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內蒙古農業大學(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imau.edu.cn/
目錄[隱藏] |
內蒙古農業大學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大學,國家西部大開發“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院校,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合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校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被譽為塞外“花園式高等學府”。
內蒙古農業大學成立於1952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院校之一,是一所以農為主,以草原畜牧業為優勢和特色,具有農、工、理、經、管、文、教、法、藝等9個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具備培養高職高專、學士、碩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體系。學校現設有動物科學學院等22個院(部),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建設單位。學校由呼和浩特校區、薩拉齊校區和海流圖科技園區3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1.5萬畝,其中教學科研用地1萬畝。教學行政用房面積45.7萬平方米。有標準田徑場(館)4個。圖書館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4.12億元。
2002年和2008年,學校兩次接受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都獲得“優秀”。目前,學校有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64門,其中4門榮獲自治區級“優質精品課程”,1門入選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用課立項項目”。學校現有 76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獲國家級創新實驗區試點班和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專項資助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數36個。“十一五”以來,3部教材獲國家級教材獎,有95部教材被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其中7部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教材,42部被確定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部入選國家百門精品課程教材,2部獲中華科教基金獎。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1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59項。
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位授權點涉及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7個學科門類。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十一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在研項目數1180餘項,項目總經費4.6億元,這些項目包括國家863、國家973、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國家農業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58項,總經費1.39億元,列全國農林院校的第6位。獲得省部級三等獎以上獎74項,其中一等獎8項;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目前,學校在研的科研項目總數776項,總經費3.84億元。
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野外觀測站、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8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2個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人文社科基地, 2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現有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自治區候選科技創新團隊7個。有10位專家入選國家奶牛、絨毛用羊、牧草、玉米、馬鈴薯、燕麥、甜菜、嚮日葵等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有4位專家被聘為自治區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科學家。
現有教職工27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43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653人。專任教師隊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7.71%;教職工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979 人。現有博士生導師101人、碩士生導師402人。學校現有特聘院士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資助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4人,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6人,自治區深入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17人,國家、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5人次;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2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1人;自治區“333人才工程”首席專家3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員17人,自治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111工程”一、二層次人員21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5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列入自治區優秀學科帶頭人支持計劃2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資助項目25人。
學校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加拿大、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和蒙古國等十幾個國家的2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和民間組織建立了校際合作及學術交流關係。近年來,學校共邀請了800多名外國專家、教授來校開展學術交流、講學、科研和培訓活動,有的擔任了特聘教授和學校顧問,選派了380多名教師到國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