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水利旅游資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水利旅游資源

  水利旅游資源指水工程管理範圍內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為旅游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旅游資源

水利旅游資源的形成條件[1]

  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為了消除水害和開發利用水資源,人們修建水利工程,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進行水資源的利用、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這些水利工程設施在發揮水利功能的同時,由於增強了景觀效果、改善了生態環境,迎合了人們對旅游環境舒適性的追求,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利旅游資源。

  (一)水資源——物質基礎

  水是水利旅游資源的主體,所有的水利旅游資都是以水為重要景觀和環境背景的載體。缺少水,沒有水景支撐,水利旅游資源不復存在:水不美,水量不大,水利旅游資源也難以興盛。離開了水,就沒有水利旅游。水體自身的形態、聲響、光感等都是水利旅游資源形成的質前提。

  1.水的形象美

  水體受到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與制約,產生豐富的形象美。包括水勢雄渾的壯麗美、水急變幻的險峻美、水變多樣的奇妙美、水柔質清的秀麗美、水深曲折的幽靜美和水闊開朗的曠遠美。

  2.水的色彩美

  水是自然色彩美最富魅力、最富生氣的物質資源。我國許多湖泊就是因為有奇妙的水色變化現象,而贏得了游客的贊賞和青睞。如太湖的黃綠色;黑龍江省鏡泊湖的湛藍色;揚州瘦西湖的淡綠色;南京莫愁湖的淺綠色;青海高原上的鄂陵湖裡青藍色,扎陵湖則呈灰白色四川九寨溝高原湖泊有藍、黃、橙、綠、紫等多種色彩。由於水的深淺、泥沙含量、水生植物繁衍程度、有機質多寡以及水對光的吸收與反射各不相同,產生了豐富的色彩美。

  3.水的音響美

  溪水潺潺,瀑聲轟鳴,泉水徐徐,河水滔滔,湖水拍岸,海浪擊石,各具風采,形成大自然美妙的交響樂。如南京珍珠泉省級旅游度假區內的珍珠泉、安徽壽縣的喊泉、無為縣的笑泉等的聲音擬人化。水的聲響美可以歡悅人的聽覺,愉悅人們的身心。

  (二)水利工程——技術基礎

  水利旅游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它依托水利行業獨具的水利工程設施,水利工程是人類征服大自然的群體建築,具有獨特風格及結構,本身有較大旅游吸引力。水利工程所形成的景觀是水利旅游區的最大特色:壯觀的攔河大壩,咆哮的溢洪道,“曲徑通幽”的河叉港河,雄偉的泄水閘,煙波浩渺的庫區水面,星爭棋布的湖中島嶼,都是極美的勝景。壯觀的水利工程是水利旅游區能招徠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離開了水利工程,水利旅游就沒有了生命力。

  國內水利旅游可謂是異軍突起,如都江堰、葛洲壩水利工程、三峽水利工程等都是著名的水利旅游勝地。浙江省的新安江水電站建成後,庫區所形成的”千島湖“,已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在國外也有很多以水利工程為基礎積極發展旅游的實例,如美國的田納西工程、俄羅斯的布拉茨克樞紐、埃及的阿斯旺大壩、日本的黑部第四水庫等。

  (三)旅游需求——社會基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對節日休假的調整,人們外出休閑、度假已成為一種消費熱點。而由於生活壓力增大、工作節奏加快、環境質量的下降,人們對藍天碧水的渴求與日俱增。人們在閑暇時間偏向於選擇有山有水、環境清幽的地方休閑度假,而水利旅游資源多位於生態環境良好地域,域內山水秀麗,水利工程建設形成的山水風光、雄偉建築,是一種得天獨厚的集自然、水域、人文為一體的景觀,正好迎合了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心態。

  巨集偉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道靚麗風景線,可以成為吸引旅游者的核心資源;富有特色的山水資源為觀光、體閑、度假等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景觀優勢,為開展眾多的旅游項目提供了絕佳去處。以水利風景資源為核心吸引物的水利風景區正成為眾多旅游者嚮往的旅游勝地。

水利旅游資源形成的影響因素[1]

  自然環境條件是水利旅游資源形成的首要影響因素,具備了水環境,才談得上水利資源的形成。水環境的形成是天然賦存的,是自然環境控制因數多方面作用的結果。在具備水環境的前提下,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和經濟技術水平也是水利旅游資源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三者共同決定了水利旅游資源的最終形態、開發利用形式等。

  (一)自然環境條件

  自然環境是人類從事社會生產須臾不可脫離的空間和物質的能量前提,是資源利用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水利旅游資源形成的自然環境條件包括水形態、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三個方面,世界各地在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氣候、水文、地理、地質等條件的多種多樣,決定了水利工程在不同地域的多樣性。如灌溉工程就有渠系、圩田、陂塘、坎兒井等多種形式。

  1.水形態的影響

  有什麼形態的水,就決定了用什麼樣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

  ①河流水利。河流雨量通常比較集中,所以防洪工程是河流水利的主旋律。無論古今中外,治河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除去洪水災害,千方百計減輕洪水對人類安全、生存的威脅。人們興建各種防洪水利工程都是源白乾安全、生存的欲望。

  其次,由歷代勞動人民興建起來的眾多的灌溉系統,溝通各水系之間的水上運輸的人工運道,以及利用河流水利資源而逐步發展的水力機械、到近現代的水力發電等,是世界河流水利發展史的極為重要的內容。如我國早在先秦時期興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卓越的佈局、高超的施工技術和廣闊的受益面積著名於世,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不斷修建,歷時兩千多年而日益顯現其生命力,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光輝代表。春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開鑿的分別溝通江淮、黃淮水系的兩條人工運河邗溝和鴻溝,是我國人工運河的先導。我國早期著名蓄水灌溉工程芍陂,也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在淮河流域興建的。先秦時期,海河流域曾修建過漳水十二渠等著名的大型灌溉渠系。

  ②湖泊水利。湖泊對調節河流洪水、蓄水灌溉起著重大作用,以圩田、灌溉、排澇等農田水利為代表的湖區水利,豐富了世界水利發展史的內容。除了自然湖泊以外,還包括大量的人工湖湖泊——水庫。

  ③海洋水利。生活在沿海的歷代勞動人民,在與海潮侵襲作鬥爭的過程中建設了規模壯觀的海塘工程,保護沿海地區的生產發展,為世界水利發展史寫下重要的篇章。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我國江浙沿海地區海岸邊就已出現海塘工程。唐代以後,出現了石塘,使海塘工程技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明清間,海塘工程又不斷進步,技術日趨完善,成為我國古代水利技術的一項重要內容。

  ④泉瀑溪流水利。對於無法引入河水的地區,泉瀑溪流的利用至關重要,根據當地自然、經濟、技術條件,將雨水、泉水、瀑布、溪流加以集蓄,用以農田灌溉、江河水源補給、畜牧用水、生活用水、機械動力等。泉瀑溪流比之河流湖泊也有它自身的優越性。首先,經過了自然沉澱和凈化,水質好,適於飲用、灌溉等。第二,流量比較穩定容易控制,不像大江大河,經常泛濫成災或改道,大起大落。第三,泉瀑溪流裸露在地表上面,很容易開發利用。比如用於灌溉,修建管道工程較為方便容易。因此歷代都很重試視對泉瀑溪流的開發利用翻。

  2.地形地貌的影響

  ①山地水利。山地面積多、山脈縱橫的地形特點,使得水利工程常常受到山脈佈局影響。如我國曆代勞動人民在改造山地的鬥爭中創造了劈山引水的水利施工方法。大禹鑿龍門的歷史傳說,寄托著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力還是相當原始的情況下,就敢於挑戰水利工程的地形困難的英勇鬥爭精神。在秦代興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棗靈渠,是在山巒起伏的南嶺地區開鑿的,當時勞動人民巧妙地利用南嶺山脈山嶺各自分立、山口隘道較多的地形特點,打通山隘,接通湘漓二水,從而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航道。

  ②丘陵水利。歷代勞動人民利用丘陵地區地理特點,興修了不少富於創造性的水利工程,生動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巧。例如浙東一帶利用沿江海的丘陵“山——原——海”的臺階地形特點興修水利,最有名的是鑒湖,它從漢代起,通過建造湖堤和斗門,閘、堰、涵管等一系列工程,把這裡眾多的小湖泊聯繫起來,用以蓄水,既可排澇又可御咸蓄淡,進行灌溉,使鑒湖附近近萬頃土地減少災害,增加收入,受益八百多年。又如元代興建的會通河,長三百餘里,流經山東的丘陵地帶,根據以往創造的經驗,通過建造數十座閘、堰等渠系建築物使船隻逐級順利航行,這種由低處向高處過船的技術,對擴展人工航運地區有很重要的意義。

  ③盆地水利。我國盆地數量很多,面積在十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巨型盆地就有四個,這就是西部地區的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西南地區的四川盆地。我國西部地區雖然氣候乾燥,但大盆地內水源豐富,盆地內常有不少的“綠洲”,那裡土壤的礦物成分多,很適合於植物的生長,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新疆吐魯番地區和哈密地區創建的坎兒井,是根據當地地形特點進行地下取水的好形式;四J1I盆地.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特產豐饒。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密如蛛網的渠道,使四川盆地農田灌溉非常便利,成為我國著名的“天府之國”。

  ④平原水利。我國領土約有百分之十二屬於平原地區。這些平原地區主要由江河湖海沖積而成,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稠密,水量豐富,是我國曆代重要農耕地區。廣大平原地區人口較為集中,為了發展生產和促進社會的繁榮,平原地區以人工灌溉渠道和人工運道為代表的水利工程相當發達。幾個平原地區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開鑿了人工運道,並逐漸形成運河網,成為我國曆代溝通各地的重要運輸線。著名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以及關中平原、河套平原、江漢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是我國曆代水利工程集中的地區。

  3.氣候的影響

  氣候對於水利最直接的影響是雨量的分佈。從大興安嶺起,經張家口、榆林、蘭州、玉樹至拉薩附近的四百毫米等雨線,把我國劃分為兩大部分:東南為濕潤和半濕潤區,西北為乾旱和半乾旱區。東南半壁以秦嶺、淮河的一千毫米等雨線為界分成濕潤區和半濕潤區。西北半壁則以二百毫米等雨線作為乾旱與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乾旱區和半乾旱區的水利主要是保水、蓄水、引水、提水的灌溉工程。如關中、河套平原的灌溉渠系,都是直接引河水解決大面積乾旱土地的灌溉問題而著稱的。新疆的坎兒井,則是乾旱地區利用地下水源解決土地灌溉問題的例子。半濕潤和濕潤地區的灌溉條件要優越的多,這些地區的水利工程,除了灌溉、航運以外,還必須註意解決由於水量過多可能帶來的危害。所以,這些地區的治河、防洪、排澇工程不斷在鬥爭中得到發展。

  (二)生產生活需要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水利活動綿延不斷,水利成就不計其數。歷史上興建水利的動力無非源自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富國強民,發展經濟,造福人類社會。古代最重要的生產部門是農業,農業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極大。這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各國曆代王朝都十分重視農業基礎建設,興建公共水利工程。人們在除水害,保障人類有一個良好的平安生存環境的前提條件下,就要開發利用水為人類的生產生活而服務。上古人類逐水草而居,那是簡單地利用水發展畜牧業和漁業。繼而人們為了種植業而開溝、建渠、淘井,則是進一步以開發水利來發展農牧業經濟。到了近代和現代,人們則又高層次開發利用水發電、供水、發展工業和商品市場經濟,水利成了國民經濟基礎產業

  在中國曆史上,開發水利富國強民的事例是很多的,如都江堰建成後,改變了成都平原的灌溉條件,於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水旱從人,不知飢饃,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四川“天府”之稱即由此而來。民強自然國強。在李冰父子建都江堰大約20年後,秦國採納鄭國的建議,建設了能灌田4萬餘頃的鄭國渠,“於是關中成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秦國因興修水利,收到富國強兵之利,最後一統天下,這是歷史公認的事實。

  (三)經濟技術水平

  並非水資源少的地區,水利資源就少,而是要受到地區經濟技術水平的影響。如我國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而受到經濟技術水平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水利開發利用程度較低,水利旅游資源相對較少:北方地區的黃河等諸流域,水資源量較少,但開發利用程度高,水利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科學技術是推進水利事業發展的關鍵措施,水利科學技術是水文化的重要內容。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科學技術都有水的貢獻,如瓦特發明蒸氣機、阿基米德定律的形成和溫度計的產生等,都與水有重要關係。科學技術的進步又推進了水利事業的發展,有什麼樣水平的科學技術,就有什麼樣水平的水利工程。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潔,李鵬.水利旅游資源的形成條件和影響因素(J).價值工程.2012,1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水利旅游資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