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是李嘉圖經濟學說的中心。李嘉圖認為,收入分配狀況是影響社會財富增長的關鍵因素。國家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資本積累來自利潤。主張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
他從一元勞動價值論出發得出這樣的一個觀點:工資、利潤、地租都是來自於雇佣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一觀點可以通過書上:觀點一 勞動加到原料中去的價值量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分割為工資和利潤。
觀點二 地租是付給地主的一部分土地產品,而土地產品的價值是由從生產到送上市場這一整個過程所必需的勞動總量決定的。(李嘉圖的上述認識,從質的方面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
觀點三:一國的產品要在地主、資本家和勞動者三個階級之間進行分配。要正確判斷各階級的收入狀況,不能根據某一階級所獲得的絕對產品量,而應根據其所得的相關產品量。假設由於機器和農業的改良,總產品增加了一倍,如果工資、地租和利潤都增加一倍,這時三者之間的比例就會和以前一樣。但如果此時工資增長了一半,地租增長了四分之三,剩下的增量全部歸於利潤,那麼,利潤相對提高,而地租和工資相對下降了。
李嘉圖認為,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問題是研究土地產品在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分配法則。因此,總的來說,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可分為三個部分:地租理論、工資理論和利潤理論。
1.地租理論
李嘉圖首先提出了地租的性質和定義,認為“地租是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毀的土壤生產力而付給地租的部分產品”;並且由於不同原因,表現為兩種形式:級差地租的第一形態和級差地租的第二形態。在上述基礎上,李嘉圖考察了地租漲落的規律。他指出,穀物價格上漲並不是由於支付了地租,然而支付地租卻是因為穀物價格昂貴,因此,地租的上漲是資本積累和人口增加的結果。
2.土地和利潤理論
李嘉圖明確指出,商品的價值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工資和利潤,二者之間是此跌彼漲的對立關係。首先,李嘉圖把勞動的價格區分為自然價格(價值)和市場價格,認為勞動的市場價格圍繞其自然價格上下波動;其次,李嘉圖指出,由於工人“道德的淪喪”,長期內工人只能得到維持必要生活資料的最低工資;最後,長期內利潤具有下降的趨勢,但這一趨勢是有限的,即達到這樣一種穩定狀態:剩餘產品足以合理分配給因食物生產的限制而達到最高點的每個人。
3.政策主張
李嘉圖在對國民收入構成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在工資、稅收和農產品貿易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張。第一,工資應當由市場自由公平的決定,而不應當受立法機關的干預和控制。第二,政府徵稅應遵循“公平、確定、便利、經濟”的原則;應建立以地租稅、工資和利潤稅、農產品稅為基礎的稅收制度。第三,國家應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廢除關稅等一系列穀物貿易壁壘,從而促進社會總體利益的增進。
1. 一元收入分配理論:一個國家的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工資、利潤、地租都是來自雇佣工人創造的新價值。
2. 相對工資理論(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
3. 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理論:名義工資是指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工人的貨幣量;實際工資是指工人用獲得的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生活必需品。由於人口的增長導致物價上漲,名義工資上漲,實際工資並不一定增加。真實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