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信息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經濟信息要從經濟信息源中收集和取得。
經濟信息源是指產生和發送經濟信息地方的總稱。
經濟信息源的途徑[1]
作為一個經濟部門或企業,獲得經濟信息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經濟信息來源;二是間接經濟信息來源。
- (一)直接經濟信息來源
直接經濟信息來源就是指經濟信息來自企業或部門系統內部,也就是直接從經濟信息源收集和獲得的。直接經濟信息來源主要有:
1.來自經營管理部門的經濟信息。如經營管理部門和其下屬經營管理機構的決策、計劃等情況。
2.來自經濟業務部門的經濟信息。如會計、統計、經濟核算等業務部門的統計、報表、數據等經濟情況。
3.來自生產活動過程的經濟信息。如車間、班組的各種原始記錄、定額,標準,原材料消耗、設備狀況等等。
4.來自技術方面的經濟信息。如技術改造、新設備使用、新工藝新產品的研製等情況。亂來自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的經濟信息。如工人行為、思想狀況、勞動紀律等情況。
- (二)間接經濟信息來源
間接經濟信息來源是指來自企業或部門系統外部的經濟信息.也就是間接從經濟信息源里收集和獲取的。
間接經濟信息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來自各種文獻、書刊、資料的經濟信息。如統計資料、百科全書、報刊、書籍,學術報告、會議記錄等等。
2.來自政府各個經濟部門和有關方面的經濟信息。如國家方針、國家計劃、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市場管理部門和商業部門提供的情況,專業情報機構和咨詢機構提供的經濟信息。
3.通過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調查獲取經濟信息。
經濟信息源的層次[2]
如果按照經濟信息產生的次序和發送系統來劃分,經濟信息源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 (1)社會經濟活動是經濟信息的第一信息源
經濟信息是經濟活動的客觀反映。經濟活動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伴隨著產生了相應的經濟信息。所以,經濟活動是最原始的經濟信息源。社會經濟活動作為經濟信息的第一信息源,具有明顯的特點:第一,經濟活動產生的初始信息內容翔實可靠。經濟活動是經濟信息的發生地,人們通過親身參與這類實踐活動,可以搜集到I最原始的第一手經濟信息,具有明顯的真實性、可靠性。第二,它傳遞經濟信息的方式最直接、最迅速。經濟活動中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經濟信息產生。參與這類實踐活動的人可以身臨其境,不失時機地最早直接瞭解或感受這些經濟信息。但是,對信息工作人員來說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人們直接參与各類經濟活動的機會和條件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從這種信息源中獲得所有需要的經濟信息。
- (2)經濟信息機構是經濟信息的集散地
信息學原理表明,經濟信息不可能自發地發揮積極作用,只有人們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有目的的管理和開發後,它才會轉化為現實的財富和社會資源。因此,經濟信息總是需要專門的信息機構來搜集、加工、存儲和傳遞的,而擔負這一職能和任務的信息機構就成為第二層次的經濟信息源。它主要包括:一是專門從事經濟信息服務的機構,如各類經濟信息中心、情報機構等。它們是經濟信息服務業的骨幹力量,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二是各企業、各單位的信息部門,它們主要是為本企業、本單位服務的,但也參與社會的經濟信息交流和服務。
- (3)經濟信息庫是經濟信息的集合體
經濟信息庫是由信息機構對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經濟信息進行加工、組織而成的信息集合體。它包括經濟信息的資料庫、信息庫、文獻庫等,其中存儲了大量的經濟信息,而且可為需求者查找、發送和傳遞所需的經濟信息。因此,這類信息庫可作為第三層次的實用的經濟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