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匯兌心理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匯兌心理說(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

目錄

匯兌心理說概述

  匯兌心理說是法國學者阿夫達里昂(A.Aftalion)於1927 年提出的。他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幣,是為了滿足某種欲望,如支付、投資投機等等。這種主觀欲望是使外國貨幣具有價值的基礎。人們依據自己的主觀欲望來判斷外幣價值的高低。根據邊際效用理論外匯供應增加,單位外幣的邊際效用就遞減,外匯匯率就下降。在這種主觀判斷下外匯供求相等時所達到的匯率,就是外匯市場上的實際匯率

  匯兌心理說,後來被演變成心理預期說,即外匯市場上人們的心理預期,對匯率的決定產生重大影響。匯兌心理說和心理預期說雖引進了唯心論的成份,有偏面之處,但是,它們在說明客觀事實對主觀判斷產生影響、主觀判斷反過來又影響客觀事實這一點上,有其正確的一面。匯兌心理說和心理預期說在解釋外匯投機、資金逃避、國際儲備下降及外債累積對未來匯率的影響時,尤其值得重視。1993 年上半年我國人民幣外匯調劑市場上大幅度下降,就同人們的復關預期、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預期、以及通貨膨脹預期有關。但是應當指出,匯兌心理說和心理預期說,講的都是對短期匯率的影響。應該說,它們是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而不是匯率,尤其不是長期匯率的決定基礎。

匯兌心理說的核心觀點

  該理論認為:匯率的變動和決定所依據的是人們各自對外匯的效用所作的主觀評價。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除了需要用外國貨幣購買商品外,還有滿足支付、投資或投機和資本逃避等需要,這種欲望是使外國貨幣具有價值的基礎。外國貨幣的價值決定於外匯供需雙方對外國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該主觀評價又是依據使用外幣的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所作的主觀評價。不同的主觀評價產生了外匯的供應與需求,供求雙方通過市場達成均衡,均衡點就是外匯匯率。當均衡被打破時,匯率又將會隨著人們對外匯主觀評價的變化達到新的均衡。

匯兌心理說的評價

  它是在1924~1926年間,法國國際收支均為順差但法郎的對外匯率反而下降,從而引起物價上漲的反常情況下提出的。它獨樹一幟,從主觀心理評價的角度來探討一國貨幣匯率的升降關係,把主觀評價的變化同客觀事實的變動結合起來考察匯率,直到目前,該學說都有相當的市場。但是該學說是以西方主觀價值論 ──邊際效用價值論為理論基礎,把匯兌心理的變動當作影響與決定匯率的依據,因此,帶有一定的主觀片面性,缺乏說服力。

匯兌心理學說的基本內容

  (1)國際借貸說和利率平價說是分別從量和質上說明匯率決定的,但完整的決定匯率說必須是質和量的統一。國際借貸說的順序是:國際借貸——購買力——匯率。

  (2)人們需求併購買外匯是因為外匯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服務,而外國的商品和服務有滿足人們需求的效作,這個效有就是外匯的價值基礎。

  (3)外匯的真實價值在於它的邊際效用,人們的主觀心理決定邊際效用,主觀評價不同,就決定買或賣,外匯供求因此而發生變化,最終導致匯率的變化。

  (4)匯兌心理學有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質和量。質的因素是指貨幣對商品有特定的購買力,用於支付債務、投楓葉。量的因素是指國際收支大小、正負、通貨膨脹、資本流入流出的情況。外匯供給上升的話,邊際效用就會下降,人們的心理評價就低,從而導致買外匯的行為。無數個人的供求構成市場的供求,供和求的交叉點就是外匯的價格。

  (5)評價。國際借貸說的理論基礎是奧國學派,以主觀評價決定外匯的供求,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批判的(主觀決定價值)。

匯兌心理說的理論價值[1]

  匯兌心理說的理論價值在於:它拓寬了對匯率決定進行分析的路子。在此之前的匯率學說,多是忽賂了心理因素。實際上,人們的心理因素對匯率的變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固定匯率時期,在官方通常許諾保持固定平價的情形下,人們對匯率的預期心理較為穩定;而一旦人們預團到官方平價會發生某種變化,預期貶值的心理會使匯率由於紛紛抽逃資本而實際貶值,這種短期資本外逃的現象主要是由心理作用所致。在浮動匯率下,預期心理的作用更為強烈。許多新的匯率學說,如資產市場理論加速假說(Acceleration Hypothesis)及一般均衡理論等都將預期因素作為匯率決定的重要組成變數。應該提出的是,阿弗塔里昂的心理學說與新匯率決定學說中的預期因素分析有根本的區別。前者雖然把質與量兩方面的物質因素統一於主觀評價之中,但並沒有切實地把人們的主觀評價建立在實際可測的物質因素基礎之上,新匯率學說的預期分析是以實際經濟結構為背景的,不論是一般的預期心理,如通貨膨脹的預期,經濟前景的預期或匯率升貶的預期,還是有效市場中的合理預期,它們背後都有實際的經濟參數,那麼出現在模型之中的預期因素並不是無法計量的。由於預期的反映往往滲有權複雜的經濟、政治事件,對預期的計量的確存在很大的困難。理論的演進是必然的,無論如何,匯兌心理在把預期因素導入匯率分析者方面有其它理論無法替代的意義。

匯兌心理說的缺點[1]

  匯兌心理學說的根本缺點在於,它僅僅強調了心理因素的片面性。雖然主觀分析是研究問題的一個角度,但如果唯一強調這一個方面,會使學說走到一個極端。同西方經濟學的其它主觀流派一樣,匯兌心理學說最終因缺乏實質的和客觀的分析基礎而喪失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1.0 1.1 馬洪,孫尚清主編.金融知識百科全書[M].ISBN:7-80087-002-2/F83-61.中國發展出版社,199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一凡,Zfj3000,Cabbage,Dan,Yixi,泡芙小姐,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匯兌心理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