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控制基礎審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控制基礎審計(Control- Based Auditing,簡稱CBA)

目錄

什麼是控制基礎審計

  控制基礎審計包括傳統審計,主要盛行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主要是指以傳統的實質性測試為主,基於其驗證結果以使財務報表得以合理的確保不會出現重大誤導。

控制基礎審計的服務目的

  控制基礎審計主要服務於以下三種目的:

  ①鑒證企業是否遵循特定的法律、規章、政策和原則。這類審計被稱為符合性審計。

  ②在較小的範圍內(與外部審計相比),測試和驗證企業會計賬戶的餘額,降低年末對會計記錄調整的可能性。這類審計被稱為財務審計

  ③測試與會計記錄相關的關鍵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時至今日,控制基礎審計在內部審計實務中仍占有較大比重。

控制基礎審計產生背景

  首屆美國國會在1789年通過了審計署長任命法案,建立起國家審計制度,但由於殖民時期的美國幾乎沒有大規模的工業,內部審計並不很需要,導致美國內部審計滯後其他國家審計近百年。實際上,美國內部審計的源頭只能追溯到19世紀,當時的美國鐵路公司通常被認為是最早雇佣首批內部審計人員的公司。由於此階段相應的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公司管理層在公司違規時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外部審計也還沒有法定,故此階段內部審計模式還沒有顯現。真正意義上的內部審計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隨著大規模商業公司而出現,其後一系列法案的出台,使得內部審計工作日益為管理層所註重,控制基礎審計在這一過程中完善起來。其主要有:一是《所得稅法》的系列修訂使內部審計需求趨大。美國國會於20 世紀初對《所得稅法》進行了系列修訂,1913年通過了《所得稅法》的第16次修訂,法案條款要求所有公司保持充分的會計記錄。由此,管理層開始重視對會計師以及內部審計師的需求。二是《版權法案》中有關管理層法律責任的規定對控制基礎審計的作用不可或缺。1976年開始制定的系列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版權法案,其中對公司管理層即使並不知道公司的任何違法行為,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使公司管理層意識到減輕法律責任的辦法唯有從源頭上尋求內部控制制度的幫助。三是《外國賄賂行為法案》使控制基礎審計漸臻完善。1977年發佈的《外國賄賂行為法案》

控制基礎審計的特征

  控制基礎審計的特征可從其審計目標、審計重心、審計方式、審計所用測試方法以及審計最終形成的建議等方而把握:

  以各項潛在的法律法規是否得到了遵循,即合規性,作為審計目標;

  以找出企業中法律法規未得到遵循,或錯誤遵循情形作為其審計重點;

  以瞭解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作為主要的審計方式;

  審計測試集中於把法律法規的規定與本企業對規定遵循情況的比較;

  最終形成的審計建議則集中於企業如何就存在的法律法規未遵循方面或錯誤遵循等情形加以改善。

  由此可以看出,內部審計的控制基礎審計與CPA的制度基礎審計有著本質的區別。CPA的制度基礎審計雖有時也被稱作為控制基礎審計,其審計目標是發表審計意見,其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為導向,從檢查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入手,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全面瞭解、研究和評價,以形成對被審計控制風險的評估,在此基礎上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範圍,然後,根據實質性測試收集的審計證據,形成相應的審計意見。而內部審計的控制基礎審計卻並不以發表審計意見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控制基礎審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