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
目錄 |
關聯理論是一種交際理論,用來解釋明示—推理的交際過程,交際成功必須依靠關聯性,這一解釋更接近人類認知主體的本質,即符合普遍的認知心理與人類認知的基本事實。關聯理論根據信息處理的一般認知理論去解釋話語理解,在該模式中語言僅是交際成功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它的作用不是傳遞信息,而是對信息處理所需要的各種語境進行制約。
斯珀伯與威爾遜根據人類認知的特點,指出認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取最大的認知效果,因此理解話語時,聽話人只會關註並處理那些具有足夠關聯性的話語,而且傾向於在具有最大的關聯語境中對其進行處理,並構建與這些話語有足夠關聯的心理表徵。關聯理論對文學作品、廣告傳媒、翻譯等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交際都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其中在翻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最為明顯。另外,關聯理論還可從不同於格賴斯理論的角度,對隱喻、轉喻、幽默、反語、誇張等喻意性非字面言談進行分析。
關聯理論把(言語的或非言語的)交際視為一種認知活動,交際能否成功取決於雙方認知環境(cognitive environment)的相互明白。
斯珀伯和威爾遜把交際視為一種明示—推理過程(ostensive inferential process)。明示與推理是交際過程中的兩個方面,前者與說話人有關,後者則與聽話人有關。
A.說話人的明示行為
從說話人的角度來說,交際是一種明示過程,即示意過程,就是說話人“清楚地表示自己有明白地表示某事或某信息的意圖”。
B.聽話人的推理
從聽話人的角度來說,交際又是一個推理過程,推理就是聽話人根據說話人提供的明示信息去獲取說話人所隱含的意圖。聽話人的推理是關聯理論交際觀的核心,因為交際的成功離不開聽話人的成功推理。根據關聯理論,語境假設是推理的前提。在明示行為中,說話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改變聽話人的認知環境,即一系列對聽話人來說能夠在其大腦中引起反應並被認為是正確的事實。
從以上說話人的明示行為和聽話人的推理兩個方面可見,說話人就是信息源,而聽話人則是信息目標。關聯理論對交際的解釋既考慮到了說話人,也顧及了聽話人。同時,明示還同語碼有關,因此關聯理論的交際觀既沒有完全拋棄語碼模式,又強調了推理的作用。所以,關聯理論的交際觀比格賴斯等學者的觀點更全面、更有說服力。
關聯理論既不以規則為基礎,也不以準則為標準,而是基於四個假設
(1)每一個話語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且與語言編碼所包含的信息一致;
(2)聽話人不可能同時理解話語所表達的全部意義,有的意義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取;
(3)聽話人會用一種簡單的、普通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理解;
(4)這一標準足以幫助聽話人確定對該話語的唯一理解,排除其他解釋。
只要某一新信息或話語在一定條件下取得了任何一種語境效果,它就具有關聯性,產生的語境效果越大,關聯性就越強。因此,新信息取得關聯性的條件可歸納如下:
(1)在一定語境條件下,新信息與現存的語境假設相互作用,產生語境含意;
(2)在一定語境條件下,新信息加強或證實了現存的語境假設;
(3)在一定語境條件下,新信息與現存的語境假設相互矛盾或抵觸。
第一原則——認知原則:人類認知傾向於同最大關聯相吻合。
第二原則——交際原則:每一個話語或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
最大關聯與最佳關聯的區分是關聯理論的一個主要內容。最大關聯就是聽話人理解話語時付出儘可能小的努力,去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而最佳關聯就是理解話語時付出有效的推理努力之後,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一般情況下,人類認知與最大關聯相吻合,因而我們只能期待交際產生一個最佳關聯。
話語要取得最佳關聯,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話語的語境效果足以引起聽話人的註意;
(2)聽話人為取得語境效果而付出了推理努力。
根據以上關聯假設,如果某一話語具有最佳關聯,它必須首先具有最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