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否定之否定規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否認之否認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哲學的基本規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表明瞭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現實中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將否定之否定規律分為本質和形式兩個方面時,它們各自包含的內容是截然不同的。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對於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否認之否認規律的解讀

  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這是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首先闡述出來的,恩格斯則將它從《邏輯學》中總結和提煉出來,從而使辯證法的規律變得更加清晰了。

  作為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它在辯證法發展史上經歷的過程恰恰與這一規律的本質完全吻合,真正體現出了“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特點。換句話說,在哲學史上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發展過程的特點就是否定之否定。具體說來,整個發展過程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過程,這一特點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具有的規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相互聯繫

規律

  主要揭示出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點,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觀性的矛盾現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質自身內部的矛盾兩方面。這就是哲學規律具有的特點,上升到本質高度把握客觀存在的現象聯繫。

  對立統一規律比量變質變規律深入一層

  相對來講,量變質變規律的特點如果相當於認識中的直觀性的話,那麼對立統一規律的特點就是相當於認識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特點則是相當於認識中的間接性,按照康德的劃分方法,它們三者依次相當於感性、知性和理性。由於否定之否定規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點是隱藏在矛盾的內部,揭示了矛盾運動的本質。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在理解和認識上都具有很高的難度。自從黑格爾提出這一規律以來,只有馬克思才真正從本質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內涵,其他的哲學家普遍都沒有能夠上升到本質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膚淺的表象上。

內涵

  在這篇論文中,將圍繞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內涵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理解的變化過程,詳盡地闡述這一規律在辯證法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擬定為五個小題目,各部分的基本內容是:

  • 否定之否定規律經歷的全過程:中心是從整體上描述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發展過程。
  • 第一階段:肯定時期的發展過程:揭示出它的特點是從本質和形式的統一到分離。
  • 第二階段:否定時期的發展過程:揭示出它的特點是從形式上的肯定到徹底否定。
  • 第三階段:二次肯定具有的特點:展示出科學辯證法的特色,通過實例把握規律的本質,從而使這一規律建立在堅實的唯物主義基礎上。
  • 從運動層次上進行對比分析:主要是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認識過程進行綜合分析。

  上述五個題目之間具有的邏輯關係是:一是總體描述,二、三、四是具體分析,五是綜合分析。即“總體描述——具體分析——綜合分析”三個層次。顯然,這樣的邏輯結構完全符合辯證邏輯的一般規則。

  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這是衡量一個人哲學思想水平的重要標誌,它直接反映出一個人對辯證法的理解和認識深度。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辯證法規律揭示的全是極限本質之間的聯繫,是抽象程度最高的產物。儘管辯證法的規律都是從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來的,但是這些規律完全與客觀現實的本質運動相一致,因此它們都是具有極限真理的客觀規律。

極限真理

  它的特點就是純粹的絕對性,沒有任何相對性在其中。當然,不要忘記這種純粹的絕對性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它的前提條件就是人的認識領域,或者說,在認識論中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屬於極限真理,它們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理論觀點。

哲學意義

  知道,本質內部也是分為兩個不同層次的。對本質的現象直接概括出來的觀點屬於知性層次,對現象的本質進行間接的反映得出的觀點屬於理性層次。知性層次和理性層次,這是上升到本質內部進行的劃分。知性層次的特點是直觀性,它與現象之間保持直接的聯繫,具有統一性。在現實中知性層次解釋的辯證法很容易被人理解,因為它具有可以被人們感知到的現象作為實例加以說明。理性層次的特點是間接性,它與現象之間沒有直接性的聯繫,二者之間具有對立性。因此,理性層次的辯證法往往不容易被人理解。因為它需要通過反思間接地認識到。

辯證法

  它的特點是直觀性和通俗性。理性辯證法的特點是間接性和深刻性。知性辯證法屬於初級本質的辯證法,理性辯證法屬於二級本質的辯證法。它們二者共同構成了辯證法內部的兩個環節。如果用哲學的語言將二者區分開來的話,那麼,知性辯證法把握的是不同質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理性辯證法把握的是同一質內部的對立統一關係。

  不同質,分別體現在外部,如偶數與奇數分別是不同性質的整數,它們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同一質,則進入到內部,如奇數內部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能再分解的奇數,稱它為素數,一種是能夠分解成若幹個素數因數之積的奇數,稱它為積數,即數學上的奇合數。素數與積數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就是理性辯證法把握的同一質內部的矛盾。顯然,理性把握的矛盾從外表看起來,是不存在的,表現形式都是奇數,沒有本質的不同。但是,深入到奇數內部,人們發現,奇數內部也是存在矛盾的,這個矛盾就表現為奇數的存在形式不同,由此構成了素數和積數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以上就是知性辯證法和理性辯證法的本質區別之一。

本質區別

  表現在論述問題的形式上,知性辯證法缺乏辯證邏輯,通常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外在對比法和現象描述法,而理性辯證法則使用辯證邏輯,通常採用的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法,貫穿邏輯和歷史相統一這一原則。

  知性辯證法和理性辯證法的本質區別還表現在認識深度上,對同一個矛盾,它們二者之間在認識深度上存在明顯的差別。當人們的認識進到二級本質高度之後,就形成了理性辯證法的觀點。由此可見,理性辯證法得出的觀點具有間接性,它不能直觀感覺到,必須通過反思上升到本質高度才能把握住。而知性辯證法把握的觀點與客觀存在直接聯繫在一起,它是直觀反映出來的產物。

知性的特點

  它與現象直接保持著統一性,因此很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把握住。理性的特點是間接性,它與現象之間存在對立性,不能直接把握住,必須通過反思才能認識到。

  通常人們習慣於停留在直觀概括上,把具有普遍性的現象聯繫稱作規律性的東西,如把新陳代謝現象直接稱作新陳代謝規律。因為這種現象具有普遍性,人們在現實中經常可以感覺到。在哲學上普遍性是規律性自身具有的一個特點。然而,這種直觀概括出來的普遍性並不是辯證法的規律,而是辯證法規律的一種表現形式。

  辯證法規律具有的特點是普遍適用性。這裡的普遍適用,其範圍涵蓋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三個領域,必須在三個領域都適用,才能稱作辯證法的規律。

  新陳代謝現象儘管具有普遍性,但是,它的普遍性程度沒有達到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三個領域都適用的高度。在無生命的無機界,新陳代謝規律就不存在了。這一事實說明,新陳代謝只是辯證法規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不是辯證法的規律本身。

  在哲學上普遍性達到極限程度的辯證法規律只有三個,它們是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客觀存在具有的特點,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矛盾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它告訴人們,矛盾運動是生命力的表現,其特點是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構成了辯證運動的實質。

  從認識層次角度上講,辯證法三大規律中,量變質變規律處在最外層,人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因為它是以統一體的變化形式存在的客觀規律。其次是對立統一規律,它需要人們進行觀察和分析,因為它的認識深度從外部統一體上升到統一體內部的矛盾。

  眾所周知,現實中的矛盾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具有直觀性的矛盾現象,此時矛盾雙方處在可以感知到的認識層次上。一種是必須通過反思才能把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它是人們直接感知不到的矛盾。

否認之否認規律經歷過程

  歷史有時常常跟人們開玩笑。作為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它在辯證法發展史上經歷的過程恰恰與這一規律的本質完全吻合,真正體現出了“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特點。換句話說,在哲學史上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發展過程的特點就是否定之否定。具體說來,整個發展過程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過程,這一特點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具有的規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根據否定之否定規律本身發展變化具有的特點,在分析這一規律經歷的三個不同階段時也將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順序進行,具體劃分的三個階段是:

  一是肯定階段,它包括三個代表人物: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認識。

  二是否定階段,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認識。

  三是否定之否定階段,這就是自身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認識,其特點是通過兩個實例:一個抽象實例和一個具體實例,重新確立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在辯證法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否認之否認規律辯證過程

總體描述

  馬克思深刻領會了黑格爾提出的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內涵,從本質和形式兩個方面把握住了這一規律,並把它直接應用到著名的《資本論》中,開端便是由“商品——貨幣——資本”概念構成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辯證運動過程。

發展

  恩格斯最早從黑格爾的《邏輯學》中抽象和總結出辯證法的三個規律,他使辯證法的規律清晰化了。這是恩格斯在哲學理論上做出的巨大貢獻。然而,他對否定之否定規律內涵的認識卻存在層次不高的缺陷,因為恩格斯是從黑格爾《邏輯學》的論述結構中把握住這一規律的,所以他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認識沒有能夠上升到本質的高度,而是停留在它的形式上。抓住了三段式這一形式,忽視了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本質:揭示出矛盾運動過程和運動結果具有的特點。這樣一來,恩格斯的認識偏離了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真實內涵。

  列寧在青年時代就對三段式的論述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反感,認為這是黑格爾的遺跡,從而否認了這一規律的存在。後來經過認真的研究列寧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於是把它應用到連續發展過程中,提出了質的運動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點。顯然,列寧也是從形式上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特點。

  由於形式上的運動表現在外部,是統一體或事物自身運動的特點,而本質的運動深入到矛盾雙方之中。當列寧從事物發展變化具有的連續性這一角度把握否定之否定規律時,就使這一規律的內涵變成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即螺旋式上升。從認識論角度上講,它使這一規律的內涵從本質高度下降到它的錶面形式上。

  斯大林堅持了列寧早期的觀點,認為三段式是黑格爾的遺跡,因此徹底否認了這個規律在哲學理論中的存在。

  通過“1+1”的哲學論證,得出了辯證運算式,結果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具有兩個層次的否定關係這一特點。與此同時,通過將“1+1”的哲學證明應用到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理論中之後,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完整過程。於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特點通過抽象的“1+1”和具體的社會發展變化全過程完整地反映出來,它以具體實例的形式證實這一規律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從而再次肯定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在辯證法理論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肯定時期的發展過程

  從本質和形式的統一到分離

  肯定時期的發展過程包括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提出,對這一規律具有的內容規定進行的解釋和說明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過程和理解程度。在這一階段里認識過程的發展變化特點是:從本質和形式的統一到二者相互分離的變化過程。具體說來:

  黑格爾首先提出了否定之否定規律並對它進行了具體的解釋和說明,馬克思深刻理解和把握了這一規律的本質和形式兩個方面,並把它靈活地應用到自己撰寫的理論著作——《資本論》中。恩格斯率先從黑格爾《邏輯學》中將這一規律揭示出來,然而在認識上出現了本質和形式的分離,忽視了規律的本質而陷入了錶面形式之中。由此構成了肯定時期發展過程的特點,從本質和形式的同一到本質和形式的對立。

  黑格爾提出並解釋了否定之否定規律

  黑格爾的辯證法具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強調否定在矛盾運動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有的哲學家根據黑格爾辯證法的這一特點,將它形象地稱作“否定辯證法”。下麵一段論述鮮明地反映出黑格爾辯證法的特色。這是黑格爾《邏輯學》導論中的內容:

  為了爭取科學的進展——為了在基本上努力於對這件事有十分單純的明見——唯一的事就是要認識以下的邏輯命題,即:否定的東西也同樣是肯定的;或說,自相矛盾的東西並不消解為零,消解為抽象的無,而是基本上僅僅消解為它的特殊內容的否定;或說,這樣一個否定並非全盤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規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規定了的否定;於是,在結果中,本質上就包含著結果所從出的東西;——這原是一個同語反覆,因為否則它就會是一個直接的東西,而不是一個結果。由於這個產生結果的東西,這個否定是一個規定了的否定,它就有了一個內容。它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比先行的概念更高、更豐富;因為它由於成了先行概念的否定或對立物而變得更豐富了,所以它包含著先行的概念,但又比先行概念更多一些,並且是它和它的對立物的統一。——概念的系統,一般就是按照這條途徑構成的,——並且是在一個不可遏止的、純粹的、無求於外的過程中完成的。

  引導概念自己向前的,就是前述的否定的東西,它是概念自身所具有的;這個否定的東西構成了真正辯證的東西。

  辯證的否定,指的是本質運動具有的特點

  不是外在形式上的否定、抽象的否定,而是自我否定、具體的否定。什麼是具體的否定呢?很簡單,在否定中包含著肯定,不是全面徹底的否定,而是有肯定因素包含在其中的否定,而且否定的結果不是消解為空無,什麼都沒有了,而是具有新的內容、新的形式出現。這就是辯證的否定具有的特點。

  基於否定辯證法的特點,黑格爾在第一部分《存在論》中就提出了否定之否定的觀點。下麵請看黑格爾自己的論述:

  某物作為單純的、有的自身關係,是第一個否定之否定。

  否定的自身統一是一切這些規定的基礎。但是,在這裡,第一次的否定,即一般的否定,當然要與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區別開;後者是具體的、絕對的否定性,而前者則僅僅是抽象的否定性。

  某物作為否定之否定,是有的;於是否定之否定是單純的自身關係之恢復;——但是這樣一來,某物也同樣是以自身作自己的中介了。

  在這段話里黑格爾非常明確地提出第一次否定和第二次否定的觀點,並對兩次否定進行了分析,第一次否定屬於抽象的否定,第二次否定則是具體的否定。從抽象的存在過渡到具體的存在,需要經過兩次否定才能實現。恰恰是這個“次”字,遮蓋了人們的雙眼。它使黑格爾在抽象層次上從本質高度(間接性)跌落到現象層次上(直接性)。為以後人們理解和認識否定之否定規律設置了障礙。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第一次、第二次屬於前後相繼的、併列的關係。而矛盾雙方的運動過程和運動結果是具有層次關係的,必須通過反思,從直接性前進到間接性才能把握住。黑格爾在這裡的論述屬於直觀的描述,因此他在表述否定之否定的內涵時偏離了理性辯證法的規定。

  黑格爾為什麼要使用兩次否定來表達否定之否定的內涵呢?這是源於他的唯心主義理論基礎導致的結果,它使得黑格爾的辯證法具有了不徹底性。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將在下麵解釋邏輯圖時再進行展開。因為沒有邏輯圖的幫助,這種高度抽象的理論觀點人們是很難理解的。

  由於黑格爾的論述非常抽象,因此需要為它進行註解。根據的認識和理解,黑格爾在這裡講解了從純有(純存在)到實有(某物)的辯證運動過程。他把這個過程稱作第一個否定之否定。

  第二次否定

  對此人們就會提出質疑:為什麼到了這裡之後,抽象的否定變成了具體的否定了呢?黑格爾的具體,指的是“有”和“無”二者之間的矛盾運動,抽象的否定是沒有矛盾運動的否定,具體的否定是包含矛盾運動在內的否定。這裡的抽象和具體,區別就在於有無矛盾運動存在,沒有矛盾運動的否定,就是抽象的否定。有矛盾運動的否定,就是具體的否定。

  從第一次到第二次否定

  這是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然而,這個發展過程恰恰與現實的發展變化過程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現實的發展變化過程表明:矛盾雙方是同時存在的,不是先有矛盾一方,再有矛盾另一方的。把握矛盾雙方之間具有的同一性,這是唯物論的理論基礎,認為矛盾先有一方存在,然後再產生另一方的觀點,是唯心論的理論基礎。對此,在《論經典立體模式的二重性》中已經進行了詳細的論證,這裡就不再展開論述了。

  黑格爾的唯心論就體現在割裂矛盾雙方的同一性上。如果他將矛盾雙方的關係建立在同一性的基礎上,就不會使用“次”的概念來表達否定之否定全過程了。此時,由於“有”和“無”是一體的,因此,只能用第一層次的否定和第二層次的否定來表達運動過程和運動結果的對立統一關係了。這樣一來,否定之否定規律就與客觀矛盾運動的發展過程完全一致了。

  “次”和“層”,錶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它卻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想路線。正是由於黑格爾的論述基礎建立在“有”和“無”的分離、對立、統一的三段式基礎上,因此,它將對立統一關係破壞了。當他論述到具體矛盾運動時,與理論基礎中存在的這種分離觀點產生了矛盾。這一點,人們只要看到後面黑格爾對否定之否定的具體解釋就會清楚了。他的具體解釋與這裡的觀點是截然不同的。

  結果

  在那裡,第一次否定是矛盾運動,第二次否定是矛盾的消解即運動的結果。兩次否定之間沒有了區別,不再是抽象否定和具體否定的關係,而是統一變成了具體的否定,其中一個是具體否定的運動過程,一個是具體否定的運動結果。而在這裡,第一次否定是矛盾的產生,第二次否定是矛盾運動的結果。中間的矛盾運動過程消失了。這就是黑格爾辯證法中存在不徹底性的具體表現。一個是矛盾的產生和結果,一個是矛盾運動過程和結果。區別隻差一點點,稍有不慎就會被忽視過去。正是這一點微小的差別,暴露出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的致命缺陷,它不可能將辯證法貫徹始終。

  辯證法是運用概念的藝術,準確地使用每一個概念,這是科學理論必備的首要條件。因為運動本身就是矛盾,要把握矛盾,沒有清晰的概念是絕對辦不到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Lly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否定之否定規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