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朗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約翰-朗模型概述[1]
1991年,約翰和朗(John and Lang,1991)將內幕交易情況作為一變數考慮後,提出了一個新的股利信號模型,認為股利增加不能一直作為利好,要準確地理解股利信號,必須認真考慮信號發出前後的內幕交易情況。如果未來預期股利增加的同時伴隨著異常的內部買入,則為利好,會引起股價的上升;如果未來預期股利增加的同時伴隨著異常的內部賣出,則為利空,會導致股價的下跌,如果未來預期股利增加的同時內部買賣正常,則不會引起股價的任何變化。
約翰-朗模型的內容[1]
假設t=0時,企業的現金為C,企業面臨的投資機會集f(Ι,θ)在t=1時會帶來隨機現金流量。其中,為隨機變數,服從均值為零,方差為δ2的正態分佈;參數θ表示企業的技術質量。在t=0時,內幕人員持有股份α0除θ值為私有信息外,其餘參數都為公有信息。θ值大代表私有信 息的價值高,也就是說,對於任何可行的投資支出,,當θ2 > θ1時,f(Ι,θ2) > f(Ι,θ1)
股票的價格是關於所有公有信息和內幕人員發出的信號反應的函數,可表示為P(D,a)。企業內幕人員的目標是通過選擇合適的內部持股比例a和股利D,來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即:
約翰和朗根據投資的邊際產出(Marginal product)與參數θ的關係,將企業的投資機會分成三類:MP+企業、MPO企業和MP-企業。當時,MP+企業現有投資的邊際產出隨θ的增加而增加,MP-企業現有投資的邊際產出隨θ的增加而減少,MPO企業為常數。
根據效率均衡模型,約翰和朗推出以下兩個命題:
命題l:MP+企業效率均衡時的股利水平隨θ的增加而減少,MP一企業均衡時的股利水平隨θ的增加而增加,MPO企業為常數;在MP+企業中,幾乎差公司都投資過度,在MP-企業中,幾乎差公司都投資不足。
命題2:對於所有類型的企業,內部持股比例增加的宣告效應均為增函數,即;股利增加的宣告效應對於MP+企業為減函數,對於MP一企業為增函數,對於MPO企業,宣告效應為零。也就是說,內部持股比例越高(低),即內幕交易為凈買人(賣出),股價越高(低)。股利增加到底是好信息還是壞信息取決於企業的投資機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