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城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知識城市(knowledge city)
目錄 |
知識城市是通過全面的社會知識管理,創新知識並充分挖掘知識的無盡價值,既提高社會成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又使人與自然充分融合,和諧共存的城市。
知識城市的緣起[1]
“知識城市”(knowledge city)是2O世紀9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城市轉型、復興中誕生的一種城市最新發展理論,是西方社會對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所出現問題的一種歷史反思,其宗旨是要通過充分利用現有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資源,實施以“知識為基礎發展”(knowledge—baseddevelopment,KBD)戰略,加速城市社會、經濟空間結構的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參與全球迴圈的核心競爭力。該城市發展理論誕生以來,在知識經濟的驅動下,許多國家通過“復興城市”(urbanregeneration)計劃,迅速將原有一些工業城市或處於“頹勢”的城市成功轉型為知識城市,如英國的倫敦、曼徹斯特、新加坡強調以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打造知識城市:斯德哥爾摩、都柏林、蒙特利爾以高科技、服務經濟為龍頭:代爾夫特、波土頓以大學為先導,慕尼黑、裡斯本、東京以舊城改造為契機:紐約以象徵經濟為標桿:匹茲堡、休謨以地球學習村為路徑等,形成了城市轉型為知識城市的不同模式,為各國走知識城市發展之路提供了全新的思維和路徑。當前,中國正處在城市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0年,城鎮化率接近50%,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預計到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5%,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城市化將與美國的高科技一道成為主導21世紀進程的兩件大事(Stiglitz,2004)。因此,充分研究全球知識城市理論與踐行模式,總結歸納知識城市理論在中國的實踐狀況,對增加我國城市化的路徑選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規避重走西方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病態”,堅持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知識城市的構成要素[1]
城市轉型為知識城市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是建立在內在要素的評價體系基礎之上的。根據《知識城市宣言》中的相關規定,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已經轉型為知識城市,其標準主要包括:
(1)廣大市民有分享知識的充分途徑;
(2)城市公共圖書館網路系統符合歐洲制定的統一標準;
(3)所有的市民能夠廉價使用新的通訊技術;
(4)所有的文化服務設施能夠適應城市中心教育的發展需要;
(5)擁有一份知名度較高的報紙,市民閱讀水平達到歐洲平均標;隹:
(6)學校網路系統能夠與多層次的藝術指導相連,並能輻射到整個城市家庭;
(7)尊重市民文化的多樣性;
(8)城市街區具有文化服務的功能;
(9)擁有足夠的公共場地和資源,以供社區和團體開展文化體育活動:
(10)城市市民中心對多樣性開放,以便不同種族的市民能夠直接建立起面對面的關係:
(11)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能夠表達意見的便捷手段和途徑。知識城市之所以有別於原型城市,其核心是城市知識資本的開發、整合和高度的統一。
知識城市的發展模式[2]
目前得到公認的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知識城市有倫敦、曼徹斯特、巴塞羅那、一斯德哥爾摩、紐約、波士頓、代爾夫特、慕尼黑、裡斯本、匹茲堡、蒙特利爾、都柏林、東京及新加坡等。他們已經轉型為國際公認的“知識城市”典範,對全球城市轉型為知識城市和知識城市戰略產生影響。總結他們的經驗,可以勾勒出世界知識城市發展的不同模式,併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城市的統一理論框架。
1.政府主導
政府在知識城市的發展戰略中發揮主導作用,制定和實施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例如,墨西哥的蒙特利爾市政府就把建設“知識城市”列為政府五項優先實施的工作之一翻:如巴塞羅那市政當局為其知識城市作發展戰略制定了具體目標,成立專門的辦事機構負責實施.併在市政機構中增設“知識城市”評議員一職,督促該戰略計劃的實施。
2.創新引擎
知識城市的建設其實就是一種城市創新活動,要確保這種創新活動和城市轉型的成功,就必須強化“城市創新引擎”的作用。通常城市的發展伴隨著歷史文化、支柱產業、人文環境等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形成了自己個性特點、產業、歷史文化、科技、教育、基礎設施、人文、社區等多方面的優勢,顯示出獨特的魅力。隆·迪佛爾教授將城市擁有的這些元素歸納為“城市創新引擎”,如倫敦市政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強化“城市創新引擎”的作用。
3.文化引領
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基礎,是城市創新引擎的主要構成要素,在知識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文化的多樣性可以豐富地區生產者的思維方式,促進創新能力,如英國的曼徹斯特市政府出台了新的文化發展戰略,提出把“文化變成城市發展戰略的軸,”,自覺把發展文化產業和“知識城市”戰略放在城市發展的核心地位上。鼓勵本地市民圍繞五大主題踴躍參與文化活動,即:文化之都、文化與學習、文化大同、文化經濟和文化營銷。巴塞羅那在知識城市發展戰略中,將文化視為“城市創新引擎”,並採取以下措施:強化巴塞羅那作為文化內容產業的製造商;將文化打造成社會凝聚力的主要元素:使巴塞羅那融人到數字文化的浪潮之巾;重新激活巴塞羅那的歷史文化遺產:將巴塞羅那的各種元素統一到單一的大都市的文化空間;使巴塞羅那進入國際版圖的視野。
4.多元教育
教育與知識的關係極為密切,一個城市的教育基礎、教育水平和教育架構將直接決定知識城市的建設進程,而一個真正的知識城市必須打造多元教育模式和塑造終身教育氛圍。例如,美國匹茲堡市政當局從教育人手,整合資源,充分調動城市各級學校的積極性,實施教育強市、教育立市戰略,著力把匹茲堡打造成一個“地球學習村”,以吸引全球學生;澳大利亞休謨市政當局也通過打造市民享受終身教育樂園,向市民提供各種正規的或非正規的實用課程,讓市民擁有廣泛的學習平臺,以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走上了知識城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