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内蒙古农业大学(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imau.edu.cn/
目录 |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校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被誉为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
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之一,是一所以农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优势和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教、法、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学校现设有动物科学学院等22个院(部),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由呼和浩特校区、萨拉齐校区和海流图科技园区3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5万亩,其中教学科研用地1万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5.7万平方米。有标准田径场(馆)4个。图书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12亿元。
2002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都获得“优秀”。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4门,其中4门荣获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1门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学校现有 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试点班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助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数36个。“十一五”以来,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有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9项。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在研项目数1180余项,项目总经费4.6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8项,总经费1.39亿元,列全国农林院校的第6位。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74项,其中一等奖8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目前,学校在研的科研项目总数776项,总经费3.84亿元。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 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现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候选科技创新团队7个。有10位专家入选国家奶牛、绒毛用羊、牧草、玉米、马铃薯、燕麦、甜菜、向日葵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有4位专家被聘为自治区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
现有教职工27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4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53人。专任教师队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71%;教职工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979 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402人。学校现有特聘院士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资助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4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6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7人,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次;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17人,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人员2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5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列入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资助项目25人。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组织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近年来,学校共邀请了800多名外国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讲学、科研和培训活动,有的担任了特聘教授和学校顾问,选派了380多名教师到国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