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規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公共支出規模(public expenditure scale)
目錄 |
“公共支出規模”是為了反映政府經濟活動的範圍和對經濟的干預程度。
在早期的資本主義經濟中,國家的職能基本上限於所謂“維持社會秩序”和“保衛國家安全”,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較小的。隨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和激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為了維持經濟發展和剋服日益頻繁的經濟危機,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另外,GDP的增長,籌措公共收入的措施的加強,也從財源上支出了公共支出的膨脹。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統計資料表明,公共支出無論是從絕對量還是從相對量(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來看,在各國都呈現上升趨勢。發達國家的公共支出經歷了迅速增長和受控增長兩個階段。
根據分析以及結合當今世界各國公共支出的實際情況,可以總結出以下影響公共支出規模的因素。
- 1.經濟性因素
它主要是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的選擇和政府的經濟干預政策和關於經濟發展的水平對公共支出規模的影響等。瓦格納認為,所謂的經濟因素,則是指工業的發展推動了都市化的進程,人口的居住將密集化,由此將產生擁擠等外部性問題,這樣也就需要政府進行管理與調節工作。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則用經濟發展階段論來解釋公共支出增長的原因。他們認為,從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政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占有較高的比重,這些投資,對於處於經濟與社會發展早期的國家進入“起飛”,以至進入發展的中期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在發展的中期,政府投資還應繼續進行,但這時政府投資只是對私人投資的補充。無論是在發展的早期還是中期,都存在著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阻礙經濟發展。為了彌補市場失靈和剋服市場缺陷,也需要加強政府的干預。
發展經濟學認為,一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被劃分為五個階段,即早期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消費階段和生活質量階段。從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到起飛階段這一時期要求公共支出增長。在成熟階段,市場體系比較完善,隨著GNP的提高,社會總投資的比例提高,而公共部門投資對GNP的份額將有所下降。但公共支出的增長將從基礎設施轉向教育、健康和福利服務等方面,總的來說還是呈上升趨勢。在高消費階段和提高生活質量階段,經濟穩定和收入再分配方面的支出相對於其他公共支出有較大增長,因此,相對於GNP的比例也是有所提高的。這些分析表明經濟發展因素是影響公共支出規模的重要因素。
-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對公共支出規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穩定;二是政體結構的行政效率。
- 3.社會性因素
如人口狀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公共支出規模。
- 4.公共支出的向上剛性
公共支出的向上剛性是指公共支出有向上增加容易向下壓縮困難的特點,因此導致公共支出相對規模增長的趨勢。皮科克(Peacock)與懷斯曼(Wiseman)的分析認為:政府喜歡多支出,公民不願意多繳稅,因此,當政府決定預算支出規模時,應該密切註意公民關於賦稅承受能力的反應,公民所容忍的稅收水平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約束條件。
公共商品產量水平相對規模的擴大,可能由需求的更快增長引起,還可能由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兩者同時引起。
- 6.公共支出的環境因素
相同的公共商品產量水平需要不同的公共支出水平。
- 7.人口變化對公共支出的影響
人口增長促使公共支出增長是一個較為直觀的事實。這種增長可以從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來考察。人口總量的增加要求公共勞務增加。從結構考察,人口中的某些人的增長,或某一地區人口密度增長對公共支出的影響。
公共支出規模的衡量分為兩種:
- 1.公共支出的絕對規模
它是指財政年度內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支出的總和。公共支出的絕對規模越大,表明政府的活動範圍越大。於是,消耗性公共支出的絕對規模大體上反映了公共部門提供公共勞務的數量、公共轉移支出的絕對量反映了政府從事收入再分配活動的規模。
- 2.公共支出的相對規模
它是指當年的公共支出量與當年國民生產總值(GNP)或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公共支出的相對規模只是近似反映政府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並沒有反映政府活動對經濟的全部影響。