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工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相對工資(Relative Wage)
目錄 |
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
雇佣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著在資本主義的國民收入中,工人階級所占的份額下降,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李嘉圖認為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的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相比較的工資,雇佣工人所占的份額下降,收入差距將拉大。因此我國政府和企業應該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協調勞資矛盾,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使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企業在全面測評職工潛在形態勞動的基礎上,結合職工所在崗位或所任職務,在勞動前為職工預先確定報酬標準,供勞動後實際支付工資時做依據的包括工資等級、工資標準、定級升級、工資調整、支付形式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的綜合。總結實踐的經驗,基本工資制度一般有:崗位技能工資制、基數等級工資制、崗位工資制、崗位等級工資制、職務等級工資制、多元結構工資制和薪點工資制等幾種。因工種、崗位制宜,選擇適合其勞動特點的基本工資制度,是企業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和具體組織工資分配的起點和基礎。基本工資制度中規定的工資標準,只是對職工提供的定額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在實際支付工資時,必須在考核職工實際提供的勞動量後,運用不同的支付形式予以浮動地兌現。當職工在定額勞動之上提供了超額勞動時,除工資之外,還應另外支付超額勞動的報酬即獎金;當其完不成定額勞動時,則要扣減相應部分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