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吳清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吳清友簡介

  吳清友,1950年出生,中國臺灣省臺南縣將軍鄉馬沙溝人,知名臺灣省企業家,誠品書店的創辦人

  • 2017年7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67歲。

吳清友個的人經歷

  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

  吳清友1950年10月出生在中國臺灣省臺南一個貧窮漁村。其父吳寅卯當過小學老師、開過私塾,家境殷實後,因替他人擔保破產,家境一落千丈,由此悟得“財物有時而盡,惟有一個誠字終生受用不盡”,並以此教誨兒女。吳清友幼時,父親手書的“誠”字就貼在他卧室牆上、書桌上。

  吳清友從臺北工專(現臺北科技大學)機械科畢業後,在高職當過老師,在皮包廠打過工,後進入專營餐旅廚房設備的誠建公司當過銷售員。受父親影響,他頭腦靈活、踏實認真,備受老闆賞識。1981年,公司老闆赴香港定居,將誠建公司賣給31歲的吳清友。在他的管理下,誠建公司進軍房地產和證券行業,吳清友在短短幾年間擁有了巨額財富

  吳清友畢業於國立臺北工專機械科,由於他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心臟擴大症,因此不用當兵,畢業後他在專營飯店餐廚設備與咖啡機的誠建公司當業務員。31歲時成為誠建公司的老闆,由於後來飯店數量趨於飽和,因此轉行開始同時經營書店。

  吳清友在1989年3月創辦誠品書店,由於成功的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而受到許多媒體報導。由於一路走來吳清友都相當堅持自己文化書店的理想,也受到不少文人、藝術家的敬重。在誠品書店開始經營的前16年,都是賠本的狀態下,吳清友依然主張創業時專賣藝術與建築書籍的目標,並規划出有別於同業的經營模式(如首開24小時營業、結合商場模式銷售等),使得誠品書店在臺灣省有相當的重要性與知名度。

  吳清友還是著名的民國社會學家,對蘇聯的社會經濟政治等等方面頗有研究,曾與郭沫若、張西曼等同在中蘇文化協會工作。著書和編著有大量的有關書籍。

  他在2014年的一次演講分享中曾說,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逼迫他思考生命的問題,經營書店讓他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由於第一次開胸手術風險極大,38歲的吳清友開始思考,“假使我還能重見陽光,假使我還有未來,我可以有自由的選擇嗎?”那時,他回顧自己的人生,“30多年好像都白過了”,於是開始梳理生命中最在意的東西,認為人文關懷的愛、藝術的美和人類文明社會不斷的精進和創意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他想把事業和生命合二為一,於是經營書店成為最佳選擇。1989年,吳清友與雄獅美術藝術負責人廖美立,在臺北敦化南路創設第一家誠品書店。“誠”是一份誠懇的心意,一份執著的關懷;“品”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取名“誠品”寄托了書店老闆他對美好社會的一種實踐理想。

  虧損15年的文化地標

  誠品書店創設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敦化南路店首開24小時營業,將書店與商場的經營模式結合,成功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文化。如今,誠品書店已成臺灣地區最著名的文化產業坐標之一。

  因患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而逼迫自己思考生命的問題,吳清友重啟了一段旅程。他生前坦承,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但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

  誠品賠錢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的時間,因為這讓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當我擁有的金錢超過生活所需之後,覺得錢不是那麼重要。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即便是執迷不悟,不知變通。其實,我不是一個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為是有興趣、有意義,或者做一些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做的事情。

  2014年,吳清友在一次演講中提及,誠品曾走投無路。他也曾在香港、臺灣經歷過三次心臟手術,陷入困厄之時也會問“為什麼是我?”但當他想“為什麼不是我”時就會豁然開朗多了。他體悟到,生命當中沒有那種理所當然的回報。你要做什麼,你自己可以決定;你要得到什麼?對不起,上天做主。他認為,這些不太合乎商學院邏輯的東西,或正是人的心靈最需要的養分。

  用誠品氣質款待深圳

  創設28年來,儘管誠品曾在商業經營上備受批判,但吳清友稱自己至少信守當年的信諾,希望一本書、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個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藝術創作品、一棟感人的建築與空間,都能產生一份靈動力,豐富大家的精神與心靈。

  如今,誠品書店早已跳出臺灣省開到香港,2015年在蘇州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旗艦店後,繼而是上海,如今計劃在深圳開大陸第三家分店。

  吳清友曾表示,誠品是服務業,“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他的錢,而沒有註意到他是一個人。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十幾年前,為了看一眼當時位於羅湖區的深圳書城,吳清友特意從香港搭車過來,那是他第一次踏足深圳。十幾年後,吳清友與華潤合作,將誠品的種子帶到深圳的土壤,試圖在這裡開辦起繼上海、蘇州之後的又一家扎根大陸的誠品書店。

  在他看來,深圳是重要的標桿。深圳作為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大城市,也能為以後新興國家和城市的發展提供範本和參考。吳清友也看中深圳的包容性和創造力。“這是一個很創新,很多元,很有包容力的城市,等五十年後再來看這座城市創造出來的文化底蘊,一定是和大陸別的城市不同的”。另外,深圳年輕人居多、“不倒翁”型的人口結構也吸引了他的目光,他認為這種人口結構最具生產力消費力,多元文化也容易在這樣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有人曾說,“深圳沒有臺灣省那樣明顯的文化特征,也沒有那麼溫情脈脈的人”。吳清友對此持反對意見,他認為“不是深圳的人沒有溫情,而是深圳還沒有類似像誠品這樣一個場所,能夠讓人的溫情展現出來”。   

吳清友語錄

  • 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間總得做點什麼。——吳清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滴滴.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吳清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