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百科式消費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百科式消費者

  百科式消費者指在毒豇豆、地溝油、麥樂雞、假米、毒奶粉……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故,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逐漸習慣了在這些事件中認識和瞭解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福爾馬林、硫酸銅……一個又一個深奧的化學名詞,還從中積攢了不少識假防假的小竅門。消費者“自學成才”成為“識假專家”。

百科式消費者的來源

  有媒體報道的“可燃麵條”信息引起不少消費者恐慌,大家紛紛在家做起燒麵條的試驗。後經媒體驗證,專家闢謠,佐證了一個事實,鮮麵條可以燃燒且和添加劑無關。雖然這次可燃麵條事件是一次虛驚,但在這個食品安全事件頻出的年代,消費者還是積累了一條經驗:儘量選擇加工過程較少的食物

  從中積攢了不少識假防假的小竅門。比如買雞蛋,我們知道通過觀色、觸摸、聽聲、聞味等幾個步驟,防止被人造假雞蛋迷惑;買豆腐則一看豆腐是否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二摸是否有一定彈性,三聞有無濃郁的豆香,否則一不留神就會買到假豆腐;買肉那更得自備吸水紙,若是註水肉,紙附在肉的新切麵上就不能完整揭下。

百科式消費者的必要性[1]

  “民以食為天”,這是一句誰都會說的話。但不知從何時起,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天事”處處有陷阱,人們一天到晚擔憂吃得是不是有毒,這讓公眾的幸福感從何而來?有人說,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與其說是“盜者無道”,不如說是“盜者無懼”。而這正折射出食品安全監管的無力和缺位。有順口溜如此描述相關部門:有利則爭,無利則推,他利則拖,分利則拒。雖有些誇張,卻也不乏真實。如今,我們雖然進入市場經濟,但一些職能部門監管方式卻仍停留在計劃經濟階段,監管“慢半拍”、事前監督嚴重缺位、監管政出多門、部門之間責任不清、出現問題後互相推諉扯皮、食品標準不齊、法規不全、監測手段落後……這些痼疾集中在一起,便把食品安全問題放大了。

  一個秩序井然的消費環境,靠的應該是公權部門強有力的監管,而不是消費者“自學成才”成為“識假專家”。因此,對於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來說,食品安全事件的頻頻發生,其實是在倒逼制度的更加完善,提醒當政者需要更多地主動作為,要把監督關口前移,從源頭抓起,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不能像消防員一樣,哪裡起火就滅哪裡。還要加大監管力度,嚴管重罰,讓監管制度成為一張人人敬畏且不疏不漏的大網,徹底祛除那些走歪門邪道的惡念,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百科式消費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