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大連理工大學官方網站:http://www.dlut.edu.cn/ (中英文);EMBA教育中心官方網站:http://emba.dlut.edu.cn/ (中文)
目錄 |
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大工,坐落於遼寧省大連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中國著名的“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111計劃”重點建設的大學,“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主要成員。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6年設研究生院;1988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1996年—2000年實施“九五”“211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2003年,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現有教職工3370人,其中專任教師1802人,包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雙聘院士1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4人,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得者2人,何梁何利獎獲得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4人,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獲得者3人,全國高等學校百名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博士生導師364人,兼職博士生導師90人,正高職人員409人,副高職人員877人。 2007年10月,在校學生34920人(博士生3114人,碩士生7556人,專業學位教育研究生4897人,本科生18950人,預科生60人,外國留學生343人)。另有獨立二級學院(城市學院)學生7625人,繼續教育學院學生20303人,研究生進修班學生1191人。
大連理工大學依山傍海,辦學條件優良。已形成一校、兩地(大連市、盤錦市)、三區(大連凌水主校區、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辦學格局,總占地面積426.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8萬平方米。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現有藏書316.7萬餘冊,中外文電子期刊5.8萬餘種。學校現有運動場館面積21.3萬平方米。同時,學校擁有國內一流的校園網路體系。學校與29個國家和地區的207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及國際聯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聘請351位海外知名學者和人士作為學校的名譽、客座教授。近年來因公出國(境)學術交流人數逐年攀升,2015年已達近3000人次。
學校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學校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60年10月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6年4月設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1996年啟動實施“211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啟動實施“985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被中央確定為中管幹部學校;2004年實施“985工程”二期建設 ;2006年中央依托大連理工大學成立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2012年正式啟動領軍型大學建設工程,2012年6月大連理工大學高郵研究院成立。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設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該校區依照“統籌規劃、錯位發展、堅持標準、創新模式”的指導思想建設,與主校區同標準、同檔次、同水平辦學。
大連理工大學以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為中心,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並重,已形成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19個學院,33個系部。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涵蓋二級學科15個,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結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環境工程),13個“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1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0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7個碩士點,2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還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含 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建築學、工程碩士4個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有55個本科專業,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工作具有較強實力,有1個國家幹部培訓基地(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理工大學——七賢嶺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實驗室、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微納米技術及系統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內燃機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工業設備先進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物基化學品重點實驗室、製造管理信息化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製品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製造管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動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術工程研究中心);6個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精細化工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先進裝備設計與 CAE 軟體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電子政務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先進船舶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高性能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分中心;2個國家培訓中心(中國微電子技術應用開發培訓中心、大連 ITU互聯網培訓中心);3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生物與環境實驗中心、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水利學實驗中心);6個遼寧省示範性專業;4個遼寧省骨幹教師培訓基地;2個研究基地(遼寧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遼寧省高校“科技倫理與科技管理”研究基地);13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先進船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裝備設計與CAE軟體工程研究中心、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大連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市級研發機構;2個校企合作研究院(沈鼔-大工研究院、遼油-大工研究院);4個世界銀行貸款、高等教育發展項目建設的教學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基礎力學實驗中心);69個獨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73個研究所。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級教學、科技獎勵2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51項。
大連理工大學總占地面積300.7萬平方米(4511畝),其中校本部211.4萬平方米(3171畝),市內校區10.6萬平方米(159畝),開發區校區78.7萬平方米(1181畝)。學校建築面積136.6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4.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38.9萬餘冊,中外文電子期刊35,000種,49個平臺、169個各類中外文資料庫。體育館面積2.8萬平方米,由中心比賽館、游泳館和開發區校區體育館等組成。
2010年11月2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8所高校在上海同濟大學宣佈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同意全方位合作,並宣佈2011年自主選拔錄取實行聯考。 重慶大學於次月宣佈加入,至此,卓越聯盟基本形成。
截至2014年5月,大連理工大學與24個國家和地區的188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和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聯合建立兩所孔子學院;聘請330位海外知名學者和人士作為學校的名譽、客座教授。因公出國(境)學術交流每年近1600人次。
大連理工大學專門設立了“大連理工大學國際化基金”,簡稱“校國際化基金”,用以資助海外學者聘請、教師國外進修、參加重要學術會議、承辦國際學術會議及合作辦學。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本基金專門設立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項目。
大連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展留學直通車“3+1+1”本碩連讀項目,引進了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為國內培養急需的高素質國際型、複合型人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實現“學分互認。課程銜接,中外合作”的運作模式。學生可選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完成本科、碩士學位。
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公佈了2013年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資助項目中,學校申報的“大連理工大學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本科生交流項目”等18個項目(共46人)全部獲批,獲批項目率達到100%,位居各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