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電子烏托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電子烏托邦(Teletopia)

目錄

什麼是電子烏托邦

  電子烏托邦是指對網路媒介技術的發展寄予了無條件的樂觀主義期盼,認為其必將會把人類帶入一個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並最終形成一個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民主的理想國。[1]

  單純技術上的可能性並不能保證理想的社會形態的出現。單純的技術上的可能性並不能必然保證理想的社會形態的出現,而是需要更加複雜的社會條件,其中包括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合理化以及人的自身素質的提高等。簡單地斷言某種傳播技術或工具必然導致某種社會形態的觀點是幼稚的。

電子烏托邦的產生背景

  在大眾傳播時代早期,一些思想家對媒介有過諸多理想化的看法。報刊的自由主義理論認為,媒介可以形成“思想的公開市場”;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曾說過“印刷意味著民主”;麥克盧漢的理論有明顯的電子烏托邦色彩,並對現代電子烏托邦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

  “電子烏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對網路這種新媒介的某些技術特性及其作用的認識之上的。有的學者認為,網路時代信息的共用和言論的自由會帶來社會權利的分散和公眾參與社會能力的提升,人們不僅可以從事“網上政治”,還可以享受“直接民主”,“分權”因而成為電腦網路時代的一大特質,傳統的中央集權的觀念將隨著網路的發展成為明日黃花。有的學者認為,電子傳播網路的雙向性使傳播過程變得更加平等,所獲取的信息也更加均衡,而這種平等也必然帶來社會關係的平等。還有學者認為,網路媒介為全體公民參與公共事物或參加政治選舉提供了可能性,網路媒介的發展必將帶來一個普遍民主的社會。有人甚至把傳統的自由主義傳播理論和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聯繫起來,認為“意見自由市場”在傳統媒介中僅僅是一種理想,而網路媒介使之夢想成真,藉助於網路重建“公共領域”的曙光已經出現[1]

參考文獻

  1. 1.0 1.1 彭鵬.電子烏托邦: 網路民主的神話[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3(5)
  2. 張蘭,鄭智斌,賴浩峰.博客:電子烏托邦時代的到來[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上任鹅陈,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電子烏托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