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儲蓄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強制儲蓄效應(effect of forced saving)
強制性儲蓄是指政府出現赤字時向中央銀行借債透支,直接或間接增大貨幣發行,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強制性地增加全社會的儲蓄總量以滿足政府的支出,因此又稱通貨膨脹稅。
強制儲蓄效應是通貨膨脹的社會經濟效應之一,是指在支出不變時由於物價上漲而減少住戶部門的實際消費和儲蓄。在經濟已經達到充分就業水平的情形下,若政府向與中央銀行借債,這會強制增加全社會的投資需求。而採用擴張貨幣的政策,在公眾名義收入不變 的條件下,按原來的模式和數量進行的消費和儲蓄,兩者的實際額均隨物價的上漲而相應減少,其減少部分等於被強制儲蓄了。
這裡所說的儲蓄,是指用於投資的貨幣積累,主要來源於家庭、企業與政府。正常情況下,三個部門各有各的儲蓄規律:均由其正常收入中形成。但若政府以向中央銀行借債,從而增發貨幣,這種籌措建設資金的辦法就會強制增加全社會的投資需求,結果將是物價上漲。
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為
1、用於投資的貨幣積累(儲蓄)可以是來源於家庭,企業和政府三個投資主體。
2、家庭的儲蓄來源於收入剔除消費支出,企業儲蓄來源於利潤和折舊基金,而政府的儲蓄則來源於增加稅收或向中央銀行舉債。
3、如政府通過增加稅收來增加儲蓄,則全社會的儲蓄總量並不增加,只是減少另外兩個主體的支出。
4、如果政府通過向中央銀行舉債方式來籌措資金,也就會產生前面我們提到的強制增加全社會儲備的情況。
在現實的經濟中,通貨膨脹強制儲蓄效應是可以作為刺激的需求,改變收入分配的經濟政策,特別是在就業不充分或社會資源存在大量結構性閑置的情況下,政府可以謹慎地運用強制儲蓄政策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在公眾名義收入不變條件下,按原來的模式和數量進行的消費和儲蓄,兩者的實際額均隨物價的上漲而相應減少,其減少部分則大體相當於政府運用通貨膨脹實現強制儲蓄的部分。
(1)當政府為赤字而向央行融資時,貨幣發行增加引發通貨膨脹。從而把家庭和企業持有的部分貨幣收入轉移到政府部門,這部分收入就是通貨膨脹稅,它以隱蔽的手段增加了政府的投資。
(2)政府為保證經濟高速增長,實行高積累低消費的政策時,採取直接壓制消費的政策,通過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或直接控制工資總額的增長,強制壓縮消費基金,將個人儲蓄轉化為政府儲蓄,從而形成強制儲蓄。
通貨膨脹的作用暫時性的調整政府部門與個人、企業的儲蓄比例傾向於前者,政府部門用所得的儲蓄在進行過渡式的周轉,使其讓經濟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