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投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
目錄 |
精品投行指那些只經營某項特定業務的投行。
相比於國際大投行,精品投行的優勢在於其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隨著資本市場業務的發展,對於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等大型投資銀行來說,傳統投行業務(承銷和併購重組業務)的收益貢獻度越來越低,大投行更熱衷於像對沖基金一樣直接參与市場交易,於是,原來的企業客戶變成了今天的交易對手,咨詢業務與交易業務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日益顯現,而金融海嘯的爆發讓這些潛在的衝突進一步暴露。金融危機後,大型投行的聲譽一落千丈,高盛等投資銀行飽受客戶質疑,並遭遇索賠。在此背景下,精品投行強調的獨立、客觀理念日益受到企業客戶的歡迎。
1、業務聚焦與核心優勢的深度挖掘
成功的精品投行大多聚焦於一項或幾項核心業務,並一直圍繞核心業務進行研發投入和收購擴張,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使其在核心業務上具有能夠抗衡任何綜合性大投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優秀的企業再通過對核心優勢的深度挖掘來拓展相關業務線,實現收益來源的多樣化。
如格林希爾只從事併購重組的顧問咨詢業務,而拉扎德也只是在併購重組之外,利用其公司財務方面的研究優勢發展了資產管理業務;Stifel的核心優勢就是良好的研究口碑,以此為突破口,公司集中拓展了面向機構投資人的銷售交易和麵向中小企業的發行承銷業務;至於傑富瑞集團,雖然它的業務範圍看上去博而雜,但成長的邏輯始終不變,就是圍繞高收益債、可轉債、中小企業股票等利基市場,拓展相關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包括做市交易、投行業務、資產管理等。
因此,業務聚焦與核心優勢的深度挖掘,是精品投行保持持續競爭力和成長空間的主要源泉。
2、利基市場的精准定位
業務聚焦並不必然形成核心優勢,中小投行在資源上無法與大投行抗衡,在大投行競爭激烈的業務領域很難進行有效的人才和客戶的爭奪,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必須精準的選取與自身優勢能力相符合的利基市場。
以傑富瑞為例,其最初的業務就是大宗交易市場(三級市場)的撮合服務,以此來規避一二級市場的激烈競爭,後來又拓展了電子交易市場(四級市場),成為組合投資策略的先鋒,上世紀90年代當眾多投行對高收益債談虎色變時,公司接收了德崇證券的60名員工,拓展了高收益債業務,後來又進入了可轉債業務領域,並於2000年後明確定位於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商。其成長歷程就是一個利基市場不斷延伸的歷程。
除了傑富瑞,Stifel不僅服務於財富管理領域的中低凈值客戶,還通過研究優勢來聯合中小投行服務於中小企業。而那些被傑富瑞、拉扎德、格林希爾收購的某個細分行業里的專業投行,則更是利基市場的挖掘者。
綜上,利基市場的精准定位決定著中小投行能否打造核心優勢,而一旦形成壟斷優勢,有限的市場空間將有效屏蔽跟進者,從而使企業保持持續領先優勢。
3、研究能力或技術平臺的“一招先”
最後,無論是業務聚焦還是利基市場的精確定位,目的都是要打造研究能力或技術平臺的“一招先”優勢。
精品投行很難具有資本資源、客戶資源或政策資源上的優勢,只能通過集中的研發投入來打造專業領域的優勢,而這個優勢通常是細分市場的研究優勢,或IT技術優勢——但只要能夠確實建立起一項核心優勢,精品投行就獲得了資本市場上的立足之地。
當然,大投行可以通過人才挖角來攫取市場優勢,但由於這些利基市場的人才在大投行里通常處於非核心地位,在研發投入和激勵機制上也常常被忽視,因此,很多優秀人才反倒更傾向於獨立的精品投行。而且,精品投行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在細分領域的良好聲譽使旗下員工都被標上了專業領域里最優秀人才的標簽,從而擁有了某種專業自豪感。此外,中小投行更靈活、更具創新性和人性化的企業文化也成為其培育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