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爾曲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恩格爾曲線(Engel's Curve)
目錄 |
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是一條表示在不同所得水準下,對於某一商品需求量之關係的曲線。它是以19世紀德國的統計學家恩格爾的名字命名的。
恩格爾曲線可以用收入彈性來表示。恩格爾通過把統計調查數據資料列表,指出一個家庭在食品和其他項目上的開支取決於它的收入和總的消費開支。隨著收入的增加,用於食品的支出部分將下降;用於住宅和衣服方面的支出將基本保持不變;而用於其他商品的支出會增加。這種分析的結果被稱為恩格爾定律。由於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會隨收入提高而下降,因此,這一比率常被用來衡量國家和地區的富裕程度。這一比率稱為恩格爾繫數。
恩格爾曲線圖示[1]
附圖就是恩格爾曲線的導出過程。上圖中有一組無異曲線,代表消費者對商品X及Y的偏好,而I1、I2、I3三條平行線稱為「預算線( Budget Line)」,三線斜率相同表示兩種商品價格不變,而離原點愈遠的預算線,表示預算(在此也同樣是指所得)金額愈多。圖中的A、B、C三點表示不同的預算線可以達到不同的偏好組合,將這三個點連起來的線,即稱為所得消費曲線( Income Consumption Curve ,簡寫為ICC )。
將橫軸X商品的消費量X1、X2、X3延伸到下圖的橫軸,而下圖的縱軸以預算線的I1、I2、I3所得水準標示,在I1的所得水準下,消費X1數量的的X商品,而在I2 所得下消費X2數量的X商品,....。將A' B' C' 各點連接起來,就是X商品的恩格爾曲線。在此我們為了說明起見,所以在導出恩格爾曲線的過程中,將所得置於縱軸,而將商品需求量置於橫軸,但是一般習慣的用法剛好相反,所得在橫軸,而商品需求量在縱軸。
恩格爾曲線的三種情況[2]
(a)表明商品X的購買量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購買量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於收入的增加速度,這時需求的收入彈性小於1,但大於0。一般生活必需品都屬於此類。
(b)圖中的恩格爾曲線陡峭地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表示需求量隨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後者的增加速度大於前者增加的速度,需求的收入彈性大於1。一般奢侈品或勞務都屬於此類。
(c)圖反映的是恩格爾曲線的特殊形態,也是著名的分析工具,圖中的恩格爾曲線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反映的是收入彈性為負的低檔消費品的情況。該曲線的形狀揭示了“恩格爾定律”的主要內容。
恩格爾曲線的轉折點[3]
正式運用恩格爾定律測量貧困線,則是美國學者奧珊斯基(Orshansky)的研究成果。1964年,為響應約翰遜總統“向貧困開戰”的號召,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提出了一個貧困標準:四口之家年收入3000美元以下、單身成年人年收入1500美元以下即是貧困。這個標準試圖以保證家庭成員基本的、足夠的飲食消費來估計他們的最低收入需要。奧珊斯基的研究為這個貧困標準提供了理論基礎。奧珊斯基論證,生活必需品開支的社會平均水平可以用於確定貧困水平。她在研究了美國家庭的食物開支占總開支的比例後,繪出了一條“恩格爾曲線”,並且聲稱她在這條曲線上發現了一個“轉折點”,在這一點以下的部分就是貧困的。經計算後她提出,一個家庭將預算的30%以上用在食品開支上就是貧困的。
1965年,奧珊斯基又對自己度量貧困的方法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據林萬億介紹,她的研究分三個步驟:
1.她以農業部提出的“經濟食物計劃”為根據,計算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的每一個個人每周所需要的食品消費的預算;
2.計算不同的家庭構成(包括年齡和性別)與不同的家庭規模所需的食品消費的預算;
3.計算食品消費占家庭支出的比例。
最後,她提出了一個更精確、更有鑒別力的貧困標準。即三口或三口以上的家庭的食品消費占其總收入的33%及以上的,或者二口之家占27%及以上的,即為貧困戶。根據奧珊斯基的計算結果,美國社會保障署制定出各種不同規模和不同構成的家庭的貧困標準,其基本標準為四口之家(非農業家庭)3223美元,同時根據城市和農村的居住條件再進行調整。按照這個標準,1965年美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17%,達3320萬人。[4]
從此,奧珊斯基的方法廣為流傳。但仍被人們稱為“恩格爾繫數法”。現在國際上常用恩格爾繫數60%或50%來作為判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家庭是否貧困的標準。[5]
1987年,布拉德肖等人經研究後提出,恩格爾曲線不是一條簡單的曲線,而是一條更長的“S”形曲線。它描繪出消費模式更為複雜的變化。如圖2中箭頭所指,恩格爾曲線的彎曲點表現的是邊際傾向,是表示消費的加速或減速的“轉折點”。在第一點以上,收入的增加造就了更強的消費能力,人們用於購買非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增多,而用於生活必需品的比例銳降。到了第二點,情況發生變化,各種新的消費能力已經耗盡,商品交易趨於定型。這一點上的變化給出了一個標準,一種較為定型的消費選擇取代了消費需求,這就是貧困標準的所在。布拉德肖等人主張應該為大多數類型的家庭找到一個以食品、衣著和燃料為基礎的最低消費點。[6]
恩格爾曲線的轉折點
- ↑ william.恩格爾曲線
- ↑ 許純禎,吳宇暉,張東輝.第三章 效用論與消費者行為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08月第2版.第60頁
- ↑ 唐鈞.《中國城市居民貧困線研究》.第五章 常用方法之二:恩格爾繫數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
- ↑ 奧珊斯基 ( Orshansky ), 《如何度量貧困》 ( How Poverty is Measured ) ,轉引自阿爾柯克 ( Alcock ),《認識貧困》 ( Understanding Poverty ),倫敦,麥克米倫 ( Macmillan )出版公司 1993年版。魯德斯 ( Rodgers ),《政策研究百科全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版。林萬億,《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4年版。
- ↑ 雖然這種說法廣為流傳,但筆者至今未能找到其出處。筆者:唐鈞
- ↑ 阿爾柯克 ( Alcock ) ,《認識貧困》 ( Understanding Poverty ) ,倫敦,麥克米倫 ( Macmillan ) 出版公司, 1993年版。
評論(共13條)
圖中的M和X表示什麼都不說= =||| 這怎麼看得懂呢...
對內容進行了補充
"其中:X為:收入;M為:這一商品的需求量。" 寫反了吧 縱軸應為收入 橫軸為某一商品之需求量
已做了補充說明:
將A' B' C' 各點連接起來,就是X商品的恩格爾曲線。在此我們為了說明起見,所以在導出恩格爾曲線的過程中,將所得置於縱軸,而將商品需求量置於橫軸,但是一般習慣的用法剛好相反,所得在橫軸,而商品需求量在縱軸。
生活必需品和高檔品兩個圖反了吧?
謝謝指正,錯誤之處已作修改!~
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參與編輯和修改的百科,如有發現錯誤和不足,您也可以參與,只需通過網頁右上角創建新帳號註冊用戶名後即可參與,期待您的加入!~
圖中的M和X表示什麼都不說= =||| 這怎麼看得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