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旅游地容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旅游目的地容量)

目錄

什麼是旅游地容量

  從概念屬性分析,旅游容量是一個行業概念,是旅游產業承載力的問題;旅游地容量則是一個空間概念,是旅游地的承載力的問題。兩者雖有聯繫,但在研究對象上有著根本的不同。旅游容量是從整體旅游產業的角度出發來研究旅游綜合接待能力,它既包括了旅游地容量,也包括了通往旅游地的各種交通容量以及服務容量,是一個全行業的概念;而旅游地容量則是從一個具體的旅游目的地出發,來研究這個地區的旅游資源和地面設施組成的接待能力,是一個地區概念。

  旅游地容量是在不破壞和不改變旅游地生態環境,不明顯降低旅游者旅游質量和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納旅游者的最大數量。按照這個定義,旅游地容量用接納旅游者人數來表示,它與旅游地的開發強度具有一定的關係,是以環境為中心來展開研究的,因此,這種解釋可以說是從環境容量的角度來認識旅游地容量。

  旅游地容量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旅游地環境性質與結構,一個是旅游活動性質與結構。同時,旅游活動不僅對環境有影響,而且對社會、經濟也會產生影響。旅游地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旅游經濟系統。因此,旅游容量作為一個全面反映旅游地旅游活動的綜合性指標,應是一個概念體系。[1]

旅游地容量的影響因素[2]

  (1)旅游地容量與旅游目的地的類型及其所開展的旅游活動類型有一定關係

  對旅游者來說,他們對觀光型旅游地與度假型旅游地容量的認同標準是不一樣的,相對於觀光型旅游地,度假型旅游地的游客密度小,度假者才能獲得較高的旅游效用,因此,當兩個旅游地面積相等時,度假旅游地容量要小於觀光旅游地容量;即使在兩個面積相當的觀光旅游地中,不同觀光類型的旅游地對容量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對於具有自然景觀性質的觀光地,其旅游地容量要小於具有人文景觀性質的觀光地。可見,人們對旅游地容量的認識往往是從其旅游地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的。

  (2)旅游地容量也與旅游者需求特征相聯繫

  旅游者需求特征主要包括旅游者社會經濟特征和旅游行為特征兩個方面。社會經濟特征主要有旅游者的年齡、性別、收入水平、職業等各種社會經濟變數;旅游行為特征主要包括旅游者的出游動機、旅游類型、停留時間、旅游期望等行為變數。具有不同社會經濟特征和旅游行為特征的旅游者對旅游地容量的認識是不同的。對於那些以娛樂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來說,他們對旅游地擁擠狀況的容忍程度要遠遠大於以休養放鬆為目的的旅游者,而那些在旅游地停留時間較長的旅游者則要求旅游地有較小容量。

  (3)旅游地容量也與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有重要的關係

  旅游地通常具有滿足旅游者旅游需要和滿足當地居民生產與生活需要的雙重功能。如果旅游地是一個具有多種功能的城市,那麼,它所依賴的自然環境和旅游資源,不僅要滿足外來旅游者的旅游需要,也要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如果旅游地具有目的地和客源地雙重空間經濟特征,那麼,它既要滿足外來旅游者的旅游需要,還要滿足當地居民的旅游需要,因此其旅游地容量一般要小於具有單項經濟特征的旅游地容量。

  (4)旅游地容量還與旅游地的空間結構具有某種聯繫

  空間結構主要表現為旅游地的極化和擴散,旅游地容量大小決定於旅游地的極化狀態和擴散狀態。所謂極化,是旅游地的外圍向中心移動的現象,旅游地的旅游活動如果向區內某旅游中心形成了向心極化,並且越來越集中在某一空間點時,旅游地的總體容量必然會縮小。所謂擴散,是旅游地由極化中心向外圍移動的現象,這時,旅游區內的旅游活動不僅僅集中在區內一個特定的中心點上,而且由極化中心向四周擴散,形成多個旅游中心,主要表現在區內旅游中心向近郊或遠鄰地區擴散,從一個景點景區向多個景點景區擴散。由於旅游活動不是相對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活動點上,而是擴散到更大的範圍內,旅游地容量也必然會增大。

旅游地容量體系[1]

  旅游地容量的簡單構成體系應該包括生態容量、經濟容量、物質容量、心理容量和社會容量(基於旅游者的社會容量和基於當地社區居民的社會容量)。其中生態容量和經濟容量是基於供給角度的容量度量,而物質容量和心理容量則主要是基於需要角度的容量度量。

  1.生態容量

  生態容量是從自然生態環境出發來考察旅游活動的影響的,是從生態環境凈化和吸收能力的角度來認識旅游地容量的。

  2.經濟容量

  經濟容量是從特定區域內的經濟環境的約束條件以及旅游活動對當地經濟影響的角度為出發點來研究旅游地的容量的。

  3.物質容量

  物質容量一般又稱旅游設施容量。該容量的量度主要根據每個游人的空間要求(平均)與特定資源或旅游設施之間的比值關係。假如要計算某海灘的物質容量,則可以用該海灘的總可用面積除以游客人均的適度平均空間量值可得。

  4.心理容量與社會容量

  心理容量與社會容量無非是從旅游者出發或者是從當地居民利益出發來研究旅游地容量的。

旅游地容量的測定[3]

  一個旅游地是一個綜合的旅游接待系統,它的接待能力有多大,受制於旅游資源、生態環境、既有旅游設施和基礎設施狀況以及旅游區域內居民心理承受能力這些綜合因素。也就是說,旅游地在某一時間內的容量,是由旅游地內的旅游資源容量、生態容量、設施容量、地域社會容量各個限制指標中任意一個構成瓶頸因數的要素容量所決定的。從這一點看,旅游地這個綜合系統的功能的發揮,必然以系統中的各個功能因數的協調運行為前提。

  旅游地內各種旅游活動區容量計算的起點是景點的容量和景區內道路的容量。景點是指旅游者從事旅游活動的具體場所,以及圍繞這一場所的短暫休息和即時服務所占用的空間單元。在自然風景旅游地中,一個觀景點就是一個景點。景點可容納游人活動的能力即是景點容量。景區是比景點空間範圍更廣一些的地域單元,它包括有若下個景點,連接景點間的道路,以及那些構成旅游活動的環境但又不為旅游活動直接占用的空間。景區的劃分以景點之間的鄰近性為依據。景點和景區是旅游地規劃中經常採用的空間單位,旅游地的旅游活動容納能力是從各個景區的容量和景區間的連接道路的容量求和得來的。旅游景點容量、旅游景區容量、旅游地容量都可分為極限容量和合理容量。旅游地容量的測定公式如下:

  T=\sum_{i=1}^m D_i+\sum_{i=1}^p R_i+C

  D_i=\sum_{i=1}^n S_i

  公式中,T為旅游地容量,Di 為第i旅游景點容量;Si 為第i景點內道路容量;m、n、p分別為景區數、景點數、景區內道路條數;C為非活動區接納游人量。其中,旅游景點容量、景區內道路容量的量測方法,與前述旅游資源容量的量測相同。這裡計算的可以是時點容量或日容量。

參考文獻

  1. 1.0 1.1 後東升,樊麗麗.旅游學概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8
  2. 秦瑞鴻.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旅游經濟學基礎輔導全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8
  3. 孫玉梅.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日報出版社,2006年7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Yixi,方小莉,寒曦,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地容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