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生物心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心理生物学)

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目錄

什麼是生物心理學

  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又稱“生理心理學”、“行為神經科學”或“心理生物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專註於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系統如何影響思想、感覺和行為。這個領域利用了許多不同的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物學、生理學和神經科學。[1]

  從事這類心理學研究的人通常會研究腦損傷腦部疾病會影響人類行為。[1]

  近年來發展迅速,並與包括生物學、神經學和遺傳學在內的其他科學領域相聯繫。生物學的觀點本質上是一種看待人類問題和行為的方式。[2]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對生理學和生物學過程的研究在心理學中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最早的開端。查爾斯·達爾文首先提出了進化和遺傳在人類行為中起作用的觀點。

  自然選擇會影響某些行為模式是否會遺傳給後代。有助於生存的行為更有可能被遺傳下來,而那些被證明是危險的行為不太可能被遺傳。

  考慮侵略這樣的問題。精神分析的觀點可能認為攻擊是童年經歷的結果失去知覺的欲望。行為視角考慮行為是如何被聯想塑造的,加強,以及懲罰。一個心理學家社會視角可能會關註促成這種行為的群體動力和壓力。

  另一方面,生物學的觀點涉及到探究隱藏在攻擊行為背後的生物學根源。從生物學角度看問題的人可能會考慮某些類型的腦損傷是如何導致攻擊性行為的。或者他們可能會考慮導致這種行為表現的遺傳因素。

生物心理學的歷史[2]

  生物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試圖應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心理學及心理動力學的理論於父母嬰兒的問題,在關鍵階段時偶然地經由朱利安.赫胥黎的介紹接觸了康拉德.洛倫茲及尼可拉斯.庭伯根新出版的作品,特別是心理印痕以及行為與發展的四個問題。

  1969年,在他的依附,第一卷中,鮑比闡述了他的新理論 - 依附理論,此理論是一種心理生物過程,描述其他物種處在類似人類的環境中的反應。此外,“人類並非猴子或白老鼠,遑論金絲雀或慈鯛”,但“假設我們沒有共同的行為特征,那就更奇怪了。”他接著推論:我們在嬰兒發展時期應能找到一些生物心理特征。他問:“是否某些源自幼年的神經傾向或人格偏差是因為生物心理過程的發展中受到了干擾?”而且,“無論答案為何,這隻是探究可能性的常識”。但出於謹慎,他聲明:“直到人類的行為在使用動物行為學的概念進行試驗前,我們無法知道生物心理學的重要性。”

生物心理學的研究方法[2]

  生物心理學實驗的特征是:使用屬於生物學範疇的自變數或是因變數進行實驗。也就是說,永久或暫時地改變被研究的生物的神經系統,或測量神經系統的某些狀態。(通常會與行為變數相關)。通常這些操作或量測會與非人類的主題相關。

  • 降低或無效化神經功能

  1.損壞組織 - 觸發特定腦部區域的古典方法。感謝提供腦的3D立體定位坐標區域圖的各類'先烈',使我們可以精確的在腦部製造損壞區。

  2.電解損壞 - 藉由電流流通損毀神經組織。

  3.化學損壞 - 註入神經毒素損毀神經組織。

  4.暫時損壞 - 冷卻或使用河豚毒素等麻醉劑使神經組織暫時無效化。

  5.穿顱磁刺激 - 用在人類身上的新技術,在頭皮上放置磁性線圈,對外皮神經元施放磁性脈衝,引發人類神經線路的微量電流。

  6.心理藥理學 - 使用化學拮抗劑,經由干擾神經傳導引發神經活動。拮抗劑可由人體系統傳遞(例如靜脈註射)或是經由外科手術(腦內)。

  • 增強神經功能

  1.電刺激 - 使用低電流提高神經活動的古典方法(不至於造成細胞明顯損傷的低電流).

  2.心理藥理學 - 使用化學拮抗劑增強或取代原生的神經傳遞介質以增加神經活動。拮抗劑可由人體系統傳遞(例如靜脈註射)或是經由外科手術(腦內)。

  3.穿顱磁刺激

  1.單一神經元紀錄 - 使用電極測量單一神經元的電流活動。

  2.多電極記錄 - 使用電極束記錄數百個神經元同時的活動。

  3.功能性磁振造影 - 經常使用在人類身上的技術,使用此技術可偵測大腦血液流動的變化,並顯示大腦區域的相關活動(i.e.,幾十萬個神經元組合).

  4.腦電圖 - 或EEG;從事件相關腦電位(ERPs)衍生出的技術,經由頭皮量測電極監測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活動。(通常用在與人類相關的科目上)。

  5.神經解剖學

  • 遺傳學操作

  1.數量性狀基因座定位 - 基因的影響可使用統計方法,由研究某些物種的近親繁殖世系(通常是老鼠)來推論。近來,許多物種的基因定序,特別是老鼠的基因定序,使得這項技術更加便利。

  2.選育

  3.基因工程 - 實驗性操作基因組;例如,讓基因剔除小鼠缺少某個特定基因  

生物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生物心理學家研究的議題與理論心理學家大致上大同小異,但限於在非人類的物種上。以結果來說,大量的生物心理學文獻是關於哺乳類的共同精神活動及行為[2],例如:

  • 動機性行為(饑餓、口渴、性)
  • 動作控制
  • 睡眠及生物周期
  • 感情

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使用在人類研究的非侵入性方法更加精確時,生物心理學家在某些古典科目上開始有了貢獻,例如:

  • 語言
  • 意識
  • 生物心理學亦在精神障礙方面有長期的貢獻,含括屬於臨床心理學及精神病理學的範圍。雖然並非所有的精神疾病均可從動物研究模式得到,這個領域仍提供重要的治療資料,包括:
  • 杭丁頓氏舞蹈症
  • 阿茲海默症
  • 憂郁症
  • 精神分裂症
  • 自閉症
  • 焦慮症

  生物心理學家研究許多與其他心理學家相同的事情,但他們對研究生物力量如何塑造人類行為感興趣。心理學家可以從這個角度探討的一些話題包括[1]:

  • 分析大腦創傷如何影響行為
  • 評估雙胞胎的差異和相似之處,以確定哪些特征與遺傳有關,哪些與環境影響有關
  • 探索遺傳因素如何影響諸如攻擊性這樣的事情
  • 研究退化性腦部疾病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
  • 研究遺傳和腦損傷如何與精神疾病聯繫在一起

  隨著用於研究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技術越來越先進,這種觀點近年來有了很大發展。科學家使用PET和MRI掃描等工具來研究大腦發育、藥物、疾病和腦損傷如何影響行為認知功能。

生物心理學觀點分析法的優缺點[1]

  使用生物學觀點來分析心理問題的優勢之一是這種方法通常非常科學。研究人員利用嚴格的實證方法,他們的結果往往可靠的而且實用。生物學研究有助於產生多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心理障礙。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它經常無法解釋對行為的其他影響。比如說情感社會壓力、環境因素、童年經歷和文化變數也會在心理問題的形成中發揮作用。

  出於這個原因,重要的是要記住生物學方法只是心理學中許多不同觀點中的一個。通過利用看待問題的各種方式,研究人員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有助於現實世界的應用。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Miller GA. Mistreating Psychology in the Decades of the Brain. Perspect Psychol Sci. 2010;5(6):716-43
  2. 2.0 2.1 2.2 2.3 張衛東. 生物心理學[M].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物心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