為人,有許多與生俱來的權利。作為未成年人,孩子有享受父母照顧、愛護的權利。為了讓孩子朝正確的軌道發展,父母作為監護人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權利嚴格管教子女。如果孩子確實犯了錯誤,比如,貪玩不完成作業、故意打碎鄰居家的玻璃等,父母取消孩子某天晚上看電視的資格、取消孩子周末吃肯德基的機會等做法未嘗不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對孩子為所欲為。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成績,使孩子一心撲在學習上,武斷地剝奪了孩子所有放鬆身心的時間和機會,不許看電視、不許聽流行歌曲、不許追星、不許踢足球、不許與同學交往,孩子被封閉在極其單調的環境中,過著枯燥乏味的生活,終日只是趴在書桌上,學習、學習、再學習,毫無人生樂趣,根本談不上身心調節、張弛有度。

  有的家長還剝奪了孩子的隱私權。不允許孩子把日記鎖進抽屜,同學來電話必須父母先接聽。有的家長還振振有辭地說:“你是我生的,你整個人都是我的,日記還有什麼不能看的?電話有什麼不能聽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對孩子進行的心理侵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孩子也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父母應該尊重孩子。每個人都不希望把自己精神上的一切暴露於天下,子女成長中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願意在日記中一吐為快,父母要理解這一需求,給孩子心靈上留一個安身之所、留一方綠洲。剝奪了子女的隱私權,使他們學習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失去了宣泄口,使他們只能拼命壓抑自己,嚴重損害了身心健康。

  三、高標準、嚴要求

  高標準、嚴要求”看起來不錯,但是高標準不是無限拔高,嚴要求也不能不顧現實。每個孩子,他的遺傳基因、原有基礎、智力上的接受能力、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是千差萬別的。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高標準、嚴要求已經嚴重脫離了孩子的實際能力。小學一定要考雙百,中學一定要進重點中學,大學是非清華北大不上。過重的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望子成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是中國家長解不開、又放不下的心結。獨生子女家庭與多子女家庭不一樣,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會被自然地分解,對能力強的孩子期望值高一些,對能力低的孩子遷就一些。現在,中國有8000萬個家庭守著一個寶貝兒,家長所有未竟的事業、所有未實現的夢想一股腦兒全寄托在惟一的孩子身上,這使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升高,“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惟一的孩子背負著父母對下一代所有的希望,這實在使他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四、冷漠、不搭理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間常因為孩子的學業或做的錯事爆發戰爭,火藥味兒很濃,吵鬧、打罵,搞得乒乒乓乓、四鄰不安。而有些家長不屑於用這種暴風驟雨的方式來處理親子之間的矛盾,子女沒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或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他們不願鬧得不可開交,於是與子女展開長時間的冷戰。有的家長因為生孩子的氣,幾小時、一兩天不搭理孩子,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犯錯誤,使父母痛心、失望,從而自我約束自我矯正錯誤。這種做法,並非不可取。但是,有的家長會曠日持久地與孩子冷戰下去。表情冷漠,不給孩子一點生活上的關心和精神上的撫慰。

校園軟暴力

  • 語言傷害,包括漫罵、譏諷、挖苦、用侮辱性的語言傷害他人,如“你比豬還笨”
  • 亂起綽號,如“娘娘腔”、“鼻涕蟲”
  • 揭短取笑,如“沒有比你再醜的人了”
  • 班會批評
  • 集體評議
  • 推舉“最差”
  • “叫家長來”,動輒以此恐嚇學生,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出醜
  • 孤立冷落
  • 隨意定性,如“你長大了也是笨蛋”
  • 懷疑誣陷
  • 喜歡和別人對著乾

  儘管家長、老師很少把軟暴力當回事兒,但語言傷害已成為校園的第一殺手。事實上,孩子的內心世界尚在建設中,心理發育遠沒有成熟,脆弱和敏感是普遍心理。軟暴力是對心靈和精神世界的毀壞,會使孩子日後產生焦慮症、抑鬱症,反社會行為傾向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職場軟暴力

  • 成了辦公室“孤兒”
  • 上司總是故意找茬。

  突圍職場軟暴力

  現象

  面對職場軟暴力,56.7%的被採訪者選擇了沉默、躲避,在目前的職業環境下,這或許是最為現實的一種選擇,但需要付出的代價是相當的心理壓力。所以,面對職場軟暴力,我們應該調整心態,積極面對。

  往好的方面想 

  首先要理解職場欺凌是一個在世界各國、在各個公司都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不僅僅只是有人針對自己。不要認定對方是故意的,先假設對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傷害,然後與對方坦誠地溝通。

  理解對方 

  試著“理解”欺負你的“辦公室惡魔”,他們或者是習慣於以欺負弱者來發泄自己的攻擊欲;或者是覺得你威脅了他們的位置;或者乾脆就是人格缺陷,不貶低別人就不能樹立自信……理解了他們的這些動機,有助於你的心理調節並找出應對之道。

  跟朋友傾訴 

  找親人朋友,或者是公司里可以信任的同事傾訴自己的經歷和苦惱,尋求幫助——即使他們無法解決你的問題,也至少可以減輕你的心理壓力。

  反省自己 

  仔細想想有“被人欺負的感覺”,到底是事實還是自己的心理作怪。在心理學上,這很可能是出於自卑、多疑、抑鬱等心理缺陷,或者是曾經遭遇欺凌造成的後遺症。自認為弱勢、害怕被欺負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辦公室軟暴力的受害者。

  增強自身“免疫力”

  無論是來自上司還是同事的軟暴力,增強自身“免疫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凡事不要太較真,要培養自己豁達開朗、樂觀幽默的個性,如果自己的情緒能調節得像火一樣,軟暴力也自然化解了。如果實在不堪忍受,換個東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千萬別讓一時的軟暴力從此摧毀你的自信和前程。

軟暴力的影響

  成長在善於實施軟暴力的家庭之中的人,表現在於:

  • 不能清晰表達自己需求、暴虐、神經質、獨立、逃避責任
  • 善良、信任陌生人、看起來很美、缺乏愛

  另一種是指對實施暴力者進行各種幫助的行為,如給實施暴力者進行違法的保護,像利用政府權利成為黑社會的保護傘,為黑社會進行各種不法行為提供保護。軟暴力是暴力的一種,雖然實施者自身不存在暴力行為,但是因為其對實施暴力者的各種幫助,使實施暴力者敢於使用暴力,其危害比實施暴力更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軟暴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