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公路經濟[1]
公路經濟就是與公路有關的經濟。其內涵包括公路與經濟相聯繫的各個方面。歸結起來,主要有包括兩層涵義:一是在修建和改建公路期間,能夠直接摭動經濟增妖,促進、當地經濟繁榮,同時還可帶動勞務用工、飲食服務、工程建材、商貿運輸、勞務用工等一系列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增加沿線居民收人。二是公路建成使用後,隨著交通環境改善、車流、客流量的涌人,會促使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升區域問交流和地區知名度,產生聚焦效應,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三三次產業將進人結構調整與高速發展期。
可見,新建或改建的公路具體表現為兩種類型的經濟效益:一種內部的直接經濟效益,即新建或改建的整個公路系統通過內部管理的不斷強化,通過一系列創新的管理活動,使得自身所從事的公路在建設、養護和管理等各個方面的生產發展得以不斷提高;二是間接經濟效益,即社會效益。也就是說整個公路系統能夠進行的社會經濟的相關服務能力。主要表現在其能夠帶給車輛、行人提供舒適、安全的公路交通環境,降低人們出行的時間和行駛費用。當然,二者是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它貫穿於整個公路的生產活動各個環節的全過程。
公路經濟的影響[2]
1.優化資源配置
公路建設對增加投資、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公路交通是我國目前使用最廣覆蓋面積最廣的一種交通方式。具有速度快、便捷性、安全性、通行力度大等優勢,能夠促進城市人流、信息、技術的快速流通,可以最大空間地實現城市的資源優化配置,改善招商引資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城市的發展增加活力及生命力。在公路經濟完善過程中,公路建設的全面性,可以促進城市區域經濟的協調性,可以使城市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影響力更大。城市公路交通狀況的改善,能夠促進城市資源共用、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形成,最終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2.優化產業結構
公路經濟的發展,對城市產業結構的完善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優化產業結構是指城市產業結構向高層次、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是為了與經濟水平相適應,吸引外資,促進城市的發展,與此同時便捷的公路交通就成為了其發展道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近年來,河南省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使每個經濟發展區之間的聯繫都更加密切。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資,使投資金額不斷增加,投資企業數量逐年遞增,到2007年,世界50o強的企業已有42家在河南落戶,外商投資額已達132億美元。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公路經濟的不斷發展,都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配置。
3.促進消費
經濟是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是通過多種因素的綜合,來獲取社會的進步。經濟發展不僅只是生產力的提高,生產的增長,還是一個改變落後經濟發展的過程,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房屋改造、道路擴建、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保護環境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發展水平,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經濟水平及生活質量,更帶來了大量的投資項目,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交通道路建設涉及的產業很多,對機械、建材、人力等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路交通道路建設需要大量的材料、資金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帶動生產,刺激消費。如河南省全省的公路客流量年均的增長幅度為10%之上,還促進了周邊的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促進了河南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使旅游產業在河南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旅游產業在2005年全省GDP總收入中占7.6%,接待國外入境游客總數達60.5萬次,金額達2.16億美元;國內客流量高達1億人次,金額782.31億元。2006年接待人數達到1.3億次,位居全國旅游城市第六位,極大地促進了市場消費,增長了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
為了進一步發揮公路交通的重大作用,滿足國民經濟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公路管理有關部門需要不斷打破傳統的公路交通建設以及公路經濟的發展,站在經濟發展的角度對我國公路交通的建設進行研究,通過戰略思想謀劃公路的實際發展。除此之外,運用公路經濟理念抓好公路交通建設,還需要有關部門站在群眾的角度,對交通的需求以及公路服務水平進行分析,同時還應該正確的處理公路經濟與公路建設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下麵,我們簡單來探討公路經濟與公路建設之間存在的主要矛盾:
1.缺乏公路經濟理念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傳統公路管理以及公路經營理念的影響,加七公路管理體制、產業慣性等的消極作用,有關公路管理單位一直存在著思路狹窄、視野不寬以及立足點較低的問題,往往將對於公路的管理局限在公路養護以及建設方面。
2.重建設輕管養
公路管理部門由於缺乏公路經濟理念,在實際的公路建設以及運營過程中,相關部門過於註重公路的建設,而對於公路的運營以及其經濟性作用無法實現,無法做到對於公路功能以及成本的統籌兼顧。
3.重公路輕運輸,缺少合理結構
儘管我國有關部門在公路管理方面確實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之一便是我們常見的“四重四輕”現象。“四重四輕”現象主要指的是有關部門過於註重對於公路的資金投入、建設速度與規模,而對於公路的產出、養護以及運營方面則是比較忽略,影響到我國公路的健康穩定發展。
4.重發展輕服務,缺少財力支持
儘管公路建設以及管理部門在公路建設管理中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由於缺少資金,在公路的實際養護、管理、建設中,很多配套的經費都無法落實,使得公路建設、維修、養護、管理的路子越來越窄。
公路經濟的發展[2]
1.公路建設的完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公路建設發展的十分迅速,在全國範圍內都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公路交通的發展是簡單地將各個城市之間的道路聯繫起來,還縮短了城市之間的經濟差。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及城市規劃來看,公路交通建設必須要適應社會的發展,緊跟時代的腳步,以點帶面實現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要根據每個區域的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公路設施,才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近幾年,我國在城市規劃基礎設備建設和投資制度改革中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公路建設模式也變成了以城市經濟發展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使得城市的投資建設與公路建設之間聯繫更加密切。
2.公路建設不僅能夠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還能減輕國家的就業壓力,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公路建設是一項施工周期長、施工環境惡劣、作業勞動大的工程建築,因此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員,主要的施工人員都是農民工或臨時工。雖然施工建設中還存有諸多不足,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員的收入,解決的多數人的生計問題。根據數據顯示,一億元的公路工程建設,就能增加17000多個就業崗位。在2010年的全部公路工程建築中就為國家提供了35.88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大量文化程度低、經濟水平差的農民就業問題。
公路經濟的發展保障了人們的出行安全,改善了人們的交通條件,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公路交通道路網的初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出行環境,嚴重縮短了人們的出行時間,為人們的出行增添了便利。公路建設的不斷完善帶動了周邊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偏遠經濟不發達地區,公路交通的普及對其經濟發展更具有重要性。便利的交通可以幫助人們走出去,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減少城鄉差異。
3.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標準,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公路經濟發展中也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其發展的長遠目標。公路工程建設中,一定要確保公路的質量,因此在公路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組建專業的施工團隊,嚴格按照施工流程,科學合理地對工程造價進行分析、利用,實現資源、材料的不浪費、實現工程項目的優化建設、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