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y)
目錄 |
帕累托最優也稱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並且在經濟學, 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進或帕累托最優化。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進的餘地;換句話說,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帕累托最優回答的是效率問題。從社會福利角度出發,用效率來評價總體經濟運行有其合理性,因為如果資源配置未達到帕累托最優,那麼,總有一些人能改善境況而沒有人會受損,也就是說,社會福利總量肯定能上升,那麼通過一種恰當的分配或補償措施,能使所有人的境況都有所改善。[1]
註意的是:我們可以判斷一種狀態是不是帕累托最優,但我們卻不能將兩種帕累托最優進行比較。換言之,如果兩個都是最優,那麼,哪一個更優?經濟學沒有辦法判定。也就是說,如果要判定哪一個更優,需要加入經濟學之外的東西——價值觀。[2]
一般來說,達到帕累托最優時,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帕累托最優是以提出這個概念的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 維爾弗雷多·帕累托在他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概念。
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帕累托最優,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為這樣低效的產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是評價一個經濟體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準。
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得推論出來的。
解釋一:
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解釋二:
帕累托最優狀態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來的一種經濟狀態,是指具有以下性質的資源配置狀態,即任何形式的資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損害。人們通常也把能使至少一人的境況變好而沒有人的境況變壞的資源重新配置稱為帕累托改進,所以帕累托最優狀態也就是已不再存在帕累托改進的資源配置狀態。
消費的帕累托最優[1]
帕累托最優要求產品在消費者之間的分配達到最優。
按照帕累托最優標準,消費意義上的帕累托最優應該是兩個消費者所擁有的任意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當這個條件滿足時,消費者已經不可能通過改變產品的分配使一部分人的效用增加,同時又不使其他人的效用減少,這正是帕累托最優的判斷標準。
生產的帕累托最優[1]
帕累托最優要求生產要素在不同產品部門的投入達到最優。
對於兩種產品而言,生產兩種產品的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當滿足這個條件時,生產要素在生產者之間的分配就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狀態,也就是說,不可能通過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使某些生產者的產量增加,同時又不使其他生產者的產量減少。
一般的帕累托最優[1]
一般的帕累托最優的條件是:任何一位消費者心目中的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等於生產這兩種產品的邊際產品轉換率。
當完全競爭市場達到長期均衡時,帕累托最優的三個條件都自動滿足,這一結論便是福利經濟學第一基本定律,即競爭性的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
福利經濟學的第二定律:每一種帕累托最優的資源配置方式都可以通過適當在消費者之間分配稟賦後的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來達到,即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能得到市場機制的支持。福利經濟學第二定律的意義在於它指出了分配與效率問題可分開考慮。 影響:帕累托公平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界定公平,並站在效率的角度來衡量資源配置的結果, 因此是效率意義上的公平。誠然, 現實的經濟活動中難以實現絕對的帕累托公平, 但是通過效率的提高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帕累托公平, 正是基於此, 帕累托公平對重新認識現行的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Vulture,苦行者,山林,Angle Roh,Zfj3000,Kane0135,Lolo,Zhaixiaoming,Cabbage,Dan,Yixi,M id 5a3d799e5a1ea11c6d7a92c30343bfd9,M id a40d2ed554ed42a422c221a5cce738c0,M id ef76aee7c90cc5758a701dcb8d8d6f99,陶朱公,M id c3e5fb8f328546a807b32a81f13ef9cf,Tracy.評論(共62條)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智庫百科是眾網友共同構建,您也可以參與貢獻,使其更完善,更有價值,歡迎您參與
呵呵,我覺得挺全面的,不難懂。有例子就更好了,可以幫助理解。概念的東西,雖然看懂了,但是太抽象。還是很感謝大家的幫助和慷慨提供,比課本強多了~~
當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家衡量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標準。 這句話我在這上看是不對的!但我書上卻說對!到底對不對呀?謝謝
對與不對關鍵看你的立場。這個命題其實並不深奧神秘,也並不單純的是什麼經濟學命題,他首先是社會學中關於倫理的命題。自然科學中的能量守恆早定律就給出邏輯上一樣的定義了。
或者我們更簡單的說,首先,你認為什麼是最優。是以一種公共道德都認可的標準為最優,還是以極少數人認為的最優為最優。如果以後一種為最優選擇,我們毫無疑問的可以推導出搶劫是達到最優的手段。當然了,帕累托先生總不方便自己說搶劫最效率,所以呢,把自己的想法包裝一下,讓各位自己去推。如果大家看明白其中道理而否定他,那麼起碼帕累托可以說自己是學術錯誤而非道德錯誤
當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家衡量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標準。 這句話我在這上看是不對的!但我書上卻說對!到底對不對呀?謝謝
帕累托最優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理論,它的成立構建在一個個完備的假設基礎之上.改進帕累托最優條件時,一個人的福利的上升,其他人則不變,最終的社會福利是上升的.所有人的境遇都是可以改善的.
而你所說的,應該是指"零和效應",用中國俗語說就是"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個人的所得必定以另一個的減少為代價,最後總和正負為零.當下,解決這種問題我們選用"合作",以化解彼此的損失,尋求共贏的狀態.
希望可以對你有用.
那我想問問,網上炒得很熱的集資然後搖號買房,這個過程中通過搖號或者說是抽簽來決定房子屬於誰,這樣出來的結果是否達到了帕累托最優呢?
從我的理解帕累托最優是這樣的:你有10個小時做3件事,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這10個小時就所謂的資源。
我們有不同的分配10個小時的方式:刷廁所1個小時、洗衣服2個小時、複習7個半小時,即1:2:7。
但如果你必須要2個小時刷廁所、2小時洗衣服、2小時複習功課,那麼這樣的分配並不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刷廁所的時間不夠、造成了廁所利益的損害。所以我們要將分配時間進行改變,而使時間分配的更好,這個改變過程叫帕累托改進。
如果你的分配時2:2:6這樣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時間而受到損害,而複習功課得到利益最大(這就是至少有一個變得更好)。當然你也可以3:3:4這也是帕累托最優,因為你讓3個工作都獲得了更多的時間而變得更好。
比如這是家長回來了,說檢查工作,發現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這是他只知道,你一定給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時間。但他不會知道你的時間分配是2:2:6還3:3:4,這就叫做兩種帕累托最優不能比較。
知識有限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理解不對,請指正
上面說的可能不清楚
從我的理解帕累托最優是這樣的:家長給你10個小時讓你做3件事,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這10個小時就是你所擁有的資源。
前提是這樣的:刷廁所需要2個小時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個小時、複習功課也需要2個小時。必須保證這些基本的時間,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沒有利益損害。
10個小時的時間你可能有多種分配方式。當然,如果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孩子可能會這樣分配:刷廁所1個小時、洗衣服2個小時、複習7個半小時,表示為1:2:7,那麼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刷廁所的時間不夠、造成了廁所利益的損害。所以我們要改變分配時間的方式,而使時間分配的更好,而每一個工作都不受損害,這個改變過程就叫帕累托改進。
比如我們按照2:2:6。這樣的分配保證了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時間而受到損害,而複習功課得到利益最大(這就是至少有一個變得更好)。當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這也是帕累托最優,只不過這是3個工作都變得更好。
這時家長回來檢查工作,發現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這時他知道,你一定給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時間,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優。但,他不會從工作的完成情況知道你的時間分配是2:2:6還3:3:4,這就叫做兩種帕累托最優不能比較。
知識有限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理解不對,請指正
歡迎大家貢獻啊,別人寫了出來就值得贊揚了。共同完善才更好嘛!
再對上邊的例子進行補充說明。
爲什麼說帕累托最優之間不大具有可比性,需要價值觀進行衡量?引用上例。
所有的工作(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只要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所以有剩餘的4個小時可以做別的事情。如果是個愛乾淨的人,那麼TA可能會把時間用在刷廁所和洗衣服上,那麼3:3:4可能是最優的,但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那麼2:2:6可能才是最優的。而對於一個酷愛學習的人,那麼0:0:10可能才是最優的帕累托法則(挨駡就挨駡了,因為現在挨了罵,但是以後可以用更高的分數得到更好的利益)。
這個東西其實在小學做算術題應用題的時候大家都做過,就是如何總共你能背多少東西,現在有N不同重量不同價格的物品,需要你背走去買,你需要怎麼分配這些東西才能達到最大收益。而且玩過網遊的人都應該知道怎麼整理自己的背包的~~
大家都在生活中使用,只是很多理論寫的很深奧。一般人和權威之間就是缺少像權威那樣的總結和語言的簡化。
怎麼還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我也看不懂,對我來說,微觀都是這麼變態。。。頭疼
當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家衡量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標準。 這句話我在這上看是不對的!但我書上卻說對!到底對不對呀?謝謝
因為前提是“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就是已經達到“帕累托最優”標準,所以“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所以前面的狀態就是“帕累托最優”,而“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後就不是“帕累托最優”了,表述上殊途同歸。
那我想問問,網上炒得很熱的集資然後搖號買房,這個過程中通過搖號或者說是抽簽來決定房子屬於誰,這樣出來的結果是否達到了帕累托最優呢?
這隻是一種讓眾人心服的做法。如果有潛在利益的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不公平。
集資買房,是一種交易,也是一種資源配置過程。交易的方法或者說契約是多種多樣的。契約的建立過程則是博弈的過程。不同的最終契約對應資源的不同配置方式,顯然,大多數契約不是帕累托最優。這和市場結構、管制政策甚至購房者的偏好都有密切的關係。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如果這種解釋都看不懂,還是回家種地吧
經濟學研究通常都是在一種假設條件下進行。帕累托最優也是一種假設,它對我們實際工作、生活的意義在於提供一種思考方式,讓我們用這種思想來對工作、生活效率等進行改進,使我們現有的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上面說的可能不清楚
從我的理解帕累托最優是這樣的:家長給你10個小時讓你做3件事,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這10個小時就是你所擁有的資源。
前提是這樣的:刷廁所需要2個小時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個小時、複習功課也需要2個小時。必須保證這些基本的時間,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沒有利益損害。
10個小時的時間你可能有多種分配方式。當然,如果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孩子可能會這樣分配:刷廁所1個小時、洗衣服2個小時、複習7個半小時,表示為1:2:7,那麼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刷廁所的時間不夠、造成了廁所利益的損害。所以我們要改變分配時間的方式,而使時間分配的更好,而每一個工作都不受損害,這個改變過程就叫帕累托改進。
比如我們按照2:2:6。這樣的分配保證了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時間而受到損害,而複習功課得到利益最大(這就是至少有一個變得更好)。當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這也是帕累托最優,只不過這是3個工作都變得更好。
這時家長回來檢查工作,發現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這時他知道,你一定給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時間,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優。但,他不會從工作的完成情況知道你的時間分配是2:2:6還3:3:4,這就叫做兩種帕累托最優不能比較。
知識有限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理解不對,請指正
講得很清楚 謝謝
當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家衡量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標準。 這句話我在這上看是不對的!但我書上卻說對!到底對不對呀?謝謝
帕累托最優是一種飽和狀態,當到達這種狀態時,整體情況再無法優化,除非以損傷某部分人的利益為前提。 貌似是這個意思吧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個人的無知,不要轉嫁於外部。
上面說的可能不清楚
從我的理解帕累托最優是這樣的:家長給你10個小時讓你做3件事,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這10個小時就是你所擁有的資源。
前提是這樣的:刷廁所需要2個小時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個小時、複習功課也需要2個小時。必須保證這些基本的時間,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沒有利益損害。
10個小時的時間你可能有多種分配方式。當然,如果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孩子可能會這樣分配:刷廁所1個小時、洗衣服2個小時、複習7個半小時,表示為1:2:7,那麼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刷廁所的時間不夠、造成了廁所利益的損害。所以我們要改變分配時間的方式,而使時間分配的更好,而每一個工作都不受損害,這個改變過程就叫帕累托改進。
比如我們按照2:2:6。這樣的分配保證了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時間而受到損害,而複習功課得到利益最大(這就是至少有一個變得更好)。當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這也是帕累托最優,只不過這是3個工作都變得更好。
這時家長回來檢查工作,發現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這時他知道,你一定給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時間,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優。但,他不會從工作的完成情況知道你的時間分配是2:2:6還3:3:4,這就叫做兩種帕累托最優不能比較。
知識有限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理解不對,請指正
謝謝你的例子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沒這麼複雜,我一句話給大家通俗的解釋吧,大家記住就好:任何事情,確保他不會變得更壞的情況下,再考慮努力使得他變的更好,也就是沒有損害
你也是個沒水平的人,對於那些付出勞動的人,表示下尊重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我同意你的看法,好的學問是深入淺出、簡明易懂的。
帕累托最優是一種飽和狀態,當到達這種狀態時,整體情況再無法優化,除非以損傷某部分人的利益為前提。 貌似是這個意思吧
你好。你書上說的對,指的是當達到帕累托最優最優的時候,想提升一部分人的處境就必須要以犧牲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這句話是對的。這其實是對帕累托最優的肯定。因為在此之前,已經達到了帕累托最優,也就是此時無法使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提升而不損害其他人利益。 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家衡量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標準。 這句話我在這上看是不對的!但我書上卻說對!到底對不對呀?謝謝
對的
那麼在帕累托最優狀態下的百萬富翁送給乞丐一塊錢後,社會總福利(效用)會增加嗎?
富翁擁有百萬,乞丐身無分文,這種情況本身就不是分配的帕累托最優。 你的問題並不嚴謹,以下有兩種狀況:
當一位富翁送給一名乞丐一元錢,1元對於富翁來講不值一提,對乞丐而言猶如救命稻草(當然現實生活中1元可能用處不大,這裡只是在一種極其貧困的狀況下的相對描述)。這是實現了“帕累托改進”、 但另一種情況下,一位富翁送給每一名乞丐一元錢,就算每位富翁都送給每個乞丐一元錢,但富翁的數量絕對大大少於乞丐。對於富翁個人而言這筆錢就是損失,違背了“再不使另一個人的處境變壞”這個前提。所以不會出現帕累托最優。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那隻能說明你平時的知識儲備太少,作者已經用很基礎的術語在解釋了。
當經濟運行已達到高效率時,一部分人進一步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處境惡化為代價。這就是經濟學家衡量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標準。 這句話我在這上看是不對的!但我書上卻說對!到底對不對呀?謝謝
我們老師說帕累托最優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不存在,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提升部分人的福利的同時必定會侵犯他人的利益。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這個詞條寫的很清晰明瞭了 對於科學就要用科學的語言來解釋不是什麼通俗
我和我女朋友去吃飯,各點了兩道菜,恰好我倆點的菜里各有一道是自己不喜歡的。於是我和她進行交換,發現交換的那道菜太合口味了,這裡就實現了帕累托改進。在不損失任何一人的效用情況下,通過交換使得至少一個人(這裡是我倆)效用(對這頓飯的感知)都提高了,還是很好理解的吧。
上面說的可能不清楚
從我的理解帕累托最優是這樣的:家長給你10個小時讓你做3件事,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這10個小時就是你所擁有的資源。
前提是這樣的:刷廁所需要2個小時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個小時、複習功課也需要2個小時。必須保證這些基本的時間,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沒有利益損害。
10個小時的時間你可能有多種分配方式。當然,如果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孩子可能會這樣分配:刷廁所1個小時、洗衣服2個小時、複習7個半小時,表示為1:2:7,那麼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刷廁所的時間不夠、造成了廁所利益的損害。所以我們要改變分配時間的方式,而使時間分配的更好,而每一個工作都不受損害,這個改變過程就叫帕累托改進。
比如我們按照2:2:6。這樣的分配保證了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時間而受到損害,而複習功課得到利益最大(這就是至少有一個變得更好)。當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這也是帕累托最優,只不過這是3個工作都變得更好。
這時家長回來檢查工作,發現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這時他知道,你一定給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時間,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優。但,他不會從工作的完成情況知道你的時間分配是2:2:6還3:3:4,這就叫做兩種帕累托最優不能比較。
知識有限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理解不對,請指正
既然做完每件事都只需要2小時,總共6小時就可以做完所有的事,那麼2:2:6的分配和3:3:4的分配有什麼差別呢? 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 不可能說刷廁所本來只需要2小時,你用了3小時會做的更好吧, 應該說10小時時間不足以完成所有的任務,我們需要在10小時內儘可能多的完成任務
。。。我感覺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這樣解釋的,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d(ŐдŐ๑)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
呵呵,人家也沒說這是通識解釋,本來就是面向學術群體的好嗎?人家寫出來了,你沒有,還看不懂(哈哈哈),水平高低立見分曉,不是嗎?
帕累托改進是損失了他人的利益吧
帕累托改進是損失了他人的利益吧
帕累托改進肯定不是損害他人利益 損害他人利益比較像的是零和博弈吧
怎麼還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以囚徒困境為例,甲乙均不認罪是帕累托最優,但甲乙均坦白才是納什均衡。
怎麼還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以囚徒困境為例,甲乙均沉默則是帕累托最優,但納什均衡卻是甲乙均坦白。
上面說的可能不清楚
從我的理解帕累托最優是這樣的:家長給你10個小時讓你做3件事,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這10個小時就是你所擁有的資源。
前提是這樣的:刷廁所需要2個小時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個小時、複習功課也需要2個小時。必須保證這些基本的時間,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沒有利益損害。
10個小時的時間你可能有多種分配方式。當然,如果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孩子可能會這樣分配:刷廁所1個小時、洗衣服2個小時、複習7個半小時,表示為1:2:7,那麼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刷廁所的時間不夠、造成了廁所利益的損害。所以我們要改變分配時間的方式,而使時間分配的更好,而每一個工作都不受損害,這個改變過程就叫帕累托改進。
比如我們按照2:2:6。這樣的分配保證了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時間而受到損害,而複習功課得到利益最大(這就是至少有一個變得更好)。當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這也是帕累托最優,只不過這是3個工作都變得更好。
這時家長回來檢查工作,發現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這時他知道,你一定給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時間,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優。但,他不會從工作的完成情況知道你的時間分配是2:2:6還3:3:4,這就叫做兩種帕累托最優不能比較。
知識有限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理解不對,請指正
感謝舉例
寫這個詞條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水平的人,因為它不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詞條,只會賣弄專業辭彙,換句話說這樣的解釋對懂與不懂的人都毫無幫助,只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增加對作者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