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自由度指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自由度指數(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是由《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發佈的年度報告。涵蓋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權威的經濟自由度評價指標之一。
該指數根據經濟自由度50個指標評價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得分。每一個指標的最高得分為1分,最低得分為5分。在一個指標上分數越高,政府對經濟的干涉水平越高,因此經濟自由度越低。各個指標累加後的平均值可以計算出總體繫數。美國傳統基金會的觀點是,具有較多經濟自由度的國家與那些較少經濟度的國家相比,會擁有較高的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和更繁榮。
根據得分,所有國家或地區被分為如下四個等別:
- 自由(2分以下)
- 比較自由(2分-3分)
- 不太自由(3分-4分)
- 受壓制(4分以上)
2005年,這四類的國家或地區分別有17個,56個,70個,12個。至2006年為止,香港連續12年名列榜首。
目錄 |
50個指標可以分成10大類:
10大類評價指標分別是:
- 貿易政策
- 加權平均關稅
- 非關稅壁壘
- 海關腐敗
- 政府財政開支
- 所得稅邊際最高稅率
- 公司稅邊際最高稅率
- 政府支出占GDP比例的年度變化值
- 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 政府開支在經濟中所占比重
- 政府擁有的企業和產業
- 政府收入中來自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的收入所占的比重
- 政府的經濟產出
- 貨幣政策
- 包括過去10年通貨膨脹率的加權年均值
- 資本流動和外國投資
- 銀行業和金融業
- 工資和物價
- 最低工資法
- 不受政府影響,私下設定價格的自由
- 政府價格管制
- 政府價格管制使用的程度
- 政府對影響價格的企業的津貼
- 產權
- 規制
- 經營企業的許可要求
- 獲取營業執照的容易程度
- 官僚機構中的腐敗
- 勞動規制,如每周工作時間,帶薪假期,產假等
- 關於環境、消費者安全、以及工人健康的規制
- 各規制給企業帶來的負擔
- 非正規市場活動(黑市)
在排名中,兩個得分相同的國家在排名上併列。如冰島和英國併列第五。另外,每個國家的具體得分的描述可以在這裡得到。
自由 | 比較自由 | 不太自由 | 受壓制 |
---|---|---|---|
|
|
|
|
註:由於經濟和政治的不穩定性,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索馬利亞和蘇丹共和國沒有評分。一些人口非常稀少的國家的數據也沒有評分,包括安道爾,安地卡及巴布達,不丹,多米尼克,東帝汶,格瑞那達,列支敦斯登,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納哥,聖馬利諾,聖露西亞,聖多美普林西比,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教廷,湯加,吐瓦魯和塞席爾。 |
- 總體上,相比去年,世界上有99個國家更自由,51個國家更不自由,5個國家的自由程度沒有變化。
- 10個改進最大的國家是: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吉爾吉斯斯坦,蘇利南,亞美尼亞,土庫曼,喬治亞,土耳其,塔吉克和哈薩克。
- 10個改進最差的國家是:伊朗,義大利,幾內亞,玻利維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斯裡蘭卡,赤道幾內亞,埃及和尼加拉瓜。
- 弗雷澤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
-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
- 胡懷國: 《揭開經濟自由排名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