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空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電子空間(Cyber Space)
目錄 |
什麼是電子空間[1]
電子空間是指數字化技術和電腦網路提供的信息存儲、加工和傳輸的方式,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交流以及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新型空間,也是一種新的物質存在方式。
電子空間概念的提出[2]
隨著電腦軟硬體和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空間還將獲得更多的發展。這個概念是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小說《神經漫游者》(1984)中創造的,也被譯為“賽博空間”。吉布森所描述的電子空間“不是一個真實的地方,那不是一個真實的空間,那是一個概念上的空間”,在這裡,人們通過電腦和網路技術獲取和傳佈信息。通過操作電腦鍵盤,以及聯入互聯網,操作者可以獲得無限的信息,並且可以與其他人進行無限的交流。這是一個用電腦網路把全球的人、機器、信息源都連接起來的新時代。電子空間具有虛擬性、開放性、數字化、自由性、變動性以及資源豐富性等特點。
互聯網是電子空間形成的基礎,電腦媒介是其主要傳播形式。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可以發佈和獲得信息、娛樂,開闢嶄新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形式。它反過來也會影響我們的組織,影響組織的效率、觀點、風格以及組織行為和組織結構。
電子空間的內容[3]
邁克爾•波文思將電子空間分為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指當人們使用電腦尋找信息或與他人交流的時候我們所具有的信息地形的意境地圖;第二個層次是指人們通過電腦媒介積極地與一臺機器或其他人進行交流;第三個層次里,人們擁有一個與現存的物理世界平行的世界,並將所有直覺投入其中,雖然這個世界只包含數據。
電子空間通常被稱為虛擬現實,按美國傳播學者羅傑•菲德勒觀點,虛擬現實的概念可以一直追溯到無線電廣播和電視的發展。只有當融合了電話和數字語言的電腦媒介傳播網路出現之後,才有可能建構在這個情景里描繪的虛擬環境和工具。虛擬現實主要是由電腦多媒體技術、三維動畫技術實現的數字化模擬效果。在這個空間里,一切認識對象如數字、字元、聲音、圖形、圖像等等都可以被數字化,從而被虛擬化。由於數字化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它在數字化時空里又具有明確的現實性。虛擬現實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遠程教育、電子商務、軍事訓練等眾多的領域之中。電腦媒介傳播網路和虛擬現實系統的發展,產生了純粹由傳播行為構成的社區,即“虛擬社區”。在這個社區里,人們可以互不相識而互動,彌補了現代社會中日漸增加的個人失落感和孤獨感,為人們開拓眼界和分享新的體驗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