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文化產業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文化產業化

  文化產業化是指文化產業行業或部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最佳化、最大化,用現代生產經營和管理方式運作而進行的綜合性活動。

文化產業化的內容

  文化產業化是在我國現實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產業機制發展文化,使大多數文化產品服務市場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組合,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壯大,促使文化的建設發展走上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良性運行軌道,實現由傳統文化事業向現代文化產業轉變的新型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方式,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的重要途徑。

  隨著文化與經濟社會的相互交融,經濟的文化含量不斷提高,文化經濟功能明顯增強,發展文化產業,成了“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到2020年使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此時,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人類逐步意識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與危機,發展倫理學更多關註了“物質生產”的發展悖論,卻往往忽視了另外一個層面,即對“文化生產”的關註。文化生產的內在推動力是資本文化產業是文化生產的發達形態,文化產業化是文化資本發展的必然邏輯。資本的歷史本性決定了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文化產業化”需要受到發展倫理的約束。

文化產業化的作用[1]

  文化產業化是文化生產力的一種重要彰顯。就像英國當代著名文化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中肯定文化的生產力作用,認為文化不僅僅從屬於意識形態,它可以作為一種生產力要素與經濟相結合,促進經濟形態多元化。文化產業的文化生產力決定文化產業具有經濟基礎性質。文化產業化把文化要素作為經營對象,將文化資源進行規整,以機械複製形式,進行標準化產業化生產,完善國民經濟結構,增添國民經濟發展動力,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後勁不足問題,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文化產業化使文化由“精神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並彰顯了文化的內在特質。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環保產業和新型清潔產業,突破傳統產業“三高”的局限性,使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可能性,另闢出了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環境問題得到實質性解決的新蹊徑。隨著中國文化產業化的發展,文化產業必然會成為經濟發展視野中的焦點。

參考文獻

  1. 趙紅陽.從文化角度試析文化產業化的必然性—以經營性文化產業為對象[J].《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文化產業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