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記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內隱記憶(explict memory)
目錄 |
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的根本特征是被試者並非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擁有這種記憶,它只在對特定任務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現出來,這種任務的操作不依賴於被試者對先前經驗的有意識恢復。故這種記憶也被稱作無意識記憶(或潛意識記憶)(unconscious memory)或無察覺記憶(unaware memory)。
內隱記憶的相關研究[1]
Graf和Shaeter首先提出內隱和外顯記憶的術語,他們認為外顯記憶是對過去記憶有意識的直接測試,而內隱記憶是一種對記憶無意識的間接測試,因為被試無須意識到他們的在測試中的反應和記憶有關。自由回憶、線索回憶、和再認等屬於外顯記憶,而圖片命名、詞乾補筆、單詞確認等屬於內隱記憶。由於對於內隱記憶的研究開始得比前瞻記憶和錯誤記憶早,所以關於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關係也闡釋得比較清晰,下麵將從加工特點上的不同和雙向實驗性分離兩個角度談談兩者的相互獨立性。
大量實驗證明瞭Roeidger的觀點。Jacoby和Dallas的實驗表明是否對單詞進行有意義的精細加工對再認成績有影響,而對單詞確認啟動效應無影響。Parkin和Ruso發現分散註意對詞乾補筆和殘圖補全無影響,而嚴重影響回憶和再認成績。還有改變學習和測驗時刺激材料的知覺特征(比如:字體,呈現時聲音的特點)都會影響內隱記憶,而不影響外顯記憶。
雙向實驗性分離指的是可以找到某種變數影響外顯記憶,但不影響內隱記憶,也可以找到另一種變數影響內隱記憶,但不影響外顯記憶。雙向實驗性分離驗證了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相對獨立性。
內隱記憶和宣告記憶是以不同的機制和不同的大腦迴路來處理。程式記憶通常較不容易改變,但可以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自動行使,其可以只是單純的反射動作,或是更複雜的一連串列為之組合(相較之下,宣告記憶一般較容易以言語表達出來)。程式記憶的例子包括學習騎腳踏車、打字、使用樂器或是游泳。一旦內化,程式記憶是可以非常持久的。
內隱記憶的特征是在與外顯記憶的比較中表現出來的。內隱記憶在以下幾個方面與外顯記憶有明顯的差別。
1、保持時間。在保持的時間上,內隱記憶要明顯的長於外顯記憶。
2、干擾形式。內隱記憶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擾,而外顯記憶容易在干擾後發生遺忘。
3、記憶負荷。外顯記憶在記憶的項目增多的時候會導致記憶數量和準確性的下降,而內隱記憶不受這種影響。
4、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深,外顯記憶越好。內隱記憶不存在這種情況。
5、呈現形式。如果一個項目用聽覺的形式呈現,再用視覺的形式施測,被試的內隱記憶成績會下降。但外顯記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過去的理論認為內隱記憶只是一種單一的記憶。現在的腦科學發現,內隱記憶可能有不同的種類,在基底神經節、小腦、右側頂葉等腦結構中可能涉及了不同的內隱記憶任務。
一些認為存在知覺性內隱記憶和概念性內隱記憶。
關於內隱記憶是否存在,心理學界還有不同的意見,像Roediger提出了傳輸適當控製程序的觀點,認為並沒有內隱記憶這種不同的記憶形式存在。兩類記憶任務中出現的差異是由於加工方式和提取方式不匹配造成的。內隱記憶的任務要求由材料驅動的加工,而外顯記憶的任務要求的是意義驅動的加工。
- ↑ 朱磊,楊治良. 多種記憶分類之研究[J]. 心理科學(4):69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