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工法[1]
我國建設部頒發的《施工企業實行工法制度的試行管理辦法》對工法定義為:工法是指以工程為對象、工藝為核心,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將先進技術與科學結合起來,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的綜合配套技術的應用方法。工法,是建築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各個國家稱謂不同,但其含義大致相同。日本稱為“工法”,日本《建築大字典》解釋為“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施工方法或建造方法”。英美稱為“方法”或“體系”。法國稱為“工藝”或“技術”。
工法特征[1]
從我國定義出發,工法有以下幾個特征:
(1)工法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工程建設,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東西。工法來自工程實踐,並從中總結出確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施工規律,又要回到施工實踐中去應用,為工程建設服務。這就是工法的針對性和實踐性所在。
(2)工法既不是單純的施工技術,也不是單項技術,而是技術和管理相結合、綜合配套的施工技術。工法不僅有工藝特點(原理)、工藝程式等方面的內容,而且還要有配套的機具、質量標準、勞動組織、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內容,綜合地反映了技術和管理的結合,內容上類似於施工成套技術。
(3)工法是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總結出來的施工經驗,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系統有大有小,工法也有大小之分。如針對建築群或單位工程的,可能是大系統;針對分部或分項工程的,可能是子系統,但都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因此,概括地說,工法就是用系統工程原理總結出來的綜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4)工法的核心是工藝,而不是材料、設備,也不是組織管理。如“軟粘土深層攪拌加固工法”,就是利用水泥與軟粘土的攪拌,水化後可獲得強度的原理來加固軟土地基,這種加固地基的方法是利用水泥作固化劑,通過特製的深層攪拌機械,在地基深部將軟粘土與水泥強制拌和,使軟粘土硬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水泥加固土,從而提高地基的強度。用深層攪拌工藝加固軟土地基就是該工法的核心。至於採用什麼樣的機械設備,如何去組織施工,以及保證質量、安全措施等,都是為了保證工藝這個核心。
(5)工法是企業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施工經驗的總結,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併為管理層服務。工法應具有新穎性、適用性,從而對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有重大的作用。
工法的編寫[1]
在編寫工法時,應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1)工法必須是經過工程應用,並證明是屬於技術先進、效益顯著、經濟適用的項目。對於未經工程應用的新技術成果,不能稱為工法。
(2)編寫工法的選題要適當。每項工法都是一個系統,系統有大有小,針對工程項目、單位工程的是大系統,針對分部分項工程的是小系統。在初編工法時宜選擇小一點的分部或分項工程的工法,如,錨桿支護深基坑開挖工法、現澆混凝土樓板一次抹面工法等,並與新技術推廣緊密結合起來。
(3)編寫工法不同於寫工程施工總結。施工總結往往是先交代工程情況,然後講施工方法與經驗,再介紹施工體會,大多是工程的寫實;而工法是對施工規律性的剖析與總結,要將工藝特點(原理)放在前面,而最後可引用一些典型實例加以說明。有人形象地比喻為:工法就是施工總結的倒寫。
(4)編寫工法的目的是為了在工程實踐中得到應用,併為企業積累財富。因此,在編寫時文字既要簡練,又要讓人明白,看得懂。
工法的管理[1]
建設部頒發的《施工企業實行工法制度的試行管理辦法》對工法的審定、考核和管理已有原則的規定。
(1)工法的等級。工法分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級三個等級,分別由建設部、地方或部門、企業三個層次進行管理。工法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適用性強,有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為國家級工法,由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組織專家進行審定、確認;其關鍵技術達到地區、部門先進水平的,適用性較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為省(部)級工法,由地區、部門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審定和確認;其關鍵技術達到本企業先進水平,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為企業級工法,由企業自行組織審定。
(2)工法的申報、審定、確認和管理,一律採取自下而上的程式,進行層層選拔。企業的工法是整個級別工法的基礎。
(3)工法是指導施工企業進行施工生產和管理的一種規範化文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企業的技術標準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工法屬於企業高層次的技術標準,為項目或工程技術人員服務,用於指導工程施工和管理,而工藝標準(操作規程、工藝卡、作業要領書)主要用於工程技術人員向工人班組或分包單位作技術交底。
(4)建立工法考核制度。對企業實行工法制度,建立考核制度是必要的,以此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
(5)工法的獎勵。應本著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原則對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工法有突出貢獻的企業或職工進行獎勵,其個人事跡應記入檔案,作為考核、晉升、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施工工法[2]
施工工法是指以工程為對象,以工藝為核心,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把先進技術與科學管理結合起來,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綜合配套技術的應用方法。它具有新穎、適用和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點。工法是一種具有指導企業施工與管理的規範化方法,是施工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標誌,是施工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施工工法的分類與內容[2]
施工工法按批准許可權和應用範圍可分為一級(國家級)、二級(省、部級)、三級(企業級)。
施工工法內容一般應包括前言、施工工藝和操作要點、勞動組織、機具設備、質量控制、安全措施、技術經濟分析和應用實例等。特殊工程可不受上述基本內容的限制。
(1)前言。簡要敘述本工法的工藝原理、特點和適用範圍,表明本工法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2)施工工藝和操作要點。按照本工法的工藝程式詳細說明其施工方法、管理方法、主要技術措施和操作要點。進一步表明其施工工藝、管理方法和主要技術措施的先進性。要求達到施工步驟、施工方法、操作要點明確,必要時可用圖表表示。
(3)勞動組織。簡要說明本工法的勞動組織情況。一般應包括:
1)本工法的主要工序,整個工程需要的主要工種和人數。
2)主要工作崗位的職責。
(4)機具設備。列出本工法需要的主要機具設備。一般應包括:
1)主要機具設備的名稱、型號、規格和數量。
2)主要施工用料的需要量。
3)工程輔助物料的需要量。
(5)質量控制。按質量控制點列出質量標準和檢驗方法,提出達到質量標準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
(6)安全措施。遵照有關安全法規,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列出採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註意事項。
(7)技術經濟分析。
1)列出本工法和國內外同類施工方法的主要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對比,說明採用本工法後達到的技術效果。
2)列出本工法的現行預算定額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對人工費、材料費、機械台班費、管理費等進行分析對比,說明採用本工法後獲得的技術經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